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我家妞妞出生一个星期了,两个乳房有点突出,认真观察,发现两边还不一样大,这是怎么回事?不论男婴还是女婴,在出生后3~5天都可能出现小乳房肿胀,但是大多数会在出生后2~3周消失。有些女婴除了小乳房肿胀外,甚至还可能分泌乳汁,这并不是异常现象。因为宝宝出生时,体内有从母体带来的雌孕激素及催乳素。而通常对催乳素有抑制作用的雌孕激素在出生后很快就会消失,催乳素在失去抑制因素后,在宝宝的体内会维持较长时间,刺激宝宝的乳腺,使小乳房发生肿胀。

  • 标签: 乳房肿胀 雌孕激素 催乳素 抑制作用 生后 出生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策略。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科室进行检验的300例标本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300例标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未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检验标本为对照组,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检验标本为观察组。结果对照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12.0%,而观察组的检验误差率为4.0%。分析其原因包含人员因素、操作规范性、其他因素等,组间数据经过比较,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升微生物检验的质量,必须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规范操作步骤,从而为临床确定治疗方式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 结果 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应用胺碘酮治疗。结果研究组CL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VESD、LVEDD以及SV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当中,胺碘酮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后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PICC带管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中,应用静脉治疗护理学组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PICC导管出院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对照组予以患者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则组间静脉治疗护理学组指导延续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出院随访期间观察组导管脱落率与穿刺点感染率分别为1.67%、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1.67%、15.00%的脱落与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ICC带管出院的患者,采取构建静脉治疗护理学组指导延续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出院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学组 PICC带管出院患者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运用于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由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急救科急救中心救治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