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他克司降压物质检查方法,提高其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对他克司与组胺对照品引起麻醉猫血压下降程度比较研究,确定他克司降压物质检查法的限值。结果:降压物质检查项限值定为0.5mg·kg^-1,按此限值检查,三批样品降压作用均不大于对照品的降压作用的一半。结论:建立的他克司降压物质检查法方法可行。

  • 标签: 他克莫司 降压物质检查法 限值
  • 简介:1例54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先后2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第1次PCI植入西罗司洗脱支架5枚,术后5周患者出现胸闷、憋气症状。考虑为劳力型心绞痛。于出现症状后第5天行第2次PCI,植入西罗司洗脱支架2枚,术后第4天患者再次出现胸闷症状并逐渐加重。按心功能不全治疗2d,症状无明显缓解。术后第5天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5.5×109/L,中性粒细胞0.90,给予头孢替安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仍未缓解,且出现发热(最高为38.5℃)。术后第9天胸部CT示双肺间质性肺炎,考虑为西罗司洗脱支架所致。给予亚胺培南、奥司他韦和甲泼尼龙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胸部CT示双肺间质性炎症好转。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西罗莫司 肺炎 肺疾病 间质性
  • 简介:目的探讨普萘尔、卡维地降低肝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的差异。方法收集64例肝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普萘尔组及卡维地组,治疗7d后,评价2组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降低幅度、药物不良反应、再出血发生率等方面差异。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卡维地组患者在服药后,心率减慢、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5),普萘尔组患者心率减慢、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组治疗后WHVP、HVPG明显下降(P<0.05)。卡维地组HVPG降低幅度显著高于普萘尔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673)。结论短期内卡维地能有效降低患者HVPG,效果更为显著。但两者在远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普萘洛尔 卡维地洛
  • 简介:目的:探讨健脾温中方联合沙必利对小鼠胃肠运动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在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进行实验的昆明种SPF级小鼠28只,随机取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30只昆明种SPF级小鼠采用Atropine致胃肠运动功能抑制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将小鼠分为模型组(n=7只)、模型+沙比利组(n=7只)和模型+联合用药组(n=7只)。模型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处理干预,模型+沙比利组建模成功后小鼠禁食12h后,灌胃20mL/kg沙必利,模型+联合用药组建模成功后小鼠禁食12h后,灌胃20mL/kg健脾温中方联合沙必利,连续进行14d处理,计算各组大鼠胃排空百分率、小肠推进率指标,分析健脾温中方联合沙必利对小鼠胃肠运动的作用。结果:模型+联合用药组与正常对照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联合用药组胃排空率,高于模型+沙比利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联合用药组小肠推进率,低于模型+沙比利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沙必利组胃排空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沙比利组小肠推进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将健脾温中方联合沙必利用于小鼠胃肠运动功能抑制中效果理想,有助于促进小鼠胃肠运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脾温中方 莫沙必利 小鼠胃肠运动功能抑制 胃排空百分率 小肠推进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嘧达+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IgA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双嘧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BP、Cr、BUN、DBP均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IgA肾病患者,采用双嘧达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改善其肾功能,降低血压。

  • 标签: 双嘧达莫 厄贝沙坦 IgA肾病
  • 简介:中国是世界上乙肝患者最多的国家,现有抗乙肝病毒(HBV)的药物只能抑制病毒,不能实现完全治愈。维沙德(GS-9620)是由美国吉利德公司开发的一种选择性Toll样受体7(TLR7)激动剂,其可通过激活TLR7识别入侵的病毒,触发先天免疫反应抑制病毒复制,同时触发适应性免疫反应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虽然其Ⅱ期临床研究未达到预期,但GS-9620与现有抗病毒药物相结合,可能给现有治疗方案带来全新的变革。同时,GS-9620在抗HIV-1的临床前实验中表现良好,2项HIV-1相关的临床试验现已被开展。笔者就GS-9620的基本信息、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情况作一概述。

