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实验教辅工作是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职能,随着高校实验中心建设的深入开展,如何正确地对实验教辅角色进行定位,使之与中心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相得益彰,成为实验教学中亟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文章就实验教辅角色的内涵、如何正确认识和提升实验教辅工作对实验中心建设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 标签: 实验教辅 内涵 价值
  • 简介:目的开展紫草浸膏治疗大鼠烫伤的药效学实验,明确其外用治疗烫伤的功能。方法选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恒温水浴烫伤大鼠右足造模,用软皮尺测量大鼠足趾周长,计算肿胀率。结果紫草高、低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制紫草浸膏外用,对热水所致烫伤有一定的疗效,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紫草 浸膏 外用 烫伤
  • 简介:目的通过抗惊厥和解热实验,研究山羊角对羚羊角的替代比例范围,为山羊角替代羚羊角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戊四唑致小鼠惊厥实验,观察两者对惊厥时间和死亡率的影响,并分别作量效关系图;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实验,比较两者对大鼠温度升高的抑制作用,并分别作量效关系图。结果羚羊角能延长小鼠惊厥的潜伏期,降低死亡率;羚羊角和山羊角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体温的升高。两模型的替代比例分别为6.0∶1与7.2∶1。结论山羊角替代羚羊角的比例范围为(6.0∶1~7.2∶1)。

  • 标签: 山羊角 羚羊角 惊厥 发热
  • 简介:临床药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系统的药学专业知识、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及技能,而传统的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难以达到此培养目标。实验教学是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有必要根据临床药学专业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

  • 标签: 临床药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观察舒康汤对慢性盆腔炎的影响,并初探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机械损伤联合三种菌对其混合感染的方法来制备大鼠的盆腔炎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舒康汤低剂量组(1mL/kg)、舒康汤高剂量组(1mL/100g)、妇科千金片组(1.5g/kg)。造模后3周连续给药20d,在最后一次给药的24h后,对子宫的肿胀程度进行观察并检测每组大鼠的血浆中SOD、MDA以及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舒康汤可以明显地使造模大鼠的子宫肿胀程度减轻,并且,可以使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血浆中的MDA、IL-1β、IL-6和TNF-α含量降低,SOD含量提高。结论:舒康汤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对氧自由基损伤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抑制有关。

  • 标签: 舒康汤 慢性盆腔炎 实验研究
  • 简介:近年来,经管类实验室的开放工作愈发重要,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医药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例,介绍了经管类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工作。该实验室首先要有丰富的实验内容,这是实验室开放的核心;其次,要构建先进的网络技术平台,这是实验室开放的支撑;然后,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是实验室开放的关键;最后,要制定合理的实验室开放制度,这是实验室顺利开放的保证。

  • 标签: 经管类 实验室 开放
  • 简介:目的研究双泽清脂颗粒的降血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高脂饲料(1%胆固醇、0.3%胆酸钠、10%猪油、88.7%普通饲料)喂养SD大鼠2周制备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将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及双泽清脂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持续给药6周后,与普通饲料组大鼠内眦采血分离血清,测定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血脂4项(TC、TG、HDL-C、LDL-C)的水平,同时对双泽清脂颗粒进行急性毒理试验。结果双泽清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动物血清中TG、TC、LDL-C含量,升高HDL-C含量(P〈0.01);最大给药试验小鼠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双泽清脂颗粒对PPARγ2mRNA和C/EBPαmR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本制剂急性毒性低,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 标签: 双泽清脂颗粒 降血脂 急性毒性
  • 简介:目的观察菌毒清颗粒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的CPE法观察菌毒清颗粒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菌毒清颗粒对EB病毒BcLF和BARF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毒清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CPE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EB病毒的BcLF和BARF1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菌毒清颗粒能在体外抑制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和疱疹科病毒。

  • 标签: 菌毒清颗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柯萨奇病毒 EB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类有效部位(HSB-FEP)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先制备HSB-FEP;以$180、U14、EAC、HepA实体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实验,评价HSB-FEP的200、50mg·kg^-1对各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体重、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体内试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180、U14、EAC、HepA实体瘤生长,平均抑制率分别为33.87%、39.89%、37.60%、46.29%,胸腺、脾指数显著升高。

