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对本院2008-2014年的589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天数、剂量、过敏史、合并用药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强用药监测.

  • 标签: 抗菌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希望各位老年朋友认识到,必需的药品是救命药,不必需的药品可能对你造成伤害!药物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价钱越贵越好,用药一定要有严格的适应证!——张家庆教授不少人有这样的用药习惯:受寒、精神紧张、生闷气、劳累加班或吃了什么不洁的食物、冷饮等,出现胃脘疼痛、嘈杂不适或肚子隐隐疼痛等症状,打开家里小药箱,找出654-2或普鲁本辛吃一两粒,能解决问题最好,就不用上医院了……

  • 标签: 解痉剂 胃肠 慎用 老人 用药习惯 胃脘疼痛
  • 简介:目的:分析社区医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间门诊处方13482张,其中含有抗菌药物处方612张;分析抗菌药物处方的书写情况、口服与静脉滴注处方数、抗菌药物单独使用与联合使用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54%,抗菌药物通过输液形式的使用率为36.10%;无不规范处方张、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单一药物使用的处方为548张,二联处方为63张,三联处方为1张,无四联处方;联合用药占抗菌药物处方数的10.50%;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4.25%。结论:该社区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基本合理的。

  • 标签: 抗菌药物 处方用药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干预前、后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干预前(2013年)和干预后(2014年)的手术病例各200例,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手术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由46.50%降至33.00%;抗菌药物应用种类明显减少,头孢唑林钠的使用率由21.51%提高至51.52%,头孢硫脒由10.75%降为0;抗菌药物给药时间与疗程的合理率由34.41%提高至51.51%。结论:干预后,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更加合理,但仍有不合理之处,应继续加强干预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预防 干预分析
  • 简介:近年来,中药注射在临床广泛应用,伴随而来的是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2012年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中药注射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与2011年相比增长58.2%,因此如何安全使用中药注射是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对医院3年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数据,应用MirosoftOfficeExcel软件(2003版)统计,并列出图表予分析与评价。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以来,抗菌药物的使用率、AUD(使用强度)、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的送检率等逐年改善,抗菌药物药占比、抗菌药物ADR持续下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卓有成效,对医院3年抗菌药物使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 标签: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合理使用
  • 简介:目的:了解目前杭州地区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分析用药特点及趋势。方法:根据杭州地区11家三甲医院和9家二甲医院2011-2013年的用药数据.采用金额分析法和数据汇总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杭州地区20家医院头孢类抗菌药物品种数为37种,其后两年数量骤减并维持在28~29种,购药金额从2011年的5.5亿元逐年递减至2013年的4.7亿元,其中2011年头孢类抗菌药物购药金额首次出现大幅下降(-20.68%)。从购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来看,杭州地区头孢类抗菌药物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最为广泛.其次是第二代头孢。结论:杭州地区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受抗菌药物管理政策的影响明显,为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应进一步加强管理,使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趋于安全、有效、经济的方向发展。

  • 标签: 杭州地区 头孢类抗菌药物 购药金额 用药频度
  • 简介:目的:探索抗菌药物治理的有效方法,促进扬州市(以下简称"我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我市卫生局对23家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督导检查以了解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整治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仅有4家医院符合规定,2013年整治后上升为14家;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达标的医院从2家上升为15家;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达标的医院从0家上升为11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达标的医院从0家上升为11家。结论:整治后,我市23家二、三级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

  • 标签: 医疗机构 抗菌药物 专项整治 用药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7月医院所有科室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106例,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药率为84.91%,药物选择不合理率为25.93%,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率为50.00%,未按要求追加使用抗菌药物率为9.30%,术后预防用药疗程不合理率为72.20%,预防用药剂量偏大率为11.11%。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药不够规范,需进一步加强监管。

