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普萘尔、卡维地降低肝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的差异。方法收集64例肝硬化性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普萘尔组及卡维地组,治疗7d后,评价2组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降低幅度、药物不良反应、再出血发生率等方面差异。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卡维地组患者在服药后,心率减慢、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5),普萘尔组患者心率减慢、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组治疗后WHVP、HVPG明显下降(P<0.05)。卡维地组HVPG降低幅度显著高于普萘尔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673)。结论短期内卡维地能有效降低患者HVPG,效果更为显著。但两者在远期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效果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普萘洛尔 卡维地洛
  • 简介:目的:分析氟比芬酯相关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风险因素。方法:利用“医疗机构ADE自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ADE-ASAS),回顾性监测我院2017年使用氟比芬酯的住院患者相关肝损害发生情况,自动筛选纳入病例,人工评价其关联性、ADR发生率、风险因素,总结发生特征。结果:氟比芬酯致肝损害发生率为3.00%,损伤程度以轻度为主,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相关风险因素为性别及用药时长(P<0.05),男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OR=0.652,95%CI:0.465–0.915),用药时长与其正相关(≤1d:OR=0.353,95%CI:0.233–0.559;2~7d:OR=0.362,95%CI:0.235–0.556;>7d:OR=1),ADR平均发生时间为用药后的(5.40±4.06)d。结论:氟比芬酯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较为常见,多为轻度,临床用药中对于女性患者、用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其肝功能变化。利用专项软件实施ADR监测准确高效,以低成本付出实现高质量研究,可辅助药师开展药品上市后安全性评价,降低用药风险。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肝损害 自动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 回顾性研究
  • 简介:(1)目的对眼科手术之后干眼症病患采用普拉芬联合玻璃酸钠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仔细观察;(2)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手术后的干眼病患进行随机选择,共抽取60例病患对其进行分组,主要是将其划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常规组实施的治疗是单一的玻璃酸钠治疗,对研究组施行的治疗是普拉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之后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3)结果治疗之后,研究组病患眼干病状、角膜荧光素染色改善、泪膜破裂时间都比对照组更加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而言,泪液分泌功能改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是研究组对眼科手术后干眼症病患采取普拉芬联合玻璃酸钠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干眼症病患 普拉洛芬 玻璃酸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昔韦治疗不孕不育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不孕不育CMV感染妇女共计6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CYTOTECT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更替韦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转阴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更替洛韦 不孕不育 巨细胞病毒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阿罗尔联合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每次5mg,每天2次,观察组联合口服阿罗尔治疗,每次5mg,每天2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心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45%(4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阿罗尔联合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阿罗洛尔 依那普利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阿昔韦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皮损结痂、痂皮脱落时间及神经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韦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提高其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阿昔洛韦 窄谱中波紫外线 带状疱疹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替格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B组接受替格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血清、心功能与心肌酶指标。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A组的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D-二聚体(D-D)、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60.64±52.83)ng/ml、(0.37±0.13)ng/ml、(4.69±1.65)mg/L,均优于A组的(134.63±16.85)ng/ml、(1.66±1.28)ng/ml、(8.86±1.8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射血分数(EF)、每搏总量(SV)、心输出总量(CO)、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为(0.58±0.20)%、(55.62±13.60)ml、(4.30±1.83)L/min、(398.77±44.47)U/L、(176.83±23.47)U/L、(407.93±72.85)U/L,B组EF、SV、CO、CPK、AST、LDH分别为(0.50±0.29)%、(54.37±13.69)ml、(4.36±1.97)L/min、(387.64±36.82)U/L、(176.74±21.63)U/L、(436.87±57.62)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EF、SV、CO、CPK、AST、LDH分别为(0.78±0.22)%、(69.31±8.76)ml、(5.71±1.89)L/min、(146.50±26.68)U/L、(46.68±21.50)U/L、(214.69±46.82)U/L,均优于A组的(0.64±0.32)%、(63.67±11.68)ml、(4.74±1.96)L/min、(301.60±36.66)U/L、(66.60±16.93)U/L、(251.34±47.66)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尤为优良。

