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新时期医药高职院校价值教育提供了蓝本和依据。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和当前高校学生在价值方面存在的问题,以药品为工作媒介的药学专业学生,是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要群体。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总纲,结合医药行业特点,通过查阅文献和岗位调研,凝练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仁爱和谐”的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学生核心价值,探索高职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学生核心价值培育途径。

  • 标签: 高职药学专业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凝练 爱岗敬业 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 仁爱和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急腹症肠梗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确诊或临床保守治疗证实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这60例患者均采取腹部X线平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此作为CT组和X线组,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检出符合率。结果X线组的检出符合率为83.33%,CT组的检出符合率为98.33%(P<0.05),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表明,60例急腹症肠梗阻患者中,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表明,60例急腹症肠梗阻患者中,共有2例结肠直癌患者、2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6例麻痹性肠梗阻患者、3例肠系膜囊肿性肠梗阻患者,1例腹股沟疝合并肠梗阻患者及1例乙状结肠扭转肠梗阻患者,此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急腹症肠梗阻诊断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其临床确诊率较高,且能有效辨别疾病分型,为患者接下来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全面的参考依据,故认为该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急腹症肠梗阻 诊断 价值
  • 简介:去过西方国家的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找遍很多地方都没有热水喝,这让我们从小习惯喝热水的国人,尤其是女性比较头疼。这西方人怎么就不喝热水呢?其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既有历史原因,又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息息相关。身体需要“灭火”西方饮食主要以牛羊肉为主,加上培根、奶酪、黄油,每天还要喝牛奶,

  • 标签: 身体需要 饮食习惯 生活习惯 西方国家 直饮水系统 中医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西维林片在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防治中的临床疗效。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单侧上尿路结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双J管)的患者共90例,均为单侧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D-J管),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45例)未给予任何治疗;B组为治疗组(45例)服用罗西维林片10mgtid。在置管前、置管2周后,对所有病人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IPSS/QoL)、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并配合随访。治疗组术后IPSS、QoL、OABSS、VAS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西维林片可以明显减轻输尿管支架管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罗西维林片 输尿管支架管 相关症状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中医整体及阴阳五行在消化系疾病的经验,为以后临床上更有效治疗消化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近两年来本院门诊观察定期随诊病人33例的消化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归性分析。通过西医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将疾病进行明确判断,包括致病的机理、临床病理的特征、病情的演变规律和发病的原因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整体及阴阳五行进行证论治。观察记录上述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症状如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轻重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分别为(3.71±1.11)分、(3.88±1.23)分、(4.21±1.32)分、(4.18±1.25)分、(3.57±1.29)分、(3.64±1.25)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分别为(2.47±0.29)分、(2.46±0.25)分、(2.39±0.27)分、(2.63±0.32)分、(2.55±0.11)分、(2.24±0.23)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程度明显轻于治疗前(P<0.05)。经治疗患者中治愈者18例(54.55%),好转者9例(27.27%),无效者6例(18.18%),临床总有效率为81.82%。结论通过本此实验可知西医先进现代检查技术结合中医整体及阴阳五行进行辩证论治突破实现了中西医在深层次相结合关键,中心指导思想为阴阳五行说及中医的整体观念,进一步证实现代中医临床消化系疾病的确诊治疗模式需在中西医合理结合下进行审病、辨证、治病。能有效减轻患者面色萎黄、肢倦便溏、腹胀纳呆、懒言食少、内脏下垂、乏力神疲等临床症状,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整体观 消化系病 经验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5月份-2014年7月份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30例,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非透析治疗,观察组则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心率、血压、血肌酐、尿素氮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见效快,治疗时间短。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胃溃疡和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胃镜诊断的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胃溃疡、胃癌患者分别46例、36例;分析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胃镜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与胃镜对胃溃疡的诊断正确率,其中胃角部溃疡诊断正确率、胃大弯溃疡诊断正确率、胃小弯溃疡诊断正确率对比,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胃镜对胃癌的诊断正确率,其中弥漫浸润型胃癌诊断正确率、局限溃疡型胃癌诊断正确率对比,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胃溃疡和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显著,对胃角部、胃大弯、胃小弯溃疡及弥漫浸润型、局限溃疡型胃癌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且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可重复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胃溃疡 胃癌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力衰竭(HF)老年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氨基末端脑利纳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NYHA)间的关系。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4例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VEF分值大小可以将入选者分成收缩性HF(SHF,105例)组和射血分数正常的HF(HFNEF,49例)组两组。另外同期选取75名在我院接受体检的老年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LVEF、NT-proBNP和NYHA分级,分析NYHA分级与LVEF、血浆NT-proBNP的相关性和左心室功能与血浆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本三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SHF组的NYHAII级比例明显高于HFNEF组(P<0.05),III级和IV级比例均略低于HFNEF组(P>0.05);对照组和HF组间血浆NT-proBNP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SHF组和HFNEF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SHF组的LVEF值明显低于HFNEF组和对照组(P均<0.05),但对照组与HFNEF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NYHA分级与血浆NT-proBNP呈正相关(r=0.87,P=0.008),HF组NYHA分级与LVEF存在负相关关系(r=-0.62,P=0.01)。HF组LVEF与血浆NT-proBNP水平相关性不明显(r=-0.14,P=0.08);SHF组患者的LVEF与血浆NT-proBNP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0.74,P<0.01),但HFNEF组患者的的LVEF与血浆NT-proBNP水平相关性不明显(P>0.05),却与舒张功能障碍分级存在正相关关系(r=0.61,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良好地体现老年HF者的心功能状况,与LVEF的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更好地体现此类患者的心功能状况,而且有利于临床HFNEF患者的诊断。

