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感染药学专业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和《抗感染药学》编辑部共同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感染药学学术会议”,2016年11月3—5日在江苏镇江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感染药学与药学监护”。来自全国各地19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邹圣强副院长主持,感染药学专业组组长茹仁萍致开幕辞,

  • 标签: 药学专业委员会 抗感染 会议 学术 中国药学会 中医药大学
  • 简介:目的:进一步了解双台子区个体医疗机构消毒现状,提高消毒质量,消除隐患更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方法:对2013~2014年双台子区所辖124家个体医疗机构的卫生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室内空气消毒合格率为60.52%,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为69.89%,医护人员手消毒合格率为81.23%,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为72.35%。结论:双台子区个体医疗机构各项卫生指标合格率均较低,应引起重视。应加强监督检测频率,特别是对室内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消毒等。

  • 标签: 个体医疗机构 消毒
  • 简介:目的:研究微小RNA-21(miRNA-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探讨血浆miRNA-21与NSCLC铂类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63例NSCLC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miRNA-21表达的差异;检测铂类化疗有效(CR+PR)的患者(n=11)与化疗无效(SD+PD)的患者(n=24)血浆miRNA-21的表达差异。结果:NSCLC患者血浆中miRNA-2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1),miRNA-21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但与TNM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血浆miRNA-21在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5(95%CI:0.681-0.868),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19%和70.0%。铂类药物化疗(PD+SD)组血浆miRNA-21表达水平较(CR+PR)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7)。结论:血浆miRNA-21是NSCLC诊断的特异性标志之一,并对铂类联合化疗的疗效具有良好的评判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微小RNA-21 血浆 诊断 铂类药物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疫球蛋白变化与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54例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儿,设为观察组,并抽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1例健康儿童,设为对照组,对比组间血IL-21、TGF-β1、TNF-α水平。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IgA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IgG、IgM、C3、C4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均>0.05)。结论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均参与过敏性紫癜疾病的发病机制,过敏性紫癜IgA1水平升高可能与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改变有关。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 转化生长因子 &beta 1 肿瘤坏死因子-&alpha 免疫球蛋白 过敏性紫癜
  • 简介: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前后血浆miR-21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RT-PCR方法检测5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R-21表达水平变化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前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1周相比较,治疗后2周和6周,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浆中miR-2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R)组患者miR-2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D+P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浆miR-21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预测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效果的敏感性指标,同时也能指导晚期结肠癌临床治疗用药。

  • 标签: 结肠癌 替吉奥 奥沙利铂 miR-21表达 临床意义
  • 简介:2015年12月13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主办国家卫计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联台主办、康芝药业挤办的“第七量身定制儿童药物暨儿童用药安全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康芝药业副总裁肖斌表示,康芝药业近年持续加大儿童药的研发及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每年平均投入超过年销售额的5%,呼吁更多企业关心中国儿童药的发展,共同推动儿童药物的研发及药物安全研究进程。

  • 标签: 儿童药物 用药安全 高峰论坛 定制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目的探究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急腹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0例应用腹腔镜诊断治疗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开腹手术3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妇科急腹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未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13例(4.33%)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开始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急腹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不仅手术创伤小,且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还可以实施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开腹手术 妇科急腹症
  • 简介:生物类似药是与已批准上市的生物制品在质量、安全、有效等方面相似的一类药物。随着原研的生物技术药物专利的陆续到期,巨大的市场容量使得开发生物类似药已经成为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的热点之一。2015年CFDA发布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生物药的研制流程、内容和技术进行了规定。在此背昔下,本专栏邀请了国家CDE高级审评专家以及国内从事生物类似药评价的资深学者从多角度介绍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旨在为国内从事生物类似药研发的企业和技术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 标签: 生物类似药 研发 指导原则 非临床研究 法规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胸部创伤CT、DR诊断的认识,研究DR与CT技术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5例确诊为胸部创伤的患者的CT、DR图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回顾性分析其技术诊断的准确性。结果DR检出91例,检出率为72.8%;合并3处损伤27例,检出率21.6%;合并2处损伤31例,检出率24.8%。CT检出率为125例,检出率100%。其中,复合伤75例,检出率60.00%;合并3处损伤42例,检出率33.6%;合并2处损伤32例,检出率25.6%。DR检出率显著低于CT检出率,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创伤诊断中CT技术诊断的准确性明显优于DR技术,CT、DR等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病情做出正确诊断和分类,对疾病确诊和治疗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在胸部创伤的诊断中,CT、DR的应用中各具优势,医务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选择最佳方法,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和疾病病情的评价,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CT DR 胸部创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应用是现阶段都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工作流程的简化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医院现阶段面临着重要的变革,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工作量不断的增加,工作的压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医院的药学服务中,根据每个医院不同的特点建立与之匹配的信息系统,使得其可以将工作量进行简化,工作的流程更加的规范化。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信息技术 医院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新技术在医学疾病治疗中的需求日益显著,不断开展并推广医疗新技术是提升医疗水平、发展医学事业的重要推动力1。医疗新技术的开展不仅为医疗机构以及临床医疗人员提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医疗创新实践的标配,是患者疾病治疗的维护性举措2。本文主要阐述医疗新技术的相关准入及问题分析,旨在完善临床新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提升相关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可行性。