  • 标签: 半枝莲 黄酮类 抗肿瘤 $180 U14 EAC
  • 简介:结合齐齐哈尔医学院药学院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药学实验课程体系创新的必要性,构建模式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及实施效果,以达到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药学人才的目的。

  • 标签: 执业能力 药学专业 实验课程体系
  • 简介: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中药炮制学课程开展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教学改革。探讨了实验项目开设的背景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和运行方案,归纳总结了教学效果。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能够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研究生生源培养的要求。

  • 标签: 中药炮制学 实验教学 综合设计性实验
  • 简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配置静脉用药时,在针头穿刺皮塞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切割的作用,时有落屑现象发生。当落屑漂浮于已配置的成品输液用药中时,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恐慌,产生对治疗的不信任感,甚至引发医患纠纷。严重时,这些不溶性微粒可引起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肺动脉高压、肉芽肿等[1]。因此,控制和减少落屑的发生,对于提高静脉配置中心工作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落屑 配置中心 不信任感 不溶性微粒 医患纠纷 医疗纠纷
  • 简介:将整体性、设计型教学理念引入药代动力学实验教学,即学生在系统掌握药代动力学实验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围绕特定课题,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构建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药代动力学实验教学平台。

  • 标签: 药物代谢动力学 创新 综合设计型 实验教学平台
  • 简介: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缺乏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等不足。对科研成果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和效果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科研与教学交融平台的创设与实践提供可参考手段与方法。

  • 标签: 药物化学实验 科研成果 教学改革
  • 简介:大学生创新实验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教研组所做的工作,总结在实施大学生创新实验过程中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的办法、效果与经验,并且围绕如何能够更好地提高项目执行效率、调动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探讨。

  • 标签: 药物制剂 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实验
  • 简介:目的:旨在掌握安徽省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无菌检查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和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方法采取现场检查配合书面汇总的形式。结果无菌检查实验室实际运行中在菌种及培养基的管理、设施设备验证、无菌试验复试等方面还存在缺陷。结论多数被调研的企业基本能够按照药品GMP及相关法规的要求对无菌药品进行无菌检查。

  • 标签: 调研报告 实验室 无菌检查
  • 简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提高中药学类本科生教育教学的质量,克服中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q-仍然存在的部分问题,南京中医药大学提出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了中药学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包含中药资源与鉴定、中药炮制与制药、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四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块。该体系的构建为中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中药学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体系
  • 简介:以创新和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创新实验教学理念,融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四大化学的实验教学,发展实验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实验内容综合化的医学和药学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表明,特色鲜明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已经成功地培养了医学和药学的创新和创业型人才。

  • 标签: 基础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和创业型人才培养
  •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化合物BZ-1对模拟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肺水肿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高原低氧模型组及BZ-1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mg/(kg·d)]、阳性对照组[西地那非50mg/(kg·d)],每组8只。给药组灌胃BZ-1或西地那非,对照组及高原低氧模型组灌胃等体积溶媒,连续给药5d后,除平原对照组外,均放置于复合环境模拟实验舱内,模拟海拔6000m高度72h,出舱后将各组大鼠麻醉,右心导管法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放血处死。取肺叶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值、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与平原对照组相比,高原低氧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炎性渗出、水肿,肺W/D值和mPAP明显升高(P〈0.05),组织匀浆中MDA升高(P〈0.05),SOD、T-AOC、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高原低氧模型组相比,BZ-1连续给药5d,能改善肺水肿的病理状况,明显提高大鼠肺组织SOD、T-AOC、NOS活性及血清中NOS活性,降低mPAP、MDA、W/D值(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Z-1能明显降低肺W/D值、mPAP、MDA含量,提高SOD、T-AOC、NOS活性,减轻大鼠在模拟高原低氧环境所致的肺水肿,BZ-1降低肺动脉压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NOS活性有关,BZ-1抗氧化性可能与其自身结构有关。

  • 标签: BZ-1 高原肺水肿 一氧化氮合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