  • 标签: 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氨基末端脑利纳肽前体 心功能分级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平行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于冠状动脉硬化是否具有可预见性。方法对于心内科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150例病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CAG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比对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的IMTT≧1.0mm以及斑块形成的比例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评分系数和斑块数量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别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动脉斑块者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4.2%(81/86),特异性为57.8%(37/64),阳性预测值是75%,阴性预测值是88.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作为对其进行预见的有效的诊断方式。

  • 标签: 颈动脉 冠状动脉 超声 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均采用GE730、ALOKAα1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结节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布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中A/T〈16.06%、边界清晰21.21%、无微小钙化38.79%、内部回声均匀39.39%、周边回声有声晕为0少于A/T≥193.94%、边界模糊78.79%、有微小钙化61.21%、内部回声不均匀60.61%、周边无或不完整声晕100.00%的患者(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阳性6.0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测二维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彩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小儿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6例小儿肺结核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各6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DR手段实施诊断,实验组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对两组患儿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诊断检出率92%明显高于常规组患儿的检出率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在小儿肺结核的诊断过程中能够显著增加小儿的诊断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小儿肺结核 诊断检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前白蛋白对12h内就诊的缺血性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选取以胸痛为主诉的12h内发病的疑诊急性心肌梗死1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AMI103例。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将AMI患者分为0~3h、4~6h和7~12h组,检测其前白蛋白、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前白蛋白及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发病0~3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为23.70%[95%可信区间(CI):17.00%~31.94%]、特异性73.33%(95%CI:57.79%~84.90%)、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1.04;随发病时间延长,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增加,发病7~12hP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3.33%(95%CI:44.58%~61.90%)、57.78%(95%CI:42.24%~72.01%),同期hs-cTnT及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56%(95%CI:90.16%~98.18%)、80%(95%CI:64.95%~89.91%)、78.52%(95%CI:70.45%~84.92%)、73.33%(95%CI:57.79%~84.90%),与hs-cTnT及CK-MB相比,发病7~12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准确性低于hscTnT及CK-MB。结论前白蛋白在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预警价值,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性、特异性较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前白蛋白 预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89例,患者均先采取双重超声造影检查,然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4.0%,显著高于超声造影检查的43.8%,P<0.05。结果可以看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与超声造影检查相比更加准确;89例早期胃癌患者中67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有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诊断敏感度为77.3%,诊断特异性为86.6%,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为68.2%,诊断特异性为77.6%,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能取得理想效果,必要时可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以提高确诊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检查 早期胃癌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析CT扫描评分系统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73例胸腔积液合并胸膜改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良性胸腔积液42例(良性病变组),确诊为恶性肿瘤病变31例(恶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均采用CT扫描评分系统进行诊断和鉴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病变组患者的胸膜弥漫线状增厚、胸膜钙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患者的纵膈胸膜受累发生率及胸膜结节状增厚、不均匀环状增厚、条带状不规则增厚情况与恶性病变组患者的CT诊断图像表现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鉴别和诊断上,CT扫描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CT扫描评分系统 良恶性胸腔积液 鉴别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86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95.35%,症状复发率为4.65%;对照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72.09%,症状复发率为48.8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改善保胎效果,减少症状复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先兆流产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实施CT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均行CT扫描,对照组(低剂量、低浓度对比剂)、试验组(常规剂量、高渗对比剂)各26例。观察阳性检出率,评估CT图像质量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试验组检出肺动脉栓塞17例(65.4%),对照组检出19例(73.1%),且CT图像评分差异不大(P>0.05)。试验组CT值、噪声大于对照组,SNR、CNR、DL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低浓度对比剂扫描和常规扫描相比,急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接近,但对比剂用量和射线暴露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CT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缬沙坦在扩张性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采用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LVEDD、LVESD、LVEF以及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LVEDD和LVESD均比对照组少,并且LVEF比对照组多;研究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缬沙坦在治疗扩张性心肌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缬沙坦 扩张性心肌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肝癌患者,通过不同的成像方法,分析比较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检测能力。结果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影像学结果各不相同,明显强化的高信号动脉相为富血供肿瘤的癌灶患者72例;缺乏血供型的肝癌患者18例,其中在动脉期轻度强化呈等信号的患者5例,无强化的13例。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在肝癌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肝脏MRI比肝脏增强CT在肝癌中的诊断正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肝癌 诊断准确率
  • 简介:目的分析肾炎康联合依那普利对老年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给予肾炎康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MALB)、肾小球率过滤(GFR)、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康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可减轻肾功能损害,保护肾功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老年糖尿病肾病 肾炎康 依那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