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口腔黏膜癌变的蛋白组学分析和分子标志物筛选可能为早期诊断、预防和分子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对3例石蜡包埋口腔黏膜癌变组织样本,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捕获口腔黏膜癌变上皮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抽提组织样本蛋白,利用高效色谱-联用进行口腔黏膜癌变组织的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激光显微切割-高效色谱联用可以分析400~700个多肽序列,鉴定出100~200个蛋白,涉及到细胞骨架、细胞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等各个方面。结合文献,对其中的角蛋白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论:显微切割结合高效色谱可以实现对石蜡包埋组织的蛋白组学研究,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可靠性。角蛋白表达的变化验证了该平台的作用和价值,也可作为口腔黏膜癌变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口腔癌 石蜡包埋组织 蛋白组学 质谱 激光显微切割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期的舌鳞癌组织中microRNA分子表达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相关microRNA在舌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分别选取3例早期和3例晚期新鲜舌鳞癌组织及其癌旁舌黏膜为样品.采用高通量的microRNA微阵列筛选不同分期的舌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内源性microRNA.样品间表达变化的标准以上下2倍作为域值范围。结果在早期舌鳞癌实验组中得到59个有效表达的microRNA分子数据。配对舌黏膜对照组样品相比具有表达变化的microRNA分子有25个,其中上调表达的有10个,下调表达的有15个;在晚期舌鳞癌实验组中得到40个有效表达的microRNA分子数据.配对舌黏膜对照组样品相比具有表达变化的microRNA分子有28个,其中上调表达的有26个.下调表达的只有2个。从总体上看,晚期舌鳞癌舌黏膜间microRNA分子表达差异较大.而早期样品间的表达差异相对较小。结论舌鳞癌组织和癌旁舌黏膜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microRNA分子.不同临床分期的舌鳞癌组织microRNA分子表达不同.它们可能分别舌鳞癌的发生和进展相关.microRNA表达有可能成为舌鳞癌分子分期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舌鳞癌 MICRORNA 差异表达 临床分期
  • 简介:目的金属烤瓷全冠天然牙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曲线,当光源改变后,同色异效应的存在可能破坏二者的颜色匹配。本实验对A2色天然牙和采用两种品牌A2色饰面瓷的金属烤瓷全冠在4种不同光源下的颜色参数进行测量.分析二者在不同光源下的颜色变化。比较其光谱反射曲线.同时通过计算分析二者的同色异效应。方法采用PR-650光谱扫描色度仪对A2色天然牙和两种品牌A2色金属烤瓷全冠在D65光源、A光源、CWF光源和紫外光(UV)下的颜色参数L^*、a^*、b^*(国际发光照明委员会1976L^*a^*b^*系统)和三刺激值X、Y、Z(国际发光照明委员会1931XYZ系统)进行测量,比较其光谱反射曲线.同时通过计算特殊同色异指数来分析二者的同色异效应。结果A2色天然牙和金属烤瓷全冠的L^*、a^*、b^*值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二者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方差分析和SNK法两两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天然牙和金属烤瓷全冠之间.不同品牌的金属烤瓷全冠之间的光谱反射曲线形状有较大区别,但是每条曲线都有三个以上的交叉点和重合处,在特定光源下可以达到同色,具有同色异效应;A2色天然牙金属烤瓷全冠之间同色异指数在A光源下为2.53和0.95.在CWF光源下2.95和2.47,在UV光源下为3.20和5.07。结论光源对天然牙和金属烤瓷全冠的颜色有较大影响,A2色天然牙金属烤瓷全冠之间以及不同品牌的金属烤瓷全冠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同色异效应。

  • 标签: 同色异谱 天然牙 金属烤瓷冠 光源
  • 简介:牙龈固有层中存在一群间充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相应的生物学特性,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表达一组间充干细胞相关的表面标志物,具有多项分化能力和免疫调节特性。其易于获取、扩增容易的特点使其在免疫相关疾病、皮肤移植、神经相关疾病以及再生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这一特殊细胞群做一综述。

