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氧诱导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BPD)鼠模型肺微血管发育和CD34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持续高浓度氧暴露建立致新生小鼠BPD模型,将48只2日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BPD组和空气组,每组24只,BPD组养殖箱内氧气浓度维持70%±5%,于生后第3、7、14、21天两组分别处死6只取肺组织,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和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alalveolarcounts,RAC),用免疫组化检测CD34表达水平,imageproplus6.0软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及平均光密度(averageopticaldensity,AOD).结果与空气组比较,BPD组肺组织CD34表达量减少,MVD明显减少,肺泡数量简化.BPD组生后第7、14、21天RAC低于空气组,生后第14、21天MVD和平均AOD均低于空气组(P〈0.05).结论持续高浓度氧吸入可导致新生鼠肺微血管发育异常,MVD减少,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BPD发生的重要机制.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微血管 抗原 CD34 小鼠
  • 简介:目的:了解婴幼儿智能发育状况,探讨影响智能发育落后的因素,以早期干预和指导。方法对500例在我院儿保门诊体检的3--30月婴幼儿进行DST发育筛查,对其发育商(DQ)进行统计,并对可疑与异常婴幼儿进行单项能区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500例婴幼儿检出可疑42例(8.4%),异常4例(0.8%);分析可疑与异常婴幼儿单项能区,检出运动落后34例(73.9%),社会适应落后26例(56.5%),智力落后12例(26.1%)。抚养方式对婴幼儿运动及社会适应有影响,分娩方式可能影响婴幼儿早期运动发育。结论DST筛查能早期发现智能发育偏离儿童,有利于指导家长合理抚养和进行早期教育。

  • 标签: 婴幼儿 智能发育 筛查
  • 简介:甲状腺激素对脑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提示妊娠早期妇女亚临床甲减和低甲状腺素血症导致后代智商分值降低以及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发育迟缓,但是,也有研究没有得到相同的结果。所以临床治疗指南均认为从对后代神经发育影响的方面考虑.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妊娠轻度甲减L—T4的治疗。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 妊娠 脑发育
  • 简介:围绕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体系下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所使用仪器确认展开讨论,提供开展仪器确认所需要的关键事项:根据研究目的,选取合适种属的实验动物;动物数量应满足统计学需求;准确选取实验受试物,购入标准品或阳性药物;确定实用性强、干扰因素少的确认方法;把握实验关键点、排除其他因素对确认的干扰;建立准确度高可重现性好的评价标准;根据实验室基本情况以及研究目的,在标准作业程序(SOP)中规定不同仪器确认所需要的周期。现有生殖毒性仪器确认规范性、标准化成为实验室管理的新难点,需要努力推进其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 标签: 新药评价 仪器验证 生殖毒性 发育毒性
  • 简介:目的:评价手足口病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内儿科收治的450例手足口病Ⅰ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5例。观察组按照标准化的临床路径实施诊疗,对照组实施传统诊疗。记录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对手足口病Ⅰ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日平均费用、平均西药费、平均检查费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足口病Ⅰ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路径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 简介:为了引导创新药物的快速开发、控制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临床风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2006年颁布了“探索性新药研究”指导原则,提出在进行传统的Ⅰ临床试验之前开展零临床试验的概念,并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的研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能够快速筛选、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新药开发效率的探索性新药临床研究方法愈来愈受到关注。但在我国零临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相应的法规和指导原则,缺乏合理的研究设计和专业的研究人员,零临床研究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本文就创新药物的零临床试验的概念、研究方法、检测方法、适用药物、优势与不足及与传统临床试验的区别等做一综述。

  • 标签: 创新药物 探索性新药研究 零期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1)在扬子鳄大脑胚后发育中的时序表达。方法: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NOS1在0月、3月、6月、12月、24月和120月龄的扬子鳄大脑皮质中的定位表达。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0月扬子鳄大脑皮质区分子层未见有荧光反应,而外网状层、细胞层、内网状层均有NOS1阳性荧光反应,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皮质区增厚,分子层有阳性荧光反应,主要表现在细胞层中NOS1阳性荧光反应增强。到120月龄,NOS1阳性荧光在细胞层集中,黄绿色明亮荧光增多,并有荧光尾线伸出,外网状层、内网状层均增厚。在各年龄期,血管周围可见黄绿色荧光反应。通过对其表达的荧光密度图像分析得出各年龄段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表达逐渐增强。结论:NOS1参与了扬子鳄大脑胚后生长发育

  • 标签: 扬子鳄 大脑 胚后发育 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腹腔镜胃癌手术围手术处理的方法及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普外科2009年6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280例高龄(≥7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3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117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和术前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拔胃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围手术处理是保证高龄患者腹腔镜胃癌手术成功的关键。重视术前合并症的处理,术中贯彻微创观念和使用微创外科技术,采取个体化手术方式,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腹腔镜胃癌手术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且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优势明显。

  • 标签: 高龄患者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分析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前收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室性前收缩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心律平每次25~50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室性前收缩减少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率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室性前收缩减少的总有效率为77.5%,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2.5%;对照组室性前收缩减少的总有效率为65.0%,临床症状改善率67.5%。治疗组室性前收缩减少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与心律平治疗室性前收缩的作用相似,且用药安全性高于心律平。

