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T造影是很多胆道手术后拔T前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T造影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为减少T造影相关不良反应,提高T造影准确率,临床进行了多项尝试,如严格规范操作,坚持无菌原则、"三不"原则等。在造影剂方面,通过严格执行造影前碘过敏试验,合理选择、配制造影剂,并在造影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对症处理,达到减少造影剂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的目的。

  • 标签: T管造影 不良反应 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改良留置胃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普外科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留置胃管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胃管护理.观察比较2组的一次置成功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一次置成功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留置胃管有较好的实用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 标签: 留置胃管 改良式 护理 效果
  • 简介:2009年4月,某医院循环科、放射科、介入科等多个科室在静脉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行CT增强扫描时,出现7例集中趋药品不良反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办法》,

  • 标签: 碘普罗胺 不良反应 呃逆
  • 简介: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喉麻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及喉罩通气三种情况下拨除气管导管/喉罩对血流动力学及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75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Ⅱ组:静脉诱导喉麻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Ⅲ组:静脉诱导后置入喉罩通气。结果拨除气管导管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呛咳的发生率,Ⅰ组明显增高于/快于Ⅱ组、Ⅲ组(P〈0.05);Ⅱ明显增高于/快于Ⅲ组(P〈0.05)。结论喉麻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及喉罩通气均能有效预防拨除气管导管/喉罩时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呛咳反应,且喉罩通气预防拨反应效果更好。

  • 标签: 气管插管 气管表面麻醉 喉罩 血流动力学 拨管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中采用袋鼠护理对其静脉穿刺时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3-2020.6期间就诊于我院的早产儿,共计82例。随机分2组并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袋鼠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哭闹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袋鼠护理应用于早产儿的护理工作中可减轻静脉穿刺的疼痛反应,减少哭闹次数,建议临床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静脉穿刺 疼痛 袋鼠式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改善腹部手术后留置胃不良反应的效果和护理质量 。方法:入选 100 例 腹部手术 患者,随机双盲导入,各 50 例,观察组给予 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各项指标。 结果 : 观察组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存在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观察组 腹部手术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 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 ( P < 0.05 ) 。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腹部手术后留置胃不良反应具有显著效果,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腹部手术 不良反应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恶性肿瘤PICC置化疗患者实施家属参与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共计纳入9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PICC置化疗处理,且时间为2021.01-2023.01。双色球法均匀分组,46例/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践组:实施家属参与护理。比较二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实践组护理后的冲管及封次数更少,护理服务水平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家属参与护理实施到研究化疗患者中,可减少冲次数,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恶性肿瘤 PICC置管 化疗 家属参与式护理
  • 简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容易发生宫颈出血,顽固性宫颈出血可导致孕妇产后失血性休克、子宫切除、严重者死亡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命安全[1,2]。常规的宫腔纱条填塞、B-Lynch缝合等止血方法在宫颈出血中效果不理想[3,4]。近年来,我院采取宫颈提拉缝合手术,在宫颈出血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宫颈管 产后失血性休克 宫腔纱条填塞 止血方法 提拉 子宫动脉
  • 作者: 吴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岳池县人民医院吴伟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而产生交感神经的兴奋和下丘脑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一种防御性的行为。科学家一般将应激反应看作是人体代谢的一个特殊过程,它包括情绪和肢体语言上的双重反应行为。在人们进行像手术这种治疗活动时,应激反应就会表现得异常剧烈,因为患者往往面对的是未知的恐惧,这种迷茫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导致患者在手术前无法自主地配合医生完成相关的准备事宜。这时,麻醉前的镇定药物使用就尤其重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来帮助患者保持镇定,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程度,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在手术前的紧张感,为提高手术后的愈合效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案摘要例1.患者女,12岁,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阵发性惊厥,在某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予入院诊治。经吸氧、降低颅内压、静脉滴注青霉素、地塞米松等药(用量不详),住院20天,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脑脊液检测结果正常而出院。出院后自行停药。1周后患者出现阵发性烦躁、哭泣、心慌,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每日发作4~5次,伴低热,食欲不振,肌肉关节酸痛、乏力,

  • 标签: 地塞米松 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卡托普利(captopril,CPT)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主要用来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血压等,并取得肯定的疗效,其不良反应,也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卡托普利不良反应
  • 简介:患者男,66岁,因胆囊癌并胰头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于2001年2月27日入院.因病情已失去手术时机,故入院后予清开灵及中药疏肝利胆活血祛瘀治疗.后因患者腹痛较重,予吗啡止痛,第1次吗啡10mg,im后约20min,患者觉周身皮肤瘙痒,并且下肢出现散在红色粟粒样丘疹、约5h后丘疹及瘙痒逐渐消失.因吗啡肌注后疼痛逐渐减轻,故继续给予吗啡镇痛.第2次肌注吗啡后同样出现丘疹和瘙痒,程度较第1次略重,丘疹主要分布在下肢及胸腹部,怀疑是药物过敏,予扑尔敏8mg口服后逐渐缓解.为验证确属吗啡过敏,除外其他因素,翌日予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30mg口服,结果同样出现丘疹和瘙痒.

  • 标签: 吗啡 镇痛药 过敏反应 癌性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关注痔血胶囊引起的肝损害痔血胶囊组方药味为白鲜皮和苦参,辅料为淀粉和滑石粉。说明书中记载痔血胶囊可改善动、静脉张力,保护微循环和减轻肛门水肿,具有抗炎、镇痛、止血、通便作用。用于Ⅰ、Ⅱ期内痔及混合痔所致的便血、肛门坠胀或坠痛,大便干燥或秘结等症。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信息通报 监测中心 痔血胶囊 肛门水肿 通便作用
  • 简介: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重症患者,除病因治疗外,维持良好的营养支持是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1858年Busch首次报道肠内营养。目前肠内营养被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据报道,机体禁食1周以上即可发生肠黏膜萎缩和屏障功能受损,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避免肠道细菌移位、减少并发症等非常重要[1]。

  • 标签: 营养支持 肠道营养 空肠造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