  • 标签: 牙龈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组织再生
  • 简介:人羊膜间充干细胞(humanamnioticmesenchymalstemcells,hAMSCs)因取材方便、来源广泛且产量丰富,增殖能力较强,免疫原性低,几乎不存在伦理学争议等特点,已经成为组织工程学及细胞替代治疗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将其作为替代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hAMSCs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分化潜能、致瘤性及临床前研究等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临床前研究 干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在小鼠颌骨发育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利用lncRNA-seq测序技术检测孕18d及出生后14d的C57小鼠下颌骨组织样本中的lncRNA表达差异,经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达到均一化后,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进行分析。结果孕18d出生后14d的C57小鼠下颌骨组织样本相比较,2倍以上变化并有显著差异(FDR≤0.001)的lncRNA,确定为差异表达lncRNA。2倍以上变化的共6617条,占所有lncRNA的17.16%;2倍以上升高的共3720条;2倍以上降低的共2897条;5倍以上升高的共714条;5倍以上降低的共288条;10倍以上升高为共645条;10倍以上降低的共211条。结论孕18d出生后14d的C57小鼠下颌骨组织样本相比较,lncRNA表达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差异性表达的lncRNA可能参与了小鼠颌骨发育的调控。

  • 标签: 颌骨发育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测序
  • 简介: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对大鼠长骨生长的结构指标骨髓间充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食物诱导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建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GK大鼠对照组Wistar大鼠各8只,显微CT扫描检测胫骨形态计量分析;常规培养股骨骨髓间充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和CCK-8试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活性;成骨分化诱导后应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试验和qRT-PCR检测成骨分化活性,应用qRT-PCR检测促炎因子和凋亡因子的表达。结果:高脂食物诱导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均成功。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胫骨长度减少、结构模型参数增加(P<0.05),骨小梁矿物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及骨体积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组骨髓间充干细胞增殖活性和成骨分化能力降低,凋亡活性增高,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8mRNA表达增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短期内对大鼠长骨结构的生长无骨质疏松样改变;2型糖尿病抑制大鼠骨髓间充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促进凋亡活性,抑制骨形成代谢活动。

  • 标签: 2型糖尿病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透明酸寡糖(oligosaccharidesofhyaluronan,o-HA)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进而引起血管新生,单位数量不同的o-HA促血管新生效应存在差异,近年来研究发现了o-HA促血管新生的主要作用路径以及相关的重要细胞因子,本文就o-HA促进血管新生作用及其相应机理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透明质酸寡糖 血管新生
  • 简介:目的:对比不同特异性组织来源的间充干细胞的牙周再生能力。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stemcells,hPDLSCs),人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干细胞(humanjaw-derived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JBMMSCs)和人髂骨来源的骨髓间充干细胞(humaniliac-derivedBMMSCs,hIBMMSCs),成骨诱导后进行成骨指标检测。间接共培养JBMMSCs/IBMMSCsPDLSCs,通过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观察组织特异性来源的细胞间交互作用。构建JBMMSCs/IBMMSCs+PDLSCs细胞聚合体(cellaggregates,CAs),检测成骨基因表达以及裸鼠皮下8w异位牙周再生能力。结果:经成骨诱导,hJBMMSCs的成骨相关指标表达均显著高于hIBMMSCs和hPDLSCs(P〈0.05)。经JBMMSCs诱导的PDLSCs的成骨基因表达显著高于IBMMSCs(P〈0.05);JBMMSCs+PDLSCsCAs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高于IBMMSCs+PDLSCsCAs(P〈0.05),并且在裸鼠皮下异位再生牙周组织,前者形成排列规律的垂直于CBB表面的牙周膜样纤维,并且有更多新生骨基质沉淀。结论:PDLSCs和JBMMSCs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间充干细胞,是更合适牙周组织再生的种子细胞。