  • 标签: I类切口 手术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动态值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策略在优化老年重症肺炎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2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进行临床常规的感染指标筛查检查,PCT指导治疗组(PCT组)63例患者根据PCT值制订优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3例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分析2组患者PCT值、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26例患者中,存活109例,死亡17例。2组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比例、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及重症医学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T值可作为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和感染严重程度的快速、可靠的诊疗指标,基于PCT动态值指导优化抗菌药物治疗策略的效果良好,能有效减少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抗菌药物疗程,降低抗菌药物费用,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及可行性。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动态值 老年 重症肺炎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除左氧氟沙星用药频度有显著增加,其它多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呈下降趋势。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随着医院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已逐渐趋于合理。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用药频度 金额利用分析
  • 简介:目的:综合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病人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进行干预所起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1年7-12月未经临床药师干预使用抗菌药物的100份出院病人病历作为非干预组,再分别随机抽取2012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经临床药师干预后使用抗菌药物的100份出院病人病历作为干预组,对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临床药师干预后本院口腔颌面外科在围手术期病人的用药适应证、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术前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通过临床药师的合理化干预,使本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更加趋于规范。临床药师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障病人用药安全和降低医药费用等方面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围手术期 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聊城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8月呼吸内科的200份病历资料。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为主要病种,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所占比例为83.00%(166/20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5.3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105.87DDDs/(100人·d)。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比较合理,但仍有些地方应进一步改进。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 简介:目的:了解2009—2011年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限定日费用(DDC)、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我院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呈下降趋势,且其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及其DDDs一直居排序前列。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分布及大多数抗菌药物的使用较合理,但部分药物的DDC偏高、B/A偏低,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优化抗菌药物的品种结构,有效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合理用药
  • 简介:本研究评估了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某大医院甲状腺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自2004年至2012年,随机抽取每年的70例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病历,评价干预前后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从2004年到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一直是100%。实施干预后,2011年使用率降到45.7%,2012年降到2.9%。2010年之前的AUD一直大于38,2012年迅速下降到1。每100个手术的DDDs由干预前的143降至3。2010年抗菌药物的平均费用为350.65元,2012年降至18.51元。干预前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没有区别。结果表明,临床药师的干预和专项整治的实施能改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临床药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 DDDS AUD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开展药学监护的切入点。方法:针对1例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药师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疗程、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本次药学监护取得了明显效果,提高了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尿路感染 抗菌药物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分析碘造影相关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碘造影使用情况调查表”,对2013年4月20日至7月20日在北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要出院诊断、手术相关信息、合并用药、应用造影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不良反应/事件相关信息.由调查人员询问患者术后1d和出院时主观感受,并结合病历记录填写调查表.以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行CAG或PCI、既往和本次住院造影使用情况、过敏史、饮酒史、合并疾病及合并用药情况等为自变量,将其分别与碘造影相关全部不良反应和单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有统计学意义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表示.结果共纳入581例患者,男364例(62.7%),女217例(38.3%);年龄29~90岁,平均(65±12)岁;BMI15.8~41.0kg/m2,平均(25.5±3.4)kg/m2;行CAG者338例(58.2%),PCI者243例(41.8%);应用碘海醇注射液(双北)者173例(29.8%),碘海醇注射液(欧乃派克)者160例(27.5%),碘克沙醇注射液(威视派克)164例(28.2%),碘普罗胺注射液(优维显)者84例(14.5%);碘造影使用剂量为23~500ml,平均(136±77)ml.581例患者中69例出现碘造影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双北、欧乃派克、威视派克、优维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22/173)、7.5%(12/160)、18.3%(30/164)、6.0%(5/84),不同品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9例患者共出现88例次不良反应(轻度60例次,中度28例次),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3例次(26.1%),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7例次(19.4%),胃肠系统损害14例次(15.9%),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损害12�

  • 标签: 造影剂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注射输液反应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对31例中药注射发生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药物过敏史、输液反应发生的时间、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结果31例发生输液反应患者中,18例有药物过敏史,5例药物过敏史不详,8例否认有药物过敏史。26例输液反应发生在输液后30min内;输液反应中药注射有11种,主要为活血化瘀类注射;临床表现主要为出现皮肤瘙痒、高热、寒颤、胸闷、恶心呕吐等;停药并接受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好转恢复,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程度输液反应,在进行科学组方、优化工艺、提高质量的同时,也应该严格掌握中药注射的适应证,加强药物输液反应检测和宣传工作,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输液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最新研究结果提示,给予标准治疗的同时阻滞醛固酮受体,可减少患有如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对器官损伤有潜在保护作用,使得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第三代醛固酮受体拮抗——finerenone,该药对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对肾脏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且性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少。

  • 标签: finerenone 醛固酮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慢性心力衰竭 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