  • 标签: GS-9620 TLR7激动剂 HBV
  • 简介:目的:通过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依维司不良事件的统计分析,揭示依维司不良事件发生的规律,为依维司安全风险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1868例依维司不良事件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8例依维司不良事件报告中,导致死亡、有生命危险、致残、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的,合计达到67.71%;消费者报告的不良事件接近半数,报告国家以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为主;不良事件的临床表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死亡382例(20.45%);口腔炎168例(8.99%);恶性肿瘤恶化154例(8.24%)结论:提示依维司不良反应相对较为严重,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与上报国家的经济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依维莫司 不良反应 FAERS数据库 药物警戒
  • 简介:目的:分析氟比芬酯相关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方法:利用“医疗机构ADE自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我院2017年使用氟比芬酯的住院患者相关肝损害发生情况,自动筛选纳入病例,人工评价其关联性、ADR发生率、风险因素,总结发生特征。结果:氟比芬酯致肝损害发生率为3.00%,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相关风险因素为性别及用药时长(P<0.05),男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OR=0.652,95%CI:0.465–0.915),用药时长与其正相关(≤1d:OR=0.353,95%CI:0.233–0.559;2~7d:OR=0.362,95%CI:0.235–0.556;>7d:OR=1),ADR平均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5.40±4.06)d。结论:氟比芬酯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较为常见,多为轻度,临床用药中对于女性患者、用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其肝功能变化。利用专项软件实施ADR监测准确高效,以低成本付出实现高质量研究,可辅助药师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肝损害 自动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丙戊酸(valproicacid,VPA)对儿童和成人癫痫患者拉三嗪(lamotrigine,LTG)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癫痫患者581例,根据儿童、成人患者LTG单用或合并用药的情况分成儿童单用LTG组(A)、儿童LTG+VPA组(B)、成人单用LTG组(C)、成人LTG+VPA组(D)。RP-HPLC法测定LTG血药浓度,分析各组之间LTG的日剂量、血药浓度、浓度剂量比值的差异。考察年龄对4组患者LTG的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影响,鉴定LTG日剂量对4组患者的LTG血药浓度的影响。根据控制癫痫发作的LTG治疗浓度范围3~14mg·L^-1分成3组,<3mg·L^-1组、3~14mg·L^-1组及>14mg·L^-1组,探讨LTG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对于儿童或成人患者,合用VAP使LTG的日剂量显著降低(P<0.001,P<0.05),使LTG的血药浓度及LTG浓度剂量比值显著升高(P<0.001)。儿童患者的LTG日剂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成人患者的年龄与LTG剂量不相关。所有组患者LTG浓度与年龄都不相关,但都随着LTG日剂量的增加而增加。LTG浓度<3mg·L^-1组、3~14mg·L^-1组及>14mg·L^-1组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VPA与LTG治疗时,VPA可增加LTG的血药浓度,因此临床上推荐进行LTG的治疗药物监测,以调整达到最佳的LTG给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拉莫三嗪 丙戊酸 血药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联合用药
  • 简介:(1)目的对眼科手术之后干眼症病患采用普拉芬联合玻璃酸钠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仔细观察;(2)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手术后的干眼病患进行随机选择,共抽取60例病患对其进行分组,主要是将其划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常规组实施的治疗是单一的玻璃酸钠治疗,对研究组施行的治疗是普拉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之后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3)结果治疗之后,研究组病患眼干病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改善、泪膜破裂时间都比对照组更加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而言,泪液分泌功能改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是研究组对眼科手术后干眼症病患采取普拉芬联合玻璃酸钠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干眼症病患 普拉洛芬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韦治疗不孕不育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不孕不育CMV感染妇女共计6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CYTOTECT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更替韦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转阴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更替洛韦 不孕不育 巨细胞病毒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阿罗尔联合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每次5mg,每天2次,观察组联合口服阿罗尔治疗,每次5mg,每天2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心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45%(4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阿罗尔联合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阿罗洛尔 依那普利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咪喹特(imiquimod,IMQ)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治疗荷B16黑色素瘤小鼠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黑色素瘤细胞B16皮下接种小鼠建模,设荷瘤对照组(A组)、IMQ组(B组)、HIFU组(C组)及IMQ联合HIFU组(D组)。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时间;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与B16细胞共培养,台盼蓝拒染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对B16细胞的细胞毒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A组、B组、C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d,65d,29d,均明显短于D组的113d(P〈0.01);A组、B组、C组脾淋巴细胞毒性分别为(23.00±1.73)%,(35.33±5.03)%,(37.50±2.21)%,均明显低于D组的(55.33±7.64)%(P〈0.01);A组、B组、C组培养上清液中IFN-γ质量浓度分别为(427.57±42.55)pg/mL,(778.45±27.85)pg/mL,(756.26±81.33)pg/mL,明显低于D组的(965.56±46.29)pg/mL(P〈0.01);A组、B组、C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质量浓度分别为(278.45±21.72)pg/mL,(399.37±35.29)pg/mL,(365.86±36.95)pg/mL,均明显低于D组的(565.56±46.29)pg/mL(P〈0.01)。结论IMQ联合HIFU治疗能有效延长黑色素瘤小鼠生存期,提高其抗肿瘤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Th2向Th1逆转增强有关。

