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起效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性 胺碘酮 美托洛尔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预防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酮静脉泵入,并给予康惠尔透明贴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心律失常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26.6%)远远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患者,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预防静脉炎发生几率具有显著的作用,不仅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胺碘酮 心律失常 静脉炎
  • 简介:目的探讨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10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仅接受酮治疗,试验组接受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各观察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胺碘酮 稳心颗粒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盐酸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3例心脏不良事件,1例不良反应事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较常规药物盐酸利多卡因具有明显优势,并且药物应用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盐酸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 简介:1例68岁女性患者在右眼小梁切除+羊膜覆盖术后第2天因出现咳嗽、流涕而自行服用复方氨酚烷1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250mg,盐酸金刚烷100mg,人工牛黄10mg,咖啡因1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服药后约30min,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尿失禁,上肢及小腿瘙痒,面色苍白,血压80/44mmHg(1mmHg=0.133kPa),脉搏90次/min。立即给予抗过敏、扩充血容量及吸氧等处理。约30min后患者血压90/62mmHg,2h后头晕、恶心等症状逐渐减轻,6h后血压106/69mmHg。

  • 标签: 复方氨酚烷胺 过敏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与沙丁醇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肺炎5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联合组300例与对照组280例。2组均行抗感染及抗炎等基本治疗。同时联合组采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与沙丁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对照组仅予布地奈德氧气雾化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儿咳嗽、喘憋及肺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异丙托溴与沙丁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喘息性肺炎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雾化治疗
  • 简介:目的制备载避蚊的纳米介孔硅缓释软膏,考察其药剂学性质及驱蚊作用。方法纳米介孔硅材料吸附避蚊后液体石蜡包埋,制备成缓释软膏并研究其形态、稳定性及体外释放度。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其经皮渗透行为。以驱蚊试验研究其缓释驱蚊作用。结果制备的载避蚊纳米硅缓释软膏呈乳白色半固体,避蚊载药量可达约25%,24h体外累积释放低于60%,离体皮肤渗透显示药物主要滞留于皮肤表面,载避蚊纳米硅缓释软膏有效驱蚊时间超过12h。结论纳米介孔硅可延缓避蚊的挥发,载避蚊纳米硅缓释软膏缓控释特性明显,驱蚊时间明显延长,并可能减少透皮吸收,提高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避蚊胺 纳米硅 体外释放 经皮渗透 有效保护时间 驱蚊效果
  • 简介:目的:综述造影剂(ICM)过敏样反应发生机制研究进展。方法:参考国外相关文献,从膜效应、补体系统激活、缓激肽释放、Ig-E介导的抗原抗体反应、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这5个方面,对ICM过敏样反应发生机制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ICM过敏样反应中绝大多数属于类过敏反应,真正的过敏反应很少,因此皮肤试验假阴性概率高,大规模推广造影前进行皮试意义不大。

  • 标签: 碘造影剂 过敏样反应 发生机制 类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我院肺癌脑转移患者的同步放疗资料,探讨替莫唑联合同步放疗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患者,实验组采用替莫唑联合同步放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与生存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2.8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57%,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57%,实验组中位复发(7.54±5.03)月,中位生存时间(10.69±5.33)月,对照组中位复发(4.52±3.08)月,中位生存时间(6.87±3.96)月,结论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复杂,治疗见效慢,通过替莫唑联合同步放疗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肺癌脑转移 替莫唑胺 同步放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感染在特殊情况下的药物选择及不良反应监测,以提高医疗质量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法洛四联症基础疾病患者MRSA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肺部感染的诊疗资料。结果:一例患有法洛四联症基础疾病的MRSA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先后给予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盐酸左氧氟沙星、利奈唑注射液抗感染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持续下降,临床药师分析其原因与利奈唑相关,调整用药方案,患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必须深入临床,掌握患者病情、监测相关指标,面对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时查阅文献,结合患者情况科学评判,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 标签: 利奈唑胺 MRSA 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 简介:目的:观察甘露醇结合布林佐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31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156例,156例对照组单纯使用甘露醇实施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甘露醇结合布林佐实施治疗,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肿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眼压恢复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消失时间以及眼压恢复正常的实际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出现率也要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甘露醇结合布林佐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甘露醇 布林佐胺 机械性眼外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行α-硫辛酸、甲钴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从我院2011年3月-2015年5月所接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抽选,80例患者分成两组后借助不同疗法治疗,即甲钴疗法治疗对照组,α-硫辛酸疗法治疗研究组,临床预后评估疾病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疾病治疗缓解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存在差异(P<0.05);研究组临床预后正中、腓总神经速度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α-硫辛酸疗法作用突出,可改善改善临床指标,值得借鉴。

  • 标签: &alpha -硫辛酸 甲钴胺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与甲钴联用治疗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单用甲钴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与甲钴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甲钴的疗效。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甲钴胺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