  • 标签: 药学新技术 技术准入 追踪管理 制约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中药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药制剂型也不断的升级换代,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离子交换技术领域新兴的一种处理技术,该操作工艺成本较为低廉,操作较为方便,树脂使用率较高,尤其适合工业生产,目前,该技术已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分离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

  • 标签: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 中药制剂 应用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效果。方法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取无保护会阴助产,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比较两组自然分娩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量、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为(176.5±9.5)ml、(6.7±1.6)分、(3.5±0.5)d,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208.5±11.5)ml、(7.8±1.8)分、(4.6±0.4)d,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降低自然分娩侧切率,更利于产妇恢复。

  • 标签: 无保护会阴助产 自然分娩 会阴损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CTA)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术后确诊的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果,并分析CTA对颅内动脉瘤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与最终诊断对比,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3.33%、敏感性为96.55%、阳性预测值为96.55%;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4.82%、敏感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94.82%;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CTA对动脉瘤瘤体、瘤颈的显示效果优,可便捷地多角度观察动脉瘤的三维立体结构,清晰显示载瘤动脉及术区解剖结构。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与DSA相当,与手术诊断符合率高,对颅内动脉瘤病灶的显示效果优,且检查方便快捷、安全无创、费用低,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检查诊断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SE)对传统瑶药定心藤中所含的雪松醇、芦丁、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三种化合物进行提取并优化提取方法方法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对ASE中影响提取效率的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条件后,分别与加热回流和超声法进行比较,根据HPLC分析所得结果,观察三者化合物提取总量间的差异结果ASE对定心藤中三个目标成分提取效率较传统方法高10.45%~15.76%(以总活性成分含量计),由统计分析结果可知,三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ASE法相较传统方法更为快速、高效,所得化合物总含量更高,因此具有更大的优势。

  • 标签: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 中心组合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瘤技术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为胃癌手术患者制订合理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9例遵循无瘤操作规范,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采用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和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相比于术前,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并严格遵循无瘤技术下,可以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同时术后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并严格遵循无瘤技术下既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瘤技术 腹腔镜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CTVE)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临床病理确诊为胃癌的患者38例和非胃癌患者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比所有纳入研究患者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CTVE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分别为94.74(36/38)、83.33%(5/6)、97.30%(36/37)、71.43%(5/7)和93.18%(41/44)。此外,CT诊断1例假阳性病患均为胃溃疡患者,CT诊断出现2例假阴性患者为胃癌患者病变范围较小,肿瘤侵润较浅。。结论多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应用于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是对于早期胃癌病变位置较局限和肿瘤侵润较浅的患者会出现假阴性,临床诊断时应当加以注意。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仿真内镜 胃癌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64排容积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胸部外伤患者的容积CT扫描图像,在层厚(5mm)横断位图像基础上进行薄层重建图像及肋软骨的多种后处理图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4排容积CT薄层重建图像结合肋软骨后处理图像,20例患者共诊断出肋软骨骨折38处,其中多发骨折12例(共30处),单发骨折8例(右侧5例,左侧3例),且诊断清楚明确。结论64排容积CT的薄层重建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肋软骨骨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够清晰、直观、准确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及类型。

  • 标签: 64排容积CT 重建技术 肋软骨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急诊困难气管插管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急诊困难气管插管患者86例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插管方式分为研究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和对照组(常规经口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气管切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8.08%vs.58.82%,1.92%vs.35.29%,P<0.05。研究组患者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误入食管、声带损伤、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急诊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可提高患者插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急诊 困难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