  • 标签: 牙周再生 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髂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细胞聚合体 再生微环境
  • 简介: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在大鼠骨髓间充细胞(BMSCs)成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BMSCs,将原代细胞分为4组,分别应用普通培养基(CM)、成骨诱导培养基(OM)、骨形成蛋白-2(BMP-2)和OM+BMP-2诱导培养基培养。应用碱性磷酸酶(ALPase)活性和钙结节染色(VonKossa法)检测成骨分化程度,RT-PCR检测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OM可诱导BMSCs成骨分化,表现出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基质矿化能力。BMP-2可提高OM诱导BMSCs成骨分化的能力;OM在早期即可诱导BMP-RⅠA和BMP-RⅡ的表达,而BMP-2诱导BMP-R较迟。结论:BMP-2可提高OM诱导BM-SCs分化成骨的能力,BMP-R在BMSCs分化成骨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骨形成蛋白-2 BMP-2 骨形成蛋白受体 骨髓间充质细胞 骨形成 BMP信号
  • 简介:目的:采用葡萄糖定量微渗漏模型评价2种主牙胶尖进行热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技术封闭根尖的能力.方法:68颗单根管牙,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采用冠向下根管预备技术,实验组分别为SystemBα主牙胶尖组、SystemBβ主牙胶尖组、冷牙胶侧压组(ColdLateralCondensation,CLC),每组20颗牙.各组按照要求进行根管充填后连接于葡萄糖定量检测微渗漏模型,从冠方给予1.6kPa压力,检测第1d、2d、4d、7d、10d、15d、20d、30d从冠方向根方渗漏的葡萄糖含量.通过计算渗漏葡萄糖的浓度推算微渗漏的大小.结果:阴性对照组30d的渗漏值为0,阳性对照组30d的最大渗漏值为177.5mmol/1.SystemBα组、SystemBβ组、冷侧压组三种充填材料在30d内均具有较好的根尖封闭能力.自第7d起,SystermBd组、SystemBβ组渗漏量显著少于冷侧压组(P<0.05),Systems组SystemBβ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热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技术在根尖微渗漏方面优于冷侧压根管充填技术,在30d内,两种不同相主牙胶尖的根尖微渗漏量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根管充填 热垂直加压技术 牙胶 微渗漏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兔骨髓间充干细胞(bone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以成骨分化为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静脉注射水合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局麻后抽取兔髂骨骨髓,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分别对2组细胞行MTT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以及ERK、AKT信号通路表达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posthoc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糖尿病兔BMSCs细胞增殖活性、成骨基因表达、ALP活性及成血管基因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兔BMSCs的增殖活性、成骨分化能力及成血管基因表达能力均受到损害。

  • 标签: 糖尿病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活性 成骨分化 成血管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脂过氧化作用在+Gz所致的咬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体重为200-250克雄性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7只.A组用特制的固定装置固定5min,B组固定于动物离心机的转臂上,加速度曲线为梯形,G值增K率约为0.5G/s,+10Gz峰值持续时间为30s,间隔+1Gz60s,连续5times/d,4d/wk.共3周.离心后测定咬肌匀浆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A组I比.B组咬肌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均明显升高,而SOD含量未见变化.结论:增多的自由基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之间平衡失调在咬肌发生病理改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 标签: 加速度 咬肌损伤 脂质过氧化作用 +GZ 病理学
  • 简介:间充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过程中受到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在问充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主要通过靶基因mRNA的碱基配对导致其降解或翻译阻遏,对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调控。本文就不同miRNA分子对间充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的双向调节功能及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MICRORNA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舌鳞状细胞癌(TSCC)糖酵解活性和上皮间充转化(EMT)及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10ng/mLTGF-β1处理TSCCSCC9细胞1、2、3d,收集细胞上清检测葡萄糖和乳酸表达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TGF-β1处理1、2、3d后糖酵解关键酶表达变化;应用10ng/mLTGF-β1处理TSCCSCC9细胞2、4、6d,在倒置显微镜下定时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blot检测TGF-β1诱导2、4、6d后EMT上皮标记蛋白E-cadherin、间质标记蛋白Vimentin、Snail和Slug的表达变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同等培养条件下未经TGF-β1处理的为对照组。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TGF-β1诱导条件下,TSCCSCC9细胞葡萄糖摄取量在2和3d时[(34.1±1.2)、(47.1±2.3)mmo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d=17.941,P2d=0.003;t3d=24.430,P3d=0.002),同时SCC9细胞乳酸生成量在2和3d时[(46.4±1.0)、(60.2±2.0)mmol]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2d=50.230,P2d=0.005;t3d=26.883,P3d=0.004);TGF-β1处理后,糖酵解关键酶HK2表达在2和3d时(1.21±0.04、1.30±0.0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6.111,P2d=0.026;t3d=6.423,P3d=0.023);糖酵解关键酶PKM2表达在2和3d时(1.048±0.002、1.071±0.010)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d=20.693,P2d=0.072;t3d=9.875,P3d=0.081);糖酵解关键酶PFKP在2和3d时(0.820±0.010、0.839±0.036)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d=21.829,P2d=0.020;t3d=9.853,P3d=0.022);糖酵解关键酶GLUT1表达在2和3d时(0.503±0.007、0.589±0.019)均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d=30.693,P2d=0.015;t3d=21.173,P3d=0.012)。在TGF-β1诱导下,对照组相比,TSCCSCC9细胞从鹅卵石状变为长梭形,同时EMT上皮标记蛋白E-cadherin表达在2、4和6d时(0.69±0.03、0.67±0.04、0.65±0.04)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d=7.187,P2d=0.019;t4d=6.631,P4d=0.022;t6d=6.690,P6d

