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慢性心力衰患者合并贫血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出院病历240例,其中120例出院诊断慢性心力衰竭(实验组),并依据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余120份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与肌酐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6.77±2.51,6.09±1.58)×10^9·L^-1,红细胞(3.70±3.13,4.63±3.76)×10^12·L^-1,血红蛋白(118.07±22.97,132.36±17.87)g·L^-1,红细胞压积(37.57±8.37,40.70±5.30)%,血小板计数(145.74±65.81,178.78±65.26)×10^9·L^-1,尿素氮(46.26±57.80,5.16±1.47)mmol·L^-1,年龄(73.9±11.97,65.0±13.14)岁,射血分数(51.18±10.16,65.37±5.92)%,左室舒张末内径(55.53±10.26,48.18±3.56)mm均有统计学意义或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心功能与对照组组间比较,贫血程度没有在心功能内呈现正线性相关,但是贫血多见于心功能较重患者,心功能Ⅲ与Ⅳ级合并贫血更为显著。结论慢性心衰合并贫血高于心功能正常者,年龄较大多见,贫血程度没有随心功能级别升高呈正线性相关,心功能Ⅲ级与Ⅳ级贫血更为显著。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贫血
  • 简介:偏侧舞蹈症属锥体外系病变的临床症状,脑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血管疾病为其常见原因,也可见于神经遗传变性疾病、肿瘤、感染、中毒和代谢性疾病。而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HC-NH)临床少见,具有典型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由于对此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院诊治的11例该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偏侧舞蹈症 非酮症高血糖 急性脑血管疾病 影像特点 磁共振成像 代谢性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7月份至2013年12月份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102例,根据患者发病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两组,一组为DKA1组(以酮症酸中毒起病,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共42例,一组为DKA2组(发病前已确诊有糖尿病)共60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诱因、糖尿病分型特点及误诊率、治愈率、死亡率,并作出分析。结果DKA1组起病时无明显诱因占42.8%明显高于DKA2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确诱因中感染因素占38.1%;DKA1组与DKA2组的糖尿病类型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DKA1组1型糖尿病、未分型糖尿病所占比例高于DKA2组,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小于DK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A1组误诊率高于DK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酮症酸中毒起病的初发糖尿病发病前多无明显诱因,容易误诊,应加强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及时监测,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

  • 标签: 酮症起病 初发糖尿病
  • 简介:目的了解福建东南沿海某战区医院MRSA感染特点及基因多态性分型情况,为制定院内MRSA感染的防治策略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采用头孢西丁试纸片法初步鉴定MRSA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MecA基因,最终鉴定临床送检标本所检测出的MRSA菌株,并通过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所检测的MRSA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结果经PCR对MecA基因检测,从临床标本及医护人员身上共分离出42株MRSA菌株。采用随机引物DNA扩增技术(RAPD)对细菌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同源性分析,42株临床菌株共可以分为12型。其中Ⅰ型共7株,Ⅱ型共2株,Ⅲ型共4株,Ⅳ型共4株,Ⅴ型共7株,Ⅵ、Ⅶ及Ⅷ各1株,Ⅸ型共8株,Ⅹ型共2株,Ⅺ型共3株,Ⅻ型共2株。结论本院MRSA菌株存在相似度大小不同的遗传距离,医院内存在交叉感染可能。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院内感染 PCR RAPD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性及其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测定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分离出该致病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中,126株来自痰标本,6例来自血液标本,2例来自中心静脉置管,10例来自引流液及分泌物,来自尿液、粪便和咽拭子各2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唑、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63.22%、14.3%、75.82%、65.47%、76.00%。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来自112例患者,均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合并其他细菌感染89例,留置导管92例;在培养出该致病菌前均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61例使用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培养出该致病菌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1.38±24.56)d;112例患者中,治愈17例(占15.18%),好转65例(占58.04%),死亡22例(占19.64%),放弃治疗8例(占7.14%)。结论: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留置导管、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过高及疗程过长等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可首选复方磺胺甲唑、头孢他啶进行治疗。

  • 标签: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