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徐文兵: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徐先生对中医可谓全方位投入,科普、诊病、著书立说,无不关乎中医。他最推崇的是治未病,不管是他宣讲的《黄帝内经》,还是他的《字里藏医》都渗透着养生和自我药疗的理念。而其养身与养心并举的理念,更值得称道。比如他说,生活中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疾病的萌芽迹象……

  • 标签: 《黄帝内经》 中医学 著书立说 自我药疗 治未病
  • 简介:蛋白合成是维持细胞稳态和细胞增殖的关键步骤。翻译过程的调控多发生在蛋白合成起始过程,多种翻译起始因子(eIFs)参与此过程。在细胞恶性表型转化过程中,常伴随这些因子的磷酸化、过表达及降解过程异常。如帽结合蛋白eIF4E高表达,甲硫氨酸一tRNA结合蛋白eIF2过度活跃,eIF3的活性增高等现象。eIFs在蛋白合成及细胞增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其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及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对eIFs及肿瘤翻译调控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翻译起始因子 翻译调控 肿瘤发生 性表型
  • 简介:男性型脱发(雄性激素性脱发)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雄性激素水平过高而引起的。在男性体内,睾酮在一种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双氢睾酮,而双氢睾酮水平高时,就会缩短头发的生长期,加快休止期头发的脱落,并导致毛囊由大变小,使得头发变细变软,继而脱落变稀疏,秃顶从此形成。

  • 标签: 生发剂 男性型脱发 双氢睾酮 性激素水平 睾酮水平 激素性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应用不同剂量非离子低渗造影碘帕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0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00例),在全部采用水化治疗基础上,强化组给予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术前1d80mg,术前2h40mg),常规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口服(术前1d20mg)。其中对进行单纯造影与造影后直接PCI术的患者根据造影用量的不同,分为≤120mL组和〉120mL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测定血清肌酐(Scr)、BUN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按Cochcroft-Gault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患者Scr、BUN水平均明显升高,Ccr均明显下降(P〈0.05);常规剂量组患者hsCRP水平升高(P〈0.05),而强化剂量组hsCRP水平变化相近(P〉0.05)。强化剂量组的患者造影使用剂量的大小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120mL组和〉120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剂量组肾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Scr、BUN及hsCRP水平≤120mL组较〉120mL组升高(P〈0.05),Ccr≤120mL组较〉120mL组下降(P〈0.05)。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发生

  • 标签: 他汀高 伐他汀 剂量造影剂
  • 简介:不知是否上天的故意刁难,每当人类针对一个难题得出解决之道的时候,总会衍生出额外的问题。而且很多还令人费解,比如,安慰。科学家至今仍然无法从作用机制上解释安慰效应。一个明明不含任何药理成分的制剂,明明不会有任何作为的制剂,却在不知情的病人和受试者身上发生了疗效。正是这种非预期的效果,引发了一系列相当“纠结”的问题。

  • 标签: 安慰剂效应 药理成分 科学家 受试者 制剂
  • 简介:目的了解该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的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的合理使用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2年8月该院应用中药注射的部分住院患者的病历,对其使用中药注射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其排序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中药注射的病历共462份,中药注射费用占药物总费用比例为9.05%;使用金额排序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丹红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部分病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需以药物说明书和相关管理为标准规范,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的临床使用与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中药注射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该院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品以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清肝胆湿热类为主;3年来DDDs最高的药品均为疏血通注射液;DDDs排序前10位的中药注射的DDC均较高。结论:该院中药注射的使用总体合理,但个别品种的临床使用应加强监管。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 简介:6所有β受体拮抗治疗心衰的作用一样吗?尽管β受体拮抗对心衰治疗有益,但并非所有β受体拮抗治疗心衰的作用都一样。一组入选516例重度心衰病人的有关扎莫特罗(xamoterol)的随机双盲试验,由于增加了病死率而提前终止。

  • 标签: Β受体拮抗剂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药学 继续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5一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维普医药信息资源服务系统”、“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中华医学会全文期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以“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阿扎司琼”、“雷莫司琼”、“5-HT3受体拮抗”等为题名进行全面搜索,对2000年1月~2011年12月国内公开报道的5-HT3受体拮抗所致的ADR44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例ADR患者中男性20例(45.45%),女性24例(54.55%),格拉司琼发生ADR的例数最高30例(68.18%),临床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5-HT3受体拮抗的ADR,以确保安全用药。

  • 标签: 5-HT3 拮抗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本研究选择了5个TLR7激动作为训练集,使用DiscoveryStudio软件包构建了TLR7激动的药效团模型。最终获得的最优药效团模型Hypo2由一个氢键受体、一个氢键给体和两个疏水中心组成,对训练集和测试集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此外,将Hypo2作为提问结构搜索由79个不同活性的TLR7激动(0.2–5000nM)组成的化合物库,该模型能有效将数据库中高活性的TLR7激动识别为目标化合物。分子对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该药效团模型的合理性。本研究获得的TLR7激动药效团模型有助于发现新型TLR7激动

