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药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了药动学、药效学、药物监测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通过这些工作,不仅能促进我国整体医学工作取得良好的发展,同时还能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对人工智能对医院药学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标签: 人工智能 医院药学 影响
  • 简介:瑞士研究人员新开发出一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确定药物分子结构的方法,比现有方法效率大大提高,有助于制药行业开发新药物。为充分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功效,研究人员需要确定其分子结构。科研人员常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来探测分子结构,但此前的相关计算非常复杂和耗时。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机器学习程序,使用数据库对其进行训练后,它分析核磁共振技术所得数据的效率非常高,几乎是现有方法的1万倍。

  • 标签: 人工智能技术 分子结构 药物 核磁共振技术 研究人员 制药行业
  • 简介:目的分析活跃期人工破膜对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2013月5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95例孕妇为实验组,对其使用活跃期人工破膜方法,9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种分娩方法对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活跃期的平均时间及平均产程比对照组短,实验组新生儿的窒息率比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明显。结论活跃期人工破膜可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提高自然分娩率,能使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 标签: 活跃期 人工破膜 产程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14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优秀率、并发症发生率、清醒时间以及麻醉前后的心率等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的镇痛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清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麻醉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的心率等指标下降显著(P<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能够使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得到显著保障,患者的心率等生命体征受到的影响较小,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无痛人工流产 手术麻醉 瑞芬太尼 应用效果
  • 作者: 张衍敬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2期
  • 机构:奉新第二中医院张衍敬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髋部晚期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具有可靠的治疗效果,可达到减轻或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mith-Petersen入路切断股直肌的直头,Morre入路切断外旋肌群,虽显露充分、手术中损伤大,前者影响髋关节前侧稳定,后者影响髋关节后侧稳定,易导致髋关节前脱位及后脱位;Watson-Jones入路,对髋关节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术中显露髋关节困难;外侧前入路,只切断小部分臀中小肌肌腱及股外侧肌部分肌腱,关节稳定性破坏很小,不易引起术后脱位。此入路从髋关节外前方进入,髋关节后侧稳定,术后坐立时不易引起后脱位,此入路亦无重要血管神经,能较快地显露髋关节,向上分开小部分臀中小肌前缘及向前内侧剥离部分股外侧肌群后,显露髋关节广泛。由于此入路由髋关节外侧前方进入,创口术后易引流,不易形成血肿,对预防术后髋关节血肿继发感染起到重要作用。于2012年4月至2018年6月,行33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经随访疼痛缓解,下肢行走基本正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在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期间至我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138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予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管理干预服务。比较分析本研究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掌握情况。结果经比较显示管理干预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将以健康知识为指导的临床管理服务应用于接受人工流产的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 标签: 人工流产手术 健康教育干预
  • 简介:目的:评价奥硝唑与罗红霉素联用对人工种植牙术后预防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人工种植牙致术后感染患者90例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号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奥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罗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预防感染的总有效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后疼痛症状的评分值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预防感染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疼痛症状评分值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奥硝唑与罗红霉素用于预防人工种植牙术后感染的效果较好,有效预防了术后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奥硝唑 罗红霉素 人工种植牙术 预防感染
  • 简介: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提高以及高龄老人数量的增多,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的病例越来越多,人工股骨头置换已成为目前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最常见的手术方式。由于该手术出血量多,导致的出血相关并发症对老年病人身体影响较大,因而该手术在临床应用时受到限制。医师常通过输血、止血、术中或术后自体血回输等方式预防出血相关的并发症。

  • 标签: 氨甲环酸 失血量 股骨头置换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评价甲硝唑片宫腔置入与左氧氟沙星口服对人工流产患者术后抗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接受人工流产手术患者104例资料,根据抛硬币法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52例);参照组患者仅给予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硝唑片宫腔内置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术后15d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0d抗感染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术后15d感染的发生率为3.85%低于参照组为17.31%(P〈0.05),术后30d抗感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8%高于参照组为86.54%(P〈0.05)。结论:采用甲硝唑片宫腔置入与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人工流产患者术后抗感染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降低了其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宫腔 甲硝唑 人工流产手术 术后感染 盆腔炎 阴道清洁度
  • 简介: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肠造瘘人工肛门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指导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5例进行肠造瘘人工肛门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22例)与干预组(23例)。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给予患者及家属作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造口的护理能力掌握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对造口的护理能力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0%(3/2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0.0%(1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服务满意度为95.7%(22/2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2.7%(1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造瘘人工肛门患者及其家属造口护理指导及健康教育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及其家属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较高。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肠造瘘人工肛门 自我护理 健康教育 满意度
  • 简介:目的研究治疗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间收入的所有髋臼骨折后款,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7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方案,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评价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接受髋关节置换后,其病症状况均得到改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100.00%,同时所有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状况,其余患者未见较为严重并发症,复发率为1(1.30%)。结论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挽救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降低患者复发率,具有积极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是老年群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病率也逐渐上升1。目前临床治疗此类骨折方式多为手术,其中就包含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2。本次研究中,探究治疗髋臼骨折后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及预后,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间收入的所有髋臼骨折后款,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73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患者的性别信息为(男39例;女34例),所有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41-79岁,平均年龄(58.1±8.1)岁。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不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存在手术禁忌症,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未见明显差异,个体化细微差异,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所有患者使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体方式如下首先,将患者麻醉,保持侧卧位并将其固定。随后选择髋关节后外侧进行切口,使患者下肢往内旋转,并将后方关节囊清除,移除关节头并将残留碎片清理干净,清除多余的关节囊使髋臼充分显露,将髋臼内软骨及其软组织清理干净,使软骨下骨处视野清晰。第二步将金属杯置入并将其固定,螺钉作为髋臼和假体连接的关键,然后安装假体柄,待复位完成后查看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能力,并实施清洗和止血,最后将创口缝合。1.3评价标准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治疗优良率,并评价患者的术后复发状况。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年龄信息指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析对硬核性白内障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来我院进行白内障手术患者共33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超声乳化方式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对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硬核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性较高,远期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硬核性白内障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 简介:目的:实时监测马来酸桂哌齐特临床用药过程中相关药品不良反应,探索自动监测系统的实时追踪研究模式。方法:利用自行研发的“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及智能评估警示系统”软件,对我院2017年8月1日–2017年10月31日期间所有使用桂哌齐特(320mg/10mL,80mg/2mL两种规格)的住院患者,逐日自动追踪5种药品不良反应风险信号并发出警示,再对系统报警病例人工逐一评价分析;并对同一患者群进行回顾性监测比较。结果:监测入组患者1395例,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减少、肝损害、肾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0.22%、0.43%、0.29%、0.65%、1.08%;监测期间指标有异常变化趋势的45例中,最终进展为轻度ADR的10例,严重ADR1例;实时监测与回顾监测及前期大样本监测数据一致。结论:实时监测模式获得药品风险数据真实可信,本系统实时监测模式具备较好应用效能和稳定性,能够尽快预警ADR异常信号和发展趋势,是一线临床药师提升药学监护水平、实施重点品种ADR监测和评估的实用工具。

  • 标签: 马来酸桂哌齐特 药品不良反应 自动监测 实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