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患者,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实施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出现血液透析护理缺陷的患者,选取时段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区间内,对其临床相关资料展开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经过回顾性分析,得出引起护理缺陷发生的因素包含护理人员观察和风险评估不到位、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护理人员知识缺乏、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护理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等,其中,占据比例最大的为护理人员观察和风险评估不到位,占36例,占比36.00%。结论:针对临床引起出现血液透析护理缺陷的发生因素,对其予以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护理缺陷。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缺陷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究麻醉恢复室患者躁动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184例麻醉恢复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躁动发生率,分析躁动发生影响因素。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焦虑、留置导尿管、术中补液量≥1000mL、术中出血量≥1000mL、无术后镇痛为患者躁动发生危险因素(P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躁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分析妇女免费两癌筛查结果及相关因素,本文分析了2019~2020年我区35~64岁的适龄女性“两癌”筛查情况。结果显示2019~2020,我区共开展2000例次宫颈癌筛查,其中133例高级别病变,检出率6.65%,宫颈癌10例,检出率0.5%,宫颈癌高发年龄组为51~60岁。乳腺癌筛查3200例次,筛查出乳腺癌32例,检出率1.00%,乳腺癌的高发年龄组为60~64岁。可见,通过两种癌症的筛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治疗“两癌”,从而保障女性的身体健康。其中,年龄和两癌发生密切相关,在50岁以上的妇女,应及时筛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 标签: 两癌筛查 宫颈癌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9月-2023年9月在本院接受髋部手术治疗并顺利出院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为术后再骨折组和术后未发生再骨折组,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年发现再骨折发生率为26.67%;两组年龄、术后功能锻炼情况、骨质疏松症、视物困难、脑血管病变、晕厥、术后Harris评分资料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性别、初发骨折类型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年龄、术后功能锻炼情况、骨质疏松症、视物困难、脑血管病变、晕厥、术后Harris评分属于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术后功能锻炼情况、骨质疏松症、视物困难、脑血管病变、晕厥、术后Harris评分,临床需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标签: 髋部骨折 再骨折 老年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神经重症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其叶酸水平情况,以为神经重症病人的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回顾性收集60例神经重症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神经重症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对其叶酸水平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脑疝是神经重症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GCS评分>5分(AUC=0.712,P=0.001)、低密度脂蛋白≤2.04mmol/L(AUC=0.632,P=0.070)预示病人有良好结局。2.神经重症病人血红蛋白平均为83.35g/L,93.33%(56/60例)的神经重症病人缺乏叶酸。结论 GCS评分>5分、低密度脂蛋白≤2.04、无脑疝发生与神经重症病人良好预后相关;此外,对于神经重症病人应常规完善贫血三项,并进行补充叶酸治疗。

  • 标签: 神经重症 预后 叶酸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介绍冷冻干燥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情况,并讨论冻干制剂的处方组成、冷冻干燥过程和贮存条件等影响其效果的几个最重要因素

  • 标签: 药物制剂 冷冻干燥技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入选76例研究对象都是确诊为重症肺炎的患者,选择期限是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把这些入选患者划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并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即参照组实施临床上的常规性护理,而实验组则实施针对性预防策略,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VAP发生概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参照组,对比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预防策略预防患者重症肺炎VAP发生具备显著临床意义,值得推荐。

  • 标签: 针对性预防策略 重症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经皮肾镜碎石术是治疗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手术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低体温的情况,尤其是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冲洗液,而冲洗液温度与患者体温有差异,因而更易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症状。围手术期的低温症状会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血压波动,心率加快,凝血功能出现障碍及术后苏醒延迟等,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因此对患者进行保温护理极为重要。本文对经皮肾镜碎石术中造成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论述,主要目的是运用科学、全面、有针对性防护措施预防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同时使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术 低体温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23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n=500),对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500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2.8%(14/500)。结论:通过对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外周血管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 标签: 经股动脉介入诊疗 外周血管 并发症 相关因素 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栓风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策略展开分析研讨。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为限,院内实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者为据,收集人数共76例,而后针对患者临床资料、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因素进行回顾分析,同时总结预防护理对策。结果:76例患者中2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占比28.94%,其中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0例、7例、5例;此类患者均存在以下特征:年龄均大于60岁、输注血液制品、肠外营养、存在合并症、PICC置入静脉为头静脉、PICC置管位置为上腔静脉上半段、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14s、Hb(血红蛋白)情况均高于为发生血栓的患者。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可获取到的信息为,输注血液制品、肠外营养、合并症、PICC置入静脉、PICC置管位置、APTT是导致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因素,需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使血栓的发生风险降低。

  • 标签: 血液肿瘤患者 PICC置管导管 相关性血栓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方法 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本院就诊100例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别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HAMD、HAMA评分。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HAMD、HAMA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可有效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 焦虑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ISOLATOR隔离器适用范围广、安装背景级别低、完全隔离密闭、内部压力可正负压调节、独立自循环回风形式、操作简易、能耗降低、管控成本减少、无菌污染风险低。经隔离器VHP CDCV后,隔离器VHP灭菌效果可行、有效。

  • 标签: ISOLATOR隔离器  αβ阀  RTPs  CDCV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日趋完善以及国内外制药企业环境的不断演变,我国制药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只有寻求创新,降低成本,才能适应和实现新形式下制药企业的有利发展。人力资本已日益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必不可缺的制胜因素,建立和完善GMP培训管理体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之一。员工培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来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随着知识共享3.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科技手段丰富了企业的员工培训体系及具体课程,为员工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但也对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将培训成果有效转化为工作行为,需要企业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努力。基于此,本文对GMP制药企业员工培训的要求与挑战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仅供参考。

  • 标签: GMP 员工培训 培训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