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促进作用研究。方法 自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选择780例就诊于我院的住院病人进行对照调研,在调研期间对其实施常规用药管理,同时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对照组。于2021年7月-2021年12月31日选择780例就诊于我院的住院病人进行调研,在调研期间对其实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同时将其作为本次调研的调研组。总结与探究2种管理方案实施效果。结果 调研组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两组对照有一定差异,(P

  • 标签: 药剂科参与抗菌药物用药管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分析综合管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入组资料在院时间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共有临床住院患者200例,根据住院时间分组,实验组:综合管理后,对照组:实施管理前,回顾性分析两组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不良反应数据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数据汇总可知,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经管理后,实验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率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针对于抗菌药物的实际应用,对其采用综合性管理,使得药物滥用情况明显减少,预防患者因药物的错误使用而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积极意义显著。

  • 标签: 抗菌药物 科室用药 管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点评分析,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管理现状并提出对策,为提高我院抗菌药物管理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我院门急诊2020年1月-6月共计8051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统计不合理、不规范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为86张,其中80张为用药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比例为93.02%。结论: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不合理处方主要问题为用药不适宜,应加强医生严格根据用药指征选择治疗用药,确保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 标签: 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
  • 简介:【摘要】目的: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探讨抗菌类药物的药性药理以及我院应用药物的合理情况,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开展研究实验,选取400例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使用抗菌西药进行治疗,收集归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抗菌类药物的药性药理以及我院应用药物的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选取的患者中,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占比11.50%(46/400),其他反应以及胃肠道反应是占比最大的不良反应类型。结论:抗菌西药在临床使用时,仍然有许多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在开具药物时应该注意了解药物的药性药理,有助于临床安全用药。

  • 标签: 抗菌类西药 药理药性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4~2021.4月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前者采用常规用药管理,后者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及用药花费情况。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花费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学干预对于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且有助于节省医疗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临床合理用药 药学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1月开始实施药师点评抗菌类药物处方活动,抽取此时间结点前后各1年内应用抗菌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各45例做为研究对象,将活动开始前的患者做为对照组,将活动开始后的患者做为研究组,这些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20名)进行诊治,比较开展活动前后医师对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处方的不合理用药率、治疗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药师点评抗菌类药物处方活动开展后医师对抗菌药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活动前,(P<0.05)。(2)研究组患者处方的不合理用药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患者使用抗菌类药物时药师参与处方点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可提高医师的药学知识,减少处方中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 标签: 抗菌药 西药 药理药性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目的,在本文中着重探究了药学干预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62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81例患者,前者采取管理模式,后者实施药学干预,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研究表明,在进行药学干预后,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采取药学干预方式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其合理性,避免药物滥用现象发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药学干预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控制院内感染中强化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纳入研究范围,在2021年1月到6月期间开展常规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工作,2021年7月到12月期间强化院内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对比强化抗菌药物管理前后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情况,对比强化抗菌药物管理前后院内预防用药、治疗用药、单用药物、二联用药、多联用药等情况。结果:强化抗菌药物管理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明显高于强化抗菌药物管理前,P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性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I类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 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I类切口的100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针对100份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病历中不合理现象进行分析。结果:用药剂量不适宜1份,占比1%;用药时机不当3份,占比3%;用药疗程过长11份,占比11%;遴选的药品不适宜6份,占比为6%;用药频次不适宜2份,占比为2%。结论:I类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主要包括用药剂量不适宜、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过长、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用药频次不适宜等。根据医院存在的实际问题应该及时采取针对性方法解决,保证抗菌用药合理性。

  • 标签: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方法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抗菌药物选择及临床合理应用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同时取患者痰标本,进行痰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以及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100例患者中99例使用抗菌药,应用率为99.17%,常见抗菌药为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者头孢他定等;100例痰液标本中共检出139株病原菌,主要病原菌84株,以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较为常见,分别占比为17.99%,10.79%,7.91%。结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较高,医疗机构应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及应用,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选择 临床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之间我院使用阿莫西林治疗患者410例,将所有患者诊治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分析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药物应用效果。结果:410例患者中药物合理应用为362例,占总百分比88.29%,药物不合理应用为48例,发生不良反应率为11.71%,其中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比为2.9%。结论:抗菌类西药不合理应用提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利于疾病治疗,因此,了解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并合理用药十分必要,具有临床意义。

  • 标签: 抗菌类西药 阿莫西林 药理药性 合理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对于抗菌药物使用的严格管控,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之后,对于整个医药行业尤其是抗菌药物生产的医药企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抗菌药物的生产企业生产量和销售额以及利润都有明显下滑,各地区的抗感染药物比例呈负增长趋势。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抗菌药物生产企业应从调整产品结构和开拓终端市场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顺应相关政府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

  • 标签: 抗菌药物 分级管理 医药企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药房对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的措施。方法:我院药房自2020年5月加强抗菌药管理,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对照组)、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观察组)抗菌药治疗的患者各83例,观察抗菌药使用不合理情况发生率及管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抗菌药使用不合理情况发生率低,管理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医院药房加强抗菌药管理,能提高抗菌药使用合理性及管理质量,减少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值得借鉴。

  • 标签: 医院药房 抗菌药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遵照临床药学的效果及影响。方法:挑选本年度在本院住院处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100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参照组(n=50)和干预组(n=50)两个组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长。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五项值均低于参照组,且抗菌药物使用时长比参照组较短P

  • 标签: 临床药学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乳腺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采取抗菌药物对患者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乳腺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未用抗菌药物,实验组使用抗菌药物,对比两组伤口愈合等级、费用于住院时间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甲级愈合率83.08%高于对照组61.54%的愈合率(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促进切口愈合,降低治疗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乳腺手术 甲状腺手术 抗菌药物 切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理药效,并分析其的临床应用效能。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患者,依据其不同的感染类型对症实施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探究其应用效能,并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效能。结果:40例呼吸系统感染者,38例治疗有效,占比95.00%;40例消化道感染者,32例治疗有效,占比80.00%,泌尿系统感染者,36例治疗有效,占比90.00%。结论: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效能理想,可有效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肠胃系统的感染,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喹诺酮 抗感染 药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用药管理循环法用于抗菌药物管理的价值。方法:2022年1月-8月本院接诊抗菌药物治疗病人2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用药管理循环法,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对比不合理用药率等指标。结果:关于不合理用药率,试验组数据2.0%,和对照组数据10.0%相比更低(P<0.05)。关于管理质量:试验组数据(97.34±1.62)分,和对照组数据(90.25±3.41)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9.0%,和对照组88.0%相比更高(P<0.05)。结论:抗菌药物管理采用药管理循环法,不合理用药率更低,管理质量更高,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抗菌药物 价值 用药管理循环法 药物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药学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患者共20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100例患者,运用循证药学管理,参照组100例患者,运用常规药学管理。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运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抗菌药物运用率、联合用药率及感染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药敏试验率则明显比参照组高(P < 0.05);且研究组的不合理用药率明显比参照组低(P < 0.05)。结论:对临床抗菌药物运用循证药学管理,能明显减小患者的感染复发率,且有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所以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循证药学 临床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