  • 标签: 室性期前收缩 参松养心胶囊 心律平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空军总医院眼科白内障手术围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该院白内障手术患者102例(186只患眼),以构成比或百分比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参照有关指南对其围手术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用药中,术前24~48h、24h和3~4h和术后24h内以妥布霉素注射液8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浓度4%)冲洗泪道和结膜囊患眼数,占总眼数百分比分别为50.54%、100%和49.46%,局部滴眼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为主,构成比为91.6%;术后以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和软膏眼内局部使用为主,构成比均为49.73%.调查的186例眼中均未出现眼内炎.结论:该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围术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焦虑情绪、心率、血压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的焦虑情绪评分为(34.8±6.1)分;麻醉前心率为(71.3±5.8)次/min;麻醉前的收缩压为(127.3±9.4)mmHg(1mmHg=0.133kPa)。对照组患者麻醉前的焦虑情绪评分为(43.6±5.5)分;麻醉前心率为(86.3±8.8)次/min;麻醉前的收缩压为(137.6±6.4)mmHg。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的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麻醉前的心率低于对照组,麻醉前的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围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理情绪,稳定麻醉前血压、心率,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围术期 心理护理
  • 简介: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长王辰在8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艾滋病毒检测窗口已由之前的3至4周缩短至2周以内,这将有效减少在没有抗体产生的窗口造成艾滋病传播的可能性。王辰表示,目前,我国通过对艾滋病感染者实施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使新发感染率降低67%;联合治疗研究使艾滋病实现功能性治愈目标成为可能。部分艾滋病二线治疗药物防治创新进展顺利,一批创新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

  • 标签: 病毒检测 窗口期 艾滋病传播 中国 艾滋病感染者 新闻发布会
  • 简介:目的:分析妇产科围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情况,并作一对比。方法:选择2011年1—6月间妇产科I、II类手术病历230份作为非干预组;在进行一系列干预措施后,另选取2013年1—6月妇产科I、II类手术病历230份作为干预组;分析2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降至干预后的40%,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率也由干预前的15.22%上升至72.41%;干预前围术预防用抗菌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干预后均有较好的控制。结论:实施的干预措施对规范妇产科围手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 标签: 干预 妇产科手术 围术期 预防性 抗菌药物
  • 简介:本文旨在评价国产伊拉地平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单次给药的剂量递增顺序依次为2.5mg,5mg,10mg。其中5mg剂量组的受试者在完成单次给药试验后需继续留在研究中心,进行多次给药试验。医学观察指标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水肿及医学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单次给药各组受试者的血压在服药后均有下降趋势。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头痛、面部潮红、皮肤瘙痒和转氨酶升高。因此,按照试验设计的给药剂量和方案,受试者对伊拉地平有较好的耐受性。更多还原

  • 标签: 伊拉地平胶囊 耐受性 安全性 I期临床试验
  • 简介:比较我院2011-2014年(专项整治前后)剖宫产围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表明,整治前存在用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过长、用药品种选用起点高、无指征联合用药等问题;整治后各种问题逐步改善,对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 标签: 剖宫产 专项整治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 简介:目的:调查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其用药合理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12月神经外科126例Ⅰ类切口手术有关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126例神经外科清洁手术患者中,117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92.86%,除有10例为两联用药外,均为单一用药。在初次给药时机方面,术前0.5~2h、2~24h和大于24h用药者分别为40例、8例、13例,术后用药者56例。在术后持续给药方面,用药时间小于1d者为0,用药1~3d、4~7d、大于7d者分别为10例、42例和65例。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1176.29元。综合评价用药合理性,不合理用药率为100%。结论该院神经外科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及用药疗程过长等不合理应用问题,需加强管理及行政干预。

  • 标签: 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调查分析 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围手术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6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骨科下肢手术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下肢骨折的围手术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记录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围手术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3%);对照组围手术出现6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0.0%),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4.7±3.6)d、(18.6±3.1)d;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下肢骨折 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外科系统围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某院外科系统围术抗茵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54例外科系统手术病历中有157例手术预防性应用了抗茵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81%,其中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38%,Ⅱ、Ⅲ类切口抗茵药物使用率均为100%;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药物选择不合理、给药时间不合理、用药疗程不合理、换药无指征、联合用药无指征等。结论:外科系统围术抗菌药物应用趋于规范,但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及督导工作。

  • 标签: 外科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性
  • 简介:目的:评价围手术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右美托咪定”、“α1受体激动剂”、“老年”、“高龄”、“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安全性”及相应英文词汇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WebofScience和CochraneLibrary,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1013年10月,收集围手术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的随机对照临试验(RCT),采用RevMan5.1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比较围手术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老年患者术中、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芬太尼累积用量和不良反应(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以加权均数差(WMD)、相对危险度(RR)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纳入6项RCT研究,涉及403例老年患者,其中右美托咪定组100例,生理盐水组103例。根据改良Jadad评分,4篇为高质量文献,1篇为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心率和MAP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心率:WMD=-11.70,95%CI为-13.76~-9.65,P﹤0.01;MAP:WMD=-8.74,95%CI为-10.81~-6.68,P﹤0.01),芬太尼累积用量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RR=-7.11,95%CI为-11.30~-3.14,P﹤0.01)。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组患者围手术呕吐发生率(RR=-0.11,95%CI为-0.16~-0.03,P=0.13)、心动过缓发生率(RR=5.16,95%CI为0.63~41.14,P=0.13)和低血压发生率(RR=1.01,95%CI为0.18~3.69,P=0.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围手术应用可稳定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镇静效果明确,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围手术期 老年人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抗血栓泵对具有高危因素妇科围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50例妇科围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依照SPSS17.0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压力梯度弹力袜和围术系统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采用压力梯度弹力袜和围术系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美国SCD六腔式阶梯序贯下肢间歇气囊加压装置感应抗血栓泵。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内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LT降低、APTT和PT时间延长,FIB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发生率4%(3/75),对照组15%(1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较优。结论抗血栓泵可增大血流,降低了血液瘀滞,增加纤溶活性,防止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能预防妇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栓泵 妇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