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住院病人用药情况,为有效利用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rescriptionautomaticscreeningsystem,PASS)监测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ASS回顾性监测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47058例住院病人的用药医嘱,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出2524896条用药医嘱,有效黑灯用药医嘱14343条,占总医嘱的0.57%。黑灯用药医嘱中,主要的监测类型是国内注射剂配伍。结论:利用PASS进行合理用药监测,可以防止用药差错,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但PASS本身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ASS) 黑灯用药医嘱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59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的前三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及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在内的多种药物耐药率大于60%,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十分严重。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近100%耐药,70%以上耐甲氧西林,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性很高。结论: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享中国台湾地区药品疗效不等监测的经验。方法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介绍中国台湾地区药品疗效不等的定义、通报和评估流程、疑似案件及主动监控机制。结果在2009~2014年间,中国台湾地区共收到药品疗效不等通报案件488件,经过分析评估,只有涉及左甲状腺素片的案件为疑似案件。结论目前,药品疗效不等监测已成为中国台湾地区药物安全性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确保民众用药安全与药品品质的提升。

  • 标签: 药品疗效不等 监测 中国台湾地区
  • 简介:生物类似药是与已批准上市的生物制品在质量、安全、有效等方面相似的一类药物。随着原研的生物技术药物专利的陆续到期,巨大的市场容量使得开发生物类似药已经成为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的热点之一。2015年CFDA发布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生物药的研制流程、内容和技术进行了规定。在此背昔下,本专栏邀请了国家CDE高级审评专家以及国内从事生物类似药评价的资深学者从多角度介绍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旨在为国内从事生物类似药研发的企业和技术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 标签: 生物类似药 研发 指导原则 非临床研究 法规
  • 简介:高变异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试验及量化评价是比较复杂且引人关注的现实课题,国内目前尚无专门的指导原则,本文参考FDA和EMA指导原则和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复杂性、国际上关于高变异药物的法规、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试验样本含量估算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列出三种方法(查表法、公式法、软件法)进行平均生物等效性试验样本含量估算,为申办方进行高变异药物生物等效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高变异药物 生物等效性 参比制剂校正 样本含量
  • 简介:目的改进提升医院ADR监测体系在安全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培训和改变奖励方式,提高上报人的积极性;通过明确分工和职责,发挥临床药师在ADR监测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开发使用ADR监测平台,简化上报流程和时间等方法。结果在ADR监测体系改进后,我院ADR报告数量和质量、新的严重ADR报告比率以及ADR预警和干预措施有效性都得到大幅提升。结论我院ADR监测体系改进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以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 标签: ADR监测体系 改进 评价
  • 简介:目的通过对苯二氮类药物滥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吉林地区苯二氮类药物滥用趋势,运用药物滥用的监测手段来反映此类人群各项特征。方法检索《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分别以“吉林地区、2011~2015年、苯二氮类”作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并对检索数据进行列项分析。结果2011~2015年,吉林地区共有1188例报告涉及苯二氮类药物滥用:滥用者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初中以上学历占83.8%,以无业和企业人员最多;滥用方式主要以口服为主;多从医院中获得药品;多数目的是缓解烦恼、抑制情绪;滥用时间最长大于15年。结论2011~2015年之间的1188例苯二氮类药物滥用数据分析提示,此类人群一定要控制用药时间,以免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形成苯二氮类药物成瘾。

  • 标签: 苯二氮类 精神药品 药物滥用 吉林地区
  • 简介:目的:调动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ADR监测工作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得以持续改进。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2014年ADR报送情况,运用PDCA循环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对我院ADR监测工作进行持续改进。结果:3年来,我院共上报ADR328例次,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均呈现逐年提高趋势,医务人员初步树立了用药安全及报告意识。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医院ADR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PDCA循环 持续改进 用药安全
  • 简介: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优秀论文的刊发周期,维护其首发权,同时更快捷地传播先进的新技术、新成果,本刊特开通优秀论文发表绿色通道,优先刊登下列几类论文:

