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2月至2002年2月对72例胫骨骨折采用交锁髓内治疗。男51例,女21例,年龄18—66岁,闭合性骨折64例,开放性骨折4例,陈旧性骨折1例,胫骨骨不连3例,开放性骨折采用非扩髓髓内,闭合性骨折采用扩髓髓内。结果:全部72例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其中有一例术后5个月再次外伤后致髓内断裂,更换髓内后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正常,无感染。结论: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骨折中具有创伤小,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早期活动,感染率低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 标签: 胫骨骨折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治疗 手术方法
  • 简介:胫骨干骨折是创伤外科常见病之一,近10年来我院采用吴岳嵩教授发明的矩形髓内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6例,其中男154例,女32例,年龄15~75,平均32岁。致伤原因:车撞伤115例,坠落伤50例,跌打伤21例。骨折类型:多段骨折5例,横型82例,斜形76例,

  • 标签: 矩形髓内钉 内固定治疗 胫骨干骨折 开放性骨折 骨折愈合 旋转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带锁髓内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4月-1999年8月使用带锁髓内治疗胫骨骨折3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1例,闭合性骨折11例。手术均采用不扩髓方法。结果:经7-24个月随访,1例发生延迟愈合,余均达到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0周,无感染、断及膝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结论:带锁髓内为轴性及弹性固定,可以有效稳定骨折,创伤小、愈合率高,是治疗胫骨骨折的较好方法,易于在各级医院开展。

  • 标签: 胫骨骨折 带锁髓内钉 内固定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髓内治疗胫骨非感染性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非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从初次受伤到髓内内固定的时间为7月-3年(平均16月)。包括外固定支架4例,钢板固定5例,髓内内固定5例,石膏固定2例。这组病例中胫骨近端骨折3例,中段骨折9例,远端骨折3例,1例有节段性骨缺损,4例开始为开放性骨折,GastioⅠ1例,GastioⅡ2例,GastioⅢ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扩髓交锁髓内内固定术,尽可能采用闭合髓内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所有病例在8月内全部骨性愈合。结论扩髓交锁髓内技术对于胫骨非感染性骨不愈合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胫骨骨折非感染性不愈合 髓内钉
  • 简介:目的总结交锁髓内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提高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使用交锁髓内治疗8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两种方法,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80例患者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周。优7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达98%。结论交锁髓内治疗股骨干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快,患者下床活动早,并发症少。交锁髓内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复位
  • 简介: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PFN)治疗转子间骨折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使用PFN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5例。结果所有病例随访8~18个月,无切口及骨髓感染病例,平均6个月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结论PFN是一种侵袭性较小、方法简便的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技术。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转子间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六旬老人胡大伯不幸遭遇了车祸,到武汉协和医院后被诊断为右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该院骨科团队为其行MultiLoc髓内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据悉,协和医院目前在省内率先使用该项技术,疗效较好。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医疗机构开展此项技术的不过10家。

  • 标签: 武汉协和医院 肱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 治疗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昆明市延安医院骨科熊鹰等人设计研制的旋入式自锁髓内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26例。结果经3个月-18个月随访,26例中除1例因术后3个月再次跌伤致断、再发骨折,改用钢板内固定外,其余骨折全部临床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个月~10个月(平均8个月),膝关节伸屈功能及行走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道感染、骨不连、疲劳断及创伤性滑囊炎等。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治疗胫骨干骨折是一种较有效的内固定方法,疗效肯定,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顺利、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 手术治疗 胫骨干骨折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交锁髓内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59例因股骨干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患者,依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交锁髓内组(INF组,28例)和锁定钢板组(LCP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Karlstrom-Olerud股骨骨折疗效评分。结果IN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总失血量低于LCP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多于LCP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INF组愈合时间(14.6±3.2)周,LCP组为(18.2±3.5)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F组、LCP组术后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6.4%及9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与锁定钢板相比交锁髓内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术后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因而交锁髓内更利于治疗股骨干骨折,可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患者开展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交锁髓内内固定。观察分析两组围术期表现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2d血红蛋白水平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75.4±40.8)mL,骨折愈合时间为(15.2±1.5)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为(202.6±33.7)m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内固定治疗的综合效果相对较好,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锁定钢板 交锁髓内钉 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闭合复 位髓内 治疗的股骨转 子间骨折患者评估,探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转 子间骨折患者,有84例行闭合复 位髓内 治疗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护理,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另外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应用手术室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展开具体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经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明显更少,(P<0.05);此外,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闭合复 位髓内 治疗的股骨转 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最佳,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缓解其术后疼痛,利于其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闭合复 位髓内 钉 股骨转 子间骨折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交锁髓内内固定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60例列为对照组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另60例列为观察组接受闭合复位交锁髓内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更短,踝关节功能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内固定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手术效果更佳,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闭合复位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胫腓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交锁髓内治疗外伤性肢体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外伤性肢体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 (2= 5.192, P = 0)023);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Lysholm、IKD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6。67%(卡方= 7)954, P = 0。005)。结论带锁髓内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后骨不连是有效的。改善手术观察指标,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锁内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2例患者,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钢板固定)与观察组(带锁髓内)。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该治疗方式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并发症 四肢创伤骨折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针对髓内治疗胫骨骨不连患者负性情绪的缓解采取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挑选本年度于我院骨科接受髓内治疗的111例胫骨骨不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采用奇偶平均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比组,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日常生活能力、疼痛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VAS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Barthel评分为优于对比组且护理满意度为(96%)高于对比组。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有效纾解了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重新树立自信,且减轻了患者机体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使患者增强了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理效率与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护理 髓内钉治疗 胫骨骨不连 负面情绪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患者中应用交锁髓内早期动力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下肢胫骨骨折患者共计80例,采取抽签法分配,分析组利用交锁髓内早期动力化治疗,参比组采取交锁髓内治疗,对比患者术后康复指标。结果:分析组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参比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早期动力化治疗应用在下肢胫骨骨折患者中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使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提高。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下肢骨折 早期 动力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