  • 标签: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帕诺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并行术后镇痛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A组仅在麻醉前静脉给予帕诺司琼75μg;B组仅在镇痛泵中加入帕诺司琼75μg;C组在麻醉前静脉给予帕诺司琼75μg,并且在镇痛泵中加入帕诺司琼75μg。记录术后12、24、36、48h时静止和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同时记录0~12、12~24、24~36、36~48h时间段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次数以及术后48h内发生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嗜睡、口干、皮疹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组内不同时间点和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0~12、12~24和24~36hA组和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无头痛头晕、便秘、腹泻、嗜睡、口干、皮疹及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术前单次静脉注射帕诺司琼75μg能够较好预防妇科手术术后48h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 标签: 帕洛诺司琼 给药方式 妇科外科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普萘尔乳膏处方及其制备工艺,用于治疗婴幼儿表面血管瘤。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盐酸普萘尔乳膏处方及制备工艺。优化处方组成,包括油相、水相、乳化剂比例。优化工艺包括乳化温度、乳化速度。结果:经过正交试验优化后,所制样品均匀、细腻,色泽光亮,涂展性和稳定性好。盐酸普萘尔含量为标示量的99.88%~102.89%。结论:盐酸普萘尔乳膏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含量稳定。

  • 标签: 盐酸普萘洛尔乳膏 处方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 简介:目的:对比胺碘酮与索他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索他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7.50%(56/64)、81.67%(4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起效时间、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时间分别为(0.59±0.16)h、(32.64±6.7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0.66±0.25)h、(46.65±5.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3%(10/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7%(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索他尔,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起效更快,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索他洛尔 起效时间 用药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比索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10月收治的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比索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结果证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应用比索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比索洛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美托尔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12周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和12周,观察组LVEF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LVESD、LVEDD和LVEDVI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4周和12周,对照组LVEF高于治疗前,LVEDVI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2周,对照组LVESD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和12周,两组血浆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美托尔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

  • 标签: 缬沙坦 美托洛尔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建立右旋酮芬氨丁三醇(DKPF)温敏水凝胶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其稳定性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KPF温敏水凝胶中DKPF含量,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关系、定量限、精密度、回收率;应用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恒温振荡法测定DKPF温敏水凝胶的释放度,检测高湿、光照、低温条件下的DKPF温敏水凝胶稳定性。随机选取80只昆明小鼠,分别SC0.2mLDKPF温敏水凝胶、空白水凝胶、DKPF生理盐水溶液(DKPF浓度同DKPF温敏水凝胶),于给药后1、3、6、9、12d,每组各取5只脱颈处死,剖开注射部位皮肤观察水凝胶状态,并取皮下组织样本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评价DKPF温敏水凝胶组织相容性。结果DKPF在260nm处有最大紫外吸收,DKPF质量浓度在1.70-25.56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方法学的日间、日内精密度,加样回收率均良好;DKPF温敏水凝胶主要以扩散为主,释放度符合规定,且工艺重现性好;水凝胶在低温、湿度75%条件下稳定性良好,不耐光照,需避光保存。SC给予小鼠水凝胶后,各组小鼠均成活,且水凝胶在皮下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温敏水凝胶引起轻微炎症反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消失,组织相容性良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准确率高,重复性好,可应用于DKPF温敏水凝胶中DKPF含量测定;DKPF温敏水凝胶符合生物材料的安全标准。

  • 标签: 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温敏水凝胶 紫外分光光度法 释放度 稳定性 组织相容性
  • 简介:目的观察美托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美托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P-R间期、QTc、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心率、P-R间期、QTc、LVEF、6min步行距离及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QTc、LVEF、6min步行距离、FS均显著升高(P〈0.05),心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心率、LVEF、6min步行距离、FS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P-R间期、QT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美托洛尔 胺碘酮 收缩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于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导致心脏排血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系列心功能不全的复杂临床综合征[1]。CHF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其发病率逐年上升[2]。CHF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用利尿剂、ACEI类、硝酸酯类及β阻滞剂等药物,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但难以达到理想效果[3]。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 阿托伐他汀钙 美托洛尔 炎性因子 血脂水平
  • 简介:目的比较曲伏前列腺素与马来酸噻吗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34眼)予马来酸噻吗尔滴眼液治疗,观察组(32眼)予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眼压、血浆中内皮素-1、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与睫状后动脉(PCA)血流参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眼压和血浆内皮素-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CRA和PCA的舒张期末期流速(EVD)、收缩期峰速(PSV)及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伏前列腺素可以明显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及血浆内皮素-1水平,其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曲伏前列腺素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眼压 内皮素-1
  • 简介:目的:评价更昔韦眼用凝胶与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联用对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儿92例资料(118只眼),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复常时间及复发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角膜愈合、眼痛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力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水平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其复发率为0.00%(0/0)低于对照组为13.04%(P〈0.05)。结论:更昔韦眼用凝胶与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联用于治疗小儿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其角膜愈合和视力的恢复。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小儿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
  • 简介: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临床常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类型之一,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内斑块不稳定,血管不完全狭窄,致使心肌血流、氧供减少,从而引发心绞痛症状,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1]。以往临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多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易出现多种药物不良反应,效果并不理想[2]。

  • 标签: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绞痛患者 生活质量 酒石酸美托洛尔 B型脑钠肽 老年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