  • 标签: 论文发表 绿色通道 监测 应用 药物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孕药物流产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早孕药物流产的5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孕药物流产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520例孕妇药流前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3例不适合药流(4.42%),10例异位妊娠,3例带环受孕,1例葡萄胎,且孕囊直径在30mm以上者6例,3例宫内未见孕囊(其中1例生化妊娠,2例自然流产)。同时还发现,初产妇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经产妇,差异显著(P<0.05),孕囊直径在10mm以下者完全流产率相对较高。不完全流产患者胚胎残留物超声检查存在特征性,并且与清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率为97.05%。结论药流前充分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能够有效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阴道超声检查能够监测药流的全过程,且能够准确诊断宫腔内胚胎组织的残留情况,为临床操作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早孕 药物流产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监测报告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4年ADR报告19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91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59.1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60.73%);ADR涉及药品113种,以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为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胃肠系统损害(47例)及皮肤附件损害(43例);新的或严重的ADR22例(11.52%)。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尤应加强新的一般和严重类型ADR的监测,选择适宜给药途径,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6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应提高甄别能力和处置水平,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在儿童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脓毒症休克患儿30例,动态监测患儿动脉血乳酸,并对比乳酸水平同患儿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同存活组患儿的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比较,死亡组患儿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治疗之后乳酸水平持续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死亡组持续上升,各个时间点均显著显高于存活组患儿,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6h以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在对于判断儿童脓毒症休克预后以及治疗结果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监测 动脉血乳酸 儿童脓毒症 乳酸清除率 休克
  • 简介: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3a(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3a,eIF3a)不仅在翻译起始阶段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还影响着细胞周期以及细胞的分化。研究发现eIF3a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它不仅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还可以影响化疗的疗效以及在化疗过程中产生的副反应。本文对eIF3a的结构,功能以及它对肿瘤化疗的影响进行综述。为研究eIF3a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记物奠定基础。

  • 标签: eIF3a 翻译调控 肿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7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9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45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药物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和临床症状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使用药物和生物反馈联合治疗,疗效佳。

  • 标签: 生物反馈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仿真生物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初发脑卒中或以前发病无明显后遗症患者,年龄45--8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对照组只行康复训练,治疗期间不接受任何电刺激;治疗组康复训练联合仿真生物电刺激。发病后2周内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月行康复评定,比较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差异。结果仿真生物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比单一康复治疗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疗效更好,更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仿真生物电刺激 急性脑卒中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时段下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选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制作的14820例临床标本,并检验所有微生物标本的阳性率。结果分别对比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与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的呼吸道标本和血培养标本、大便及尿液标本和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其他标本和总计阳性率,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2015年1月至12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不同时段下,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具有一定差异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以实际检验结果为指导。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 检验 阳性率
  • 简介:目的:以定量用双酯型乌头生物碱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体对照品,修订川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制备定量用对照提取物,标定和协作标定,对其中的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含量进行赋值。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乙腈和0.2%冰醋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6.2),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nm;并比较使用单体对照品和对照提取物的含量测定结果。结论:定量用对照提取物可替代乌头碱等单体对照品,用于川乌药材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双酯型乌头生物碱对照提取物 乌头碱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川乌
  • 简介:摘要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及由其衍生而出的心肌作功指数(MPI)和斑点追踪超声波心动描技术(STE)是近年来逐渐用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的新技术和新指标,明确它们的优缺点并根据需要结合使用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故将上述超声生物力学技术及指标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组织多普勒成像 心肌作功指数 斑点追踪技术 左室收缩功能 高血压
  • 简介:目的:建立HPLC-MS法测定比格尔犬体内丙戊酸浓度,研究双丙戊酸钠缓释片(divalproexsodiumsustainedreleasetablets,DSSRT)在比格尔犬体内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实验设计,进行国产和进口DSSRT的比格尔犬单剂量与多剂量给药药动学实验,用HPLC-MS法测定比格尔犬血浆中丙戊酸的浓度,并对两者的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比格尔犬单剂量口服给予进口和国产DSSRT后药动学参数如下:t1/2(7.49±2.03)和(6.07±0.94)h,MRT(11.20±1.75)和(8.81±1.31)h,cmax(18.97±3.24)和(20.63±2.93)μg/ml,tmax(3.7±1.6)和(4.0±1.6)h,AUC0~24h(146.06±35.67)和(142.28±22.17)μg·h·ml-1,AUC0~∞(165.41±41.26)和(152.77±25.98)μg·h·ml~(-1);国产制剂对进口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1±14.9)%。多剂量口服给予进口和国产DSSRT后药动学参数如下:tmax(3.7±1.6)和(3.8±1.2)h,cmax(20.34±1.19)和(18.77±2.17)μg/ml,AUCSS(166.38±23.18)和(169.81±22.99)μg·h·ml-1,cmin(1.83±0.60)和(1.87±0.40)μg/ml,cav(6.93±0.97)和(7.08±0.96)μg/ml,DF(2.72±0.43)和(2.40±0.23),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4±7.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MS法可用于比格尔犬体内丙戊酸的浓度测定。国产和进口DSSRT在比格尔犬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双丙戊酸钠缓释片 色谱法 高效液相 质谱法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均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以是否应用颅内压监测为划分依据,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未应用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有利于患者预后,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侧脑室外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