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壳聚糖对临床手术创面修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TR),Medline、Embase、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库(CMCC),收集壳聚糖修复手术创面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使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341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壳聚糖对手术创面修复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WMD=-0.64,95%CI(-0.69~-0.59),P<0.00001],且能更好地促进切口愈合[RR=1.03,95%CI(1.01~1.04),P=0.0002];明显减轻术后疼痛[WMD=-3.49,95%CI(-5.07~-1.91),P<0.0001];减少术后感染[RR=0.49,95%CI:0.33~0.71,P=0.0002].结论壳聚糖能缩短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更好地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疼痛,减少感染;但纳入的研究质量均不高,仍亟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壳聚糖对临床手术后创面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壳聚糖 手术治疗 创面修复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牙齿残根残冠修复中应用牙冠延长术的效果。方法80例(83颗)残根残冠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2颗)和对照组(41颗),各40例。实验组行牙冠延长术,对照组行牙龈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残根残冠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龈沟出血指数为(2.1±0.6)、牙周袋深度为(2.8±0.5)mm,优于对照组的(3.4±0.5)、(4.8±0.7)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与其他修复术相比,具有修复时间短、牙齿损伤小、修复体稳定等优点,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牙冠延长术 牙龈切除术 残根残冠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皮瓣修复术治疗电击伤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2例VSD结合皮瓣修复术治疗电击伤的患者,给予术前准备,心理护理,营养支持,VSD引流及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2例患者经VSD治疗后,肉芽组织发育良好,Ⅱ期行皮瓣移植修复创面,术后皮瓣成活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全面的营养支持及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手术和治疗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电击伤 负压封闭引流 外科皮瓣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2组患者术后伤口全部愈合拆线,并无感染。对照组有1例钛钉移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联合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钉 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修复
  • 简介: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定位仪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镇痛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的镇痛效果。方法:将43例关节镜下行肩袖损伤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术前神经刺激定位仪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对照组手术后仅选取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医治。全部病患分别于手术后6、12、24和48h记录静息状态下的VAS疼痛评分和术后12、24和48h运动状态下的VAS疼痛评分,同时记录术后选择性镇痛药物吗啡的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6、12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2、24和48h运动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吗啡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镇痛对于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围手术期的镇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静脉自控镇痛泵,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促进关节功能早期恢复,降低患者术后选择性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肩关节镜 肩胛上神经阻滞 围手术期 疼痛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抗菌软膏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2015年来我院就诊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碘甘油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及牙周附着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牙周附着度分别为(1.1±0.2)、(1.2±0.4)、(2.6±0.5)mm、(1.7±0.5)mm;对照组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牙周附着度分别为(1.9±0.3)、(2.5±0.5)、(3.7±0.6)mm、(2.0±0.5)mm,观察组的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牙周附着度经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P〈0.05。结论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修复中使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抗菌软膏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和牙龈出血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米诺环素缓释抗菌软膏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附着度
  • 简介:目的分析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邻位皮瓣修复软组织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分期修复重建骨及邻位皮瓣修复软组织创面治疗,第一期采用半环式外固定支架做二维固定,第二期纠正酸中毒,给予脱水、抗感染、抗凝、扩血管治疗,第三期行小切口潜行插入锁定钢板固定,第四期植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无一例截肢,骨痂生长平均时间为8周,骨性愈合时间为10~12个月;随访12~24个月,均无骨不连和畸形等异常发生。患肢膝关节活动度≥100°,Johner-wruh评分评定:16例(80.0%)为优,4例(20.0%)为良。结论20例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邻位皮瓣修复软组织创面的治疗效果显著,邻位皮瓣修复软组织创面的效果理想,可促使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皮瓣修复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