  • 标签: 咪喹莫特 高强度聚焦超声 黑色素瘤 小鼠 免疫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阿昔韦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皮损结痂、痂皮脱落时间及神经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韦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提高其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阿昔洛韦 窄谱中波紫外线 带状疱疹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替格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B组接受替格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血清、心功能与心肌酶指标。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A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D-二聚体(D-D)、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60.64±52.83)ng/ml、(0.37±0.13)ng/ml、(4.69±1.65)mg/L,均优于A组的(134.63±16.85)ng/ml、(1.66±1.28)ng/ml、(8.86±1.8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射血分数(EF)、每搏总量(SV)、心输出总量(CO)、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0.58±0.20)%、(55.62±13.60)ml、(4.30±1.83)L/min、(398.77±44.47)U/L、(176.83±23.47)U/L、(407.93±72.85)U/L,B组EF、SV、CO、CPK、AST、LDH分别为(0.50±0.29)%、(54.37±13.69)ml、(4.36±1.97)L/min、(387.64±36.82)U/L、(176.74±21.63)U/L、(436.87±57.62)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EF、SV、CO、CPK、AST、LDH分别为(0.78±0.22)%、(69.31±8.76)ml、(5.71±1.89)L/min、(146.50±26.68)U/L、(46.68±21.50)U/L、(214.69±46.82)U/L,均优于A组的(0.64±0.32)%、(63.67±11.68)ml、(4.74±1.96)L/min、(301.60±36.66)U/L、(66.60±16.93)U/L、(251.34±47.66)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尤为优良。

  • 标签: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帕诺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并行术后镇痛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A组仅在麻醉前静脉给予帕诺司琼75μg;B组仅在镇痛泵中加入帕诺司琼75μg;C组在麻醉前静脉给予帕诺司琼75μg,并且在镇痛泵中加入帕诺司琼75μg。记录术后12、24、36、48h时静止和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同时记录0~12、12~24、24~36、36~48h时间段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次数以及术后48h内发生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嗜睡、口干、皮疹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组内不同时间点和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12、12~24和24~36hA组和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无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嗜睡、口干、皮疹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术前单次静脉注射帕诺司琼75μg能够较好预防妇科手术术后48h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帕洛诺司琼 给药方式 妇科外科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普萘尔乳膏处方及其制备工艺,用于治疗婴幼儿表面血管瘤。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盐酸普萘尔乳膏处方及制备工艺。优化处方组成,包括油相、水相、乳化剂比例。优化工艺包括乳化温度、乳化速度。结果: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后,所制样品均匀、细腻,色泽光亮,涂展性和稳定性好。盐酸普萘尔含量为标示量的99.88%~102.89%。结论:盐酸普萘尔乳膏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含量稳定。

  • 标签: 盐酸普萘洛尔乳膏 处方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对比胺碘酮与索他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索他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7.50%(56/64)、81.67%(4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时间分别为(0.59±0.16)h、(32.64±6.7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0.66±0.25)h、(46.65±5.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3%(10/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7%(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索他尔,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起效更快,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索他洛尔 起效时间 用药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比索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10月收治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比索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证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应用比索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比索洛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