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国家对采供血机构加大了管理力度,血站应建立长效的规范化管理机制,提高工作质量,保证临床用血的供应及输血安全。这就对检验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有效的科室管理机制。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检验科的管理:①质量是血站的生命,检验科应把质量作为科室管理的重点及核心;②制度化管理是科室的发展方向;③效益与质量都不容忽视,既要创新.开展新技术,又要注意节流,杜绝浪费;④以人为本是科室的发展理念;⑤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增加检验人员的责任感和爱心,保证血液检测结果和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保密性;⑥人格魅力体现了科室管理的人性化。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及时、准确提供检测报告,配合相关科室完成好工作.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充足的血液。

  • 标签: 管理 质量 制度 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血站夜班护士压力源,寻找解决对策,为护士心理健康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血站 夜班护士 压力源 对策
  • 简介:大同血站自献血法颁布以来,100%的血液来自无偿献血,为了确保为临床提供安全、高效的血液及血液制品,逐步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冷链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 标签: 血液 冷链 人员 设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血站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88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于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工作各项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到血站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血站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献血者护理满意度,提高血液质量和安全性,该种护理管理模式值得血站推广使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血站 护理工作
  • 简介:我国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家的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背景条件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以此同时,医疗卫生问题也渐渐地得到了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当前,输血科室和采血站也是为人民大众提供相关医疗服务的最关键的组织机构,因此,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当下输血科室和采血站提出的要求,输血科室和采血站一定要注重相互之间的沟通方式,全方位的完善合作流程,如此才可以提高输血科室和血站双方在血液服务方面的质量以及专业方面的技术水平。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当前医疗机构的输血科室和采供血液的血站,双方之间在合作沟通的过程当中,如何更好地协作以及促进双方的发展,并且提出针对性有效的沟通策略,希望本篇文章的讨论结果可以为输血科室和采血站将来的共同协作发展提供一些科学的参考意见。

  • 标签: 输血科室 沟通方式 采血站 共同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采取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176),是我院2019.7~2020.7血站无偿献血者。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n=88,常规护理)和实验组(n=88,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分析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与护理干预前相比,两组护理干预后焦虑量表评分有显著降低,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27%、献血者对护理干预方式满意度高89.77%(P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站采血工作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将血站接收的142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均为7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血站采血 护理质量 不良反应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段选取范围2019年01月~2021年01月,入选此次研究80例均为我中心接收的献血人员,结合此间献血人员应用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依次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比较在不同干预措施应用下的护理满意度、S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经护理后,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97.50%)得到了显著提升,和对照组(80.00%)相比,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和对照组(12.50%)相比,观察组(2.50%)更低,但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分析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在血站采血护理期间,通过予以心理护理,减少焦虑情绪的同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献血人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

  • 标签: 血站采血 献血者 心理护理 SAS评分 不良反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来我院的80例无偿献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结果:在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的护理管理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护理措施落实更加完善,有助于患者护理依从性提升,值得参考。

  • 标签: PDCA 循环管理模式 血站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将血站采血的相关护理管理情况,根据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分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是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2020年1月-2020年12月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得分、血液报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得分、血液报废率和常规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站采血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血液报废。

  • 标签: 血站采血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血液报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采血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操作之一,但常伴随着血肿和瘀斑的发生。为了提高献血员的舒适度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在采血站的应用备受关注。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招募了100名参与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周期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观察组接受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包括预采血皮肤准备、采血技术的优化和术后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采血方法。我们记录了每个病例的血肿和瘀斑情况,并进行了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血肿和瘀斑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瘀斑面积和血肿大小明显较小。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在预防血肿和瘀斑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法在采血站采血工作中可以有效地预防血肿和瘀斑的发生。这项研究结果为提高采血操作质量和献血员体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医疗实践中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 采血站 采血工作 血肿 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