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胃镜检查治疗术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我院将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进行胃镜检查治疗术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胃镜检查患者异丙酚与芬太尼的联合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咪达唑仑进行麻醉,并观察2组患者的恢复定向力的时间、加用异丙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的恢复定向力的时间、加用异丙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胃镜检查患者异丙酚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的联合麻醉,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异丙酚 咪达唑仑 芬太尼 胃镜检查治疗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联合右美托咪定(DEX)在小儿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例采用无痛胃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分成D组与C组,各15例。D组在进行胃镜检查前10min时微量泵输入0.5μg/kg的DEX,然后以该速度维持到检查完成。C组则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在手术中两组患儿都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TCI进行麻醉,然后对所有患儿的呼吸等状况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T0时刻比较,在T1时刻D、C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均出现显著下降趋势,D组在T1时刻MAP较C组高,D组T2时刻MAP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刻比较,在T2时刻C组的心率(HR)出现快速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在T2时刻D组的HR出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组丙泊酚用药量分别为(2.03±0.36)、(2.87±0.35)mg/kg,D、C组瑞芬太尼用药量分别为(1.11±0.44)、(1.81±0.36)μg/kg,且D组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药量分别下降了(29.5±2.1)%、(38.5±1.4)%,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D组苏醒时间要少于C组(P〈0.05)。结论在进行小儿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把控细胞输注联合DEX将提高检查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

  • 标签: 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 右美托咪定 无痛胃镜检查
  • 简介:我经常尿频和排尿滴沥不尽,医生怀疑我患了慢性前列腺炎,一定要我检查前列腺液。据说采集前列腺液要通过肛门途径,很难受。必须要查前列腺液吗?有这个必要吗?上海江先生前列腺液由前列腺所分泌,常规检查前列腺液可以诊断是否患了前列腺炎。具体方法是:患者取站立弯腰位置,医生直肠指检进入患者肛门,在距离肛门缘4~5厘米处,利用食指的掌面,隔着直肠前壁按摩肠壁外的前列腺,前列腺液便会顺着尿道向外滴出,弃去第一滴,收集之后滴出者于玻璃片上,送化验室作常规化验。

  • 标签: 前列腺液检查 慢性前列腺炎 常规检查 直肠指检 直肠前壁 化验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澄清度检查法之仪器法。方法:参照《欧洲药典》溶液澄清度和浊度级别中的仪器法,采用三台国内外生产的浊度计进行方法学研究,对线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进行考察,同时对有色溶液的澄清度检查是否适用于仪器法也进行考察。结果:散射光式浊度仪适用于对无色溶液进行浊度测定,线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均符合要求;现有浊度计无法消除有色溶液中的颜色对浊度值测定的干扰。结论:现有散射光式浊度计适用于无色溶液的浊度值测定,对目视法无法有效判断的样品提供了补充检测方法。

  • 标签: 澄清度检查法 仪器法 散射光式浊度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平行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于冠状动脉硬化是否具有可预见性。方法对于心内科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150例病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CAG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比对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的IMTT≧1.0mm以及斑块形成的比例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评分系数和斑块数量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别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动脉斑块者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4.2%(81/86),特异性为57.8%(37/64),阳性预测值是75%,阴性预测值是88.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作为对其进行预见的有效的诊断方式。

  • 标签: 颈动脉 冠状动脉 超声 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89例,患者均先采取双重超声造影检查,然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4.0%,显著高于超声造影检查的43.8%,P<0.05。结果可以看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与超声造影检查相比更加准确;89例早期胃癌患者中67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有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诊断敏感度为77.3%,诊断特异性为86.6%,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为68.2%,诊断特异性为77.6%,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能取得理想效果,必要时可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以提高确诊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检查 早期胃癌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溶出度是考查固体制剂体外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按现行降脂灵分散片标准检验,存在“溶得出却测不出”的现象,针对此进行方法改进。方法:对溶出度供试液不同过滤法进行比较,并对活性成分的加热条件及提取溶剂进行考察。结果:采用离心后上清液,可较好地降低物料及滤膜的吸附干扰;二苯乙烯苷在80℃水浴溶解20min,易充分释放。结论:采用改进后的过滤方法及溶解条件,可更加真实地反映药品的质量状况。