  • 标签: TOLL样受体7 激动剂 药效团模型 分子对接
  • 简介:研究表明混合促进对药物具有良好的促透效果,克服了使用单个化学促进的不足,随着对其促透机制和处方高通量筛选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混合促进在经皮给药系统中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药物在皮肤的转运、化学促进及混合促进对药物的促透机制、处方筛选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对混合促进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混合促进剂 协同作用 高通量筛选 经皮给药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一般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中心2011年收集到的40例由盐酸氨溴索注射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集中分布在14岁以下和45岁以上,二者合计95%;严重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急性过敏样反应的症状;在30min内发生ADR的占总例数的92.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其引起的急性过敏样反应应高度重视,用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

  • 标签: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 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 分析
  • 简介:目的:制备含有不同冻干保护的N-三甲基壳聚糖(TMC)包衣去氢骆驼蓬碱脂质体(TMC-HM-LP)的冻干粉,并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方法:用“薄膜分散-pH梯度法”制备去氢骆驼蓬碱脂质体,并采用孵育包衣法、低温高速离心法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方法测定其包衣脂质体的包封率;以其冻干粉的外观在冻干前和复溶后脂质体的粒径、包封率作为对比指标,优选出最佳的冻干工艺以及冻干保护的种类及比例。结果:以葡萄糖-乳糖-甘露醇(2∶1∶0.5)作为冻干保护,通过“分步预冻”的方法和-80℃冷冻干燥技术得到的TMC-HM-LP外观良好,冻干前后粒径和包封率变化较小。结论: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并结合冻干保护的优选,可显著提高包衣脂质体的稳定性。

  • 标签: 氢骆驼蓬碱 脂质体 冷冻干燥 保护剂 冻干粉 稳定性
  • 简介:中药注射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因其起效快、作用迅速等优点,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中药注射自身成分复杂、提取纯化工艺难度大、临床不合理应用等诸多因素,近年来已不断有中药注射致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报道[1],中药注射的临床使用安全问题,受到了医药界和社会的格外关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使用频次
  • 简介:目的:研究和探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诊断标准的6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应用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对照组单一使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观察6周。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有关辅助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症状均有显著降低(F=9.05,P<0.01;F=6.10,P<0.01)。齐拉西酮组在治疗第1周末的减分率比对照组显著,这种差异在1~6周持续存在,而且第6周结束后的临床痊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1周末、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6周末YMRS分别是21.4±8.4,14.6±5.5,8.9±3.3,6.5±3.4,对照组分别是23.9±7.2,20.9±8.1,17.8±7.8,12.8±8.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20.01),试验组的相对变化分别是6.1±3.5,12.9±4.8,20.1±5.3,21.4±5.5,对照组分别是2.1±3.0,6.8±4.5,11.5±5.6,14.4±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68.5%,48.5%,X2=4.47,P<0.05)。两组间痊愈率也有统计学意义(54.3%,18.2%,X2=9.52,P<0.01)。但是两组间均没有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因无疗效和副作用导致的脱落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齐拉西酮合并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双相障碍的疗效比较理想,比单一使用心境稳定更好。

  • 标签: 齐拉西酮 心境稳定剂 躁狂发作 混合发作 双相障碍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的临床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的合理使用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中药注射中祛瘀类和抗肿瘤药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均居前列,符合我院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多发和乳腺特色专科乳腺肿瘤居多的特点。结论:我院临床中药注射使用基本合理,但部分药品销售金额与DDDs同步性差,临床使用时应重视中药注射的使用剂量,合理使用中药注射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用药分析
  • 简介:本文以咖啡酸苯乙酯为先导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1E)-2-(3',4'-二羟基苯基)乙烯磺酸苯酯类化合物作为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药物,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活性评估,结果表明将咖啡酸苯乙酯的羧酸酯结构替换成磺酸酯结构后,在LPS诱导BV2细胞产生炎症测定药物神经保护活性的模型中,化合物的活性没有明显提高在过氧化氢H2O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测定药物神经保护活性的模型中,所合成的化合物神经保护作用与咖啡酸苯乙酯处于同一水平。

  • 标签: 咖啡酸苯乙酯 乙烯磺酸苯酯 神经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子宫内膜异住症患者89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6例为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对照组43例单纯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腹腔镜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腹腔镜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目的:观察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联合应用丙戊酸钠缓释治疗伴有激越、焦虑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同时伴有激越症状、焦虑症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在SSRI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缓释)和对照组(仅仅使用SSRI),每组4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中,2例失访脱落,临床有效率85%(34/40),临床痊愈率50%(20/40),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第一周即达到有效标准,而且没有1例出现转相;对照组40例患者中,因副作用3例脱落、其中1例转躁退出,2例因疗效脱落,2例失访脱落,临床有效率75%(30/40),临床痊愈率16%(15/40),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1、2、4、8周后的不同时段,临床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联合SSRI对伴有某些激越症状、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比单一使用SSRI疗效好,安全性高。

  • 标签: 激越性抑郁 焦虑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丙戊酸钠缓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