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针灸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8例本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工作,选择时间处于2021年4月-2022年4月之间,抽签分组划分研究组与对比组,各组24例。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联合针灸疗法,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 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等均优于对比组,比较P<0.05。结论:对此类患者能提高其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治疗 针灸疗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灸疗法联合拔罐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内,患有膝骨性关节炎的病例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将对照组患者实行拔罐治疗干预,实验组实行针灸疗法联合拔罐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际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疗效94.44%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联合拔罐的治疗方式,其效果明显好于单一的拔罐治疗,能够缩短疗程,使效果更加明显,减轻患者疼痛。

  • 标签: 针灸疗法 拔罐 膝骨性关节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肩袖损伤患者中应用针灸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表分为对照组(n=32,运动疗法)和实验组(n=32,针灸+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肩袖损伤 针灸 运动 肩关节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法、灸法作为两种独立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常并称为针灸,在实际运用中,也有针灸同时使用或两者结合为温针灸的方法。关于针灸是否可以同时使用,历来医家颇有争议。通过文献梳理、采各家之长,笔者认为针灸是否可以并用需要辩证考虑,不能一概而论,针灸并施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穴位的配伍、病证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针灸并用及温针灸的作用机制可以继续研究发展。

  • 标签: 针而勿灸 针灸并施 辨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临床体会。方法:筛选骨伤科患者80例,时间范围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常规药物+中医针灸治疗),各40例,判定两组疗效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0d、20d,NRS评分均明显更低,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予以骨伤科患者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骨伤科 中医针灸 疼痛评分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使得肩周炎有较高发病率,而且肩周炎的发病群体有着愈加年轻化的趋势。从中医角度看,肩周炎的发生与气血不足、经脉失养、劳累过度有关,进而导致局部血液流通不畅,进而会出现“不通则痛”的情况。随着临床上对肩周炎研究的深入,相关治疗方法也愈加多样化,而且在中医治疗肩周炎时,以中医康复治疗、针灸治疗为主,目前有研究中探析了对肩周炎实施中医康复治疗与针灸治疗相结合的作用,结果显示疗效上明显提升,基于此在以下文中便重点探析了对肩周炎实施中医康复结合针灸治疗的相关研究。

  • 标签: 肩周炎 中医康复治疗 针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失眠患者时采用中医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3年5月,随机抽取了我院收治的4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的前后顺序,前20例列为对照组,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后20例纳入观察组,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的78.57%,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失眠患者时采用中医针灸疗法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睡眠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失眠症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中医针灸 治疗有效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高血压患者共70例,信封法随机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比较两组血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监测水平、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压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血压监测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针灸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血压,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针灸治疗 高血压 临床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