  • 标签: 降脂灵分散片 溶出度 滤膜吸附 高速离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细胞学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因阴道不规则出血,B超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宫腔细胞学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取材满意率以及诊断符合率,同时分析两种方式对患者的痛感评价。结果细胞学检查的患者中仅有16例患者出现取材过程中出血过多、细胞采集过少,满意度为92.00%;而进行组织病理学检中,有46例患者出现取材过程中出血过多、细胞采集过少,满意度为仅为77.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方式诊断过程中患者取材满意率,我们发现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方式取材过程中患者的疼痛度,我们发现经细胞学检查的患者,无痛患者有174例(87.00%),未出现明显疼痛患者;而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中,有178例患者出现明显疼痛(89.00%)。结论综上所述,宫腔细胞学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测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普通检测过程中患者的不适,而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宫腔细胞学检查 子宫内膜病变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的效果。结果经过超声检查,确认所有患者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有60例患者的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性病变,阳性率为92.31%,其中已经形成斑块的患者有55例,占病人85.62%。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标准。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清晰的掌握患者颈动脉病变的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产前筛查对出生缺陷的诊断价值,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动态,为减少先天畸形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松江区2012~2014年分娩后7天内诊断的出生缺陷儿与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年来全区共分娩出出生缺陷儿796例,其中先天性畸形665例,产前超声共筛查出141例畸形胎儿,且经产后证实诊断正确。产前超声筛查检出率为21.20%(141/665)。漏诊的主要为心脏畸形230例,指趾异常162例,耳部异常95例等。其中心脏畸形的检出率三年来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7,p<0.05)。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以检出大多数胎儿结构畸形,目前松江区对神经管畸形、复杂性心脏畸形等明显的胎儿畸形检出率高。但对微小畸形,如指趾异常、耳部异常3年来从未检出过。对胎儿心脏畸形如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等异常超声检查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产前超声 出生缺陷 胎儿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患病情况及宫颈癌的流行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妇女的健康。方法以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单位妇科门诊进行体检年龄20~70岁的4126例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成四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岁组。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良性疾病患病人数1322例,患病率为32%。其中有临床症状者312例,占患病人数的23.6%,76.4%的体检者无临床症状。按发病率高低依次是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附件炎、子宫肌瘤。阴道炎感染由高到低的病原体依次是细菌性感染(BV)、解脲支原体(UU)感染、念珠菌感染、滴虫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宫颈细胞TCT检查结果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者110例,异常率为2.67%(110/4126),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61例、ASC-H9例、LSIL37例、HSIL7例。病理确诊CIN165例,CIN213例,CIN31例,总计癌前病变79例,患病率为1.91%(79/4126)。

  • 标签: 妇女 妇科检查 宫颈癌筛查 良性疾病 癌前病变
  • 简介:目的:对银杏叶提取物中疑似掺伪的标志物槐角苷检出方法进行研究。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柱为ACQUITYUPLCBEHShieldRP18(2.1mm×100mm,1.7μm);高效液相色谱柱为ShieldRP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以乙腈为流动相A,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60nm。结果:高效液相色谱在2.2~43.9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加样回收率为101.5%,其RSD为2.1%;超高效液相色谱在0.40~6.5n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加样回收率为104.0%,其RSD为1.6%。结论:所建方法前处理简便易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迅速,节能环保,适合于应急快速检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用性好,适合常规检验;两种方法均有很好的重复性,可作为银杏叶提取物中槐角苷的补充检验方法。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槐角苷 超高效液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口服水合氯醛镇静法在儿童MRI(磁共振成像)检查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MRI检查前需要镇静的儿童15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MRI检查前都使用口服水合氯醛镇静法,并记录观察患儿的各项主要生命体征。结果150例患儿进行过口服水合氯醛镇静在MRI检查前,镇静整体成功率为88.0%(132/150),没有患儿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结论口服水合氯醛镇静法在儿童MRI检查护理中安全有效,是一种可行的镇静方法,值得使用与推广。

  • 标签: 水合氯醛 口服 儿童MRI检查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液基涂片细胞学(TCT)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00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或2种方法联合检查后,选择所有的HPV阳性和TCT报告为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者,均通过阴道镜取活检,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宫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及以上2种方法联合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13名TCT报告为ASC-US以上者,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2.4%。268名检测结果为HPVDNA阳性的女性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77.2%。2种方法联合检查251名女性,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2.0%。TCT联合HPVDNA检测与单纯HPVDNA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T联合HPVDNA检测与单纯T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83.8%,特异度为75.9%,TCT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3.5%,特异度为75.4%,TCT检查联合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87.5%。结论TCT联合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比单纯TCT或单纯HPVDNA检测更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液基细胞学检查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镜在围绝经期女性宫颈癌筛查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宫颈癌筛查的围绝经期女性受检者共131例,分别为其实施阴道镜检查与组织病理学诊断,以后者为标准,计算阴道镜检查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等指标。结果阴道镜筛选结果为3.05%(4/131),病理结果为13.74%(18/131),阴道镜的诊断符合率为22.22%。其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77.78%。结论阴道镜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围绝经期女性宫颈癌的初筛手段。

  • 标签: 宫颈癌 阴道镜 围绝经期女性 筛查 组织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对下肢动脉CTA检查图像质量和辐射a例,三组患者采用不同管电压和对比剂浓度进行检查,评价不同电压和浓度对比剂对CTA检查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下肢主动脉显示清晰度较高,主观评分均大于3分,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客观评价指标里,B组的各动脉中点CT值均小于A、C两组,背景噪声从大到小依次为C、B、A,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从大到小依次为A、B、C,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背景信号则无明显区别;A组对比剂总量高于其他两组,C组的CTDIVOL值、DLP值和ED值都低于其他两组,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基础上,不仅未增加辐射剂量,而且图像质量得以保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40例疑似子宫内膜病变的绝经后妇女,对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和宫腔细胞学检查检查后行诊刮病理诊断,将阴道超声和宫腔细胞学检查结果与诊刮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所有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经过采取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后,将检查结果与诊刮病理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中,采取阴道超声联合宫腔细胞学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阴道超声 宫腔细胞学检查 绝经 子宫内膜病变
  • 简介:宫颈癌主要是由于持续地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而引起的,一般从子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约需10年时间。其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对HPV的早期筛查及早发现宫颈黏膜的病变。目前HPV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已经成为预防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手段。我院于2012年开始将HPV与TCT常规应用于宫颈癌的筛选,结合宫颈病理学的最终确诊,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宫颈组织 人乳头状瘤病毒 子宫颈癌前病变 高危型 薄层液基细胞学 人乳头瘤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