  • 标签: 鳞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糖酵解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换
  • 简介:临床上,牙周病冠修复均会使牙周状态发生一定的改变,进而引起龈沟某些成分的量或性质的变化,多年以来,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些重要成分在牙周病和冠修复中的变化规律,因此,检测这些成分的量或性质的变化可以作为牙周病及冠修复的评价指标。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龈沟液 细胞因子 牙周病 冠修复
  • 简介:人骨髓来源的间充干细胞(BMSCs)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小鼠BMSCs为研究观察这些前体细胞群的生物学性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模型。本研究从转基因小鼠骨髓中早期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鉴定。把Twist2-ere小鼠含有Cre报告子的小鼠(如Z/EG和Ai9)杂交,可分别表达EGFP和番茄红荧光蛋白,其中的Cre可切除终止子序列。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骨髓 分离培养 转基因 BMSCS EGFP
  • 简介: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疼痛剧烈为特征的慢性口腔黏膜病,大多老年患者表现出较重的精神负担,甚至有口腔癌病的恐惧.自2001年2月起,采用倍青溃疡直接涂溃疡面的方法,治疗老年ROU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倍青溃疡液 老年人 口腔溃疡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的扩孔介孔硅纳米粒子(LPMSNs)的材料性能,及其对大鼠骨髓间充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溶胶凝胶法合成介孔硅纳米颗粒(MSNs),使用扩孔剂1,3,5-三甲苯(TMB)对初始合成的小孔径高温扩孔。透射电镜(TEM)、N2吸附解吸附、孔径分布、孔容及比表面积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检测其形貌结构和理化性能。体外分离培养BMSCs,并对其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配置不同浓度LPMSNs培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LPMSNs的细胞毒性。分为对照组、LPMSNs组(10μg/mL),培养21d后,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矿化结节。培养7、14d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ALP)、Runx相关转录因子(Runx2)、骨钙素(OCN)表达。培养14d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成骨相关蛋白水平表达。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和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TEM显示LPMSNs粒径约为200nm,其N2吸附解吸附曲线为Ⅳ型等温线,有吸附的迟滞环;LPMSNs的孔径分布图显示其孔径分布峰值为7.39nm,BET比表面积图计算出来的BET比表面积为(340.5±2.8)m^2/g,BJH孔容为1.8cm^3/g。在LPMSNs的FTIR的数据中,可观察到位于460cm^-1的Si-O-Si横向摇摆振动峰(TO1);位于800cm-1的Si-O-Si对称伸缩振动峰(TO2);位于1070cm-1的Si-O-Si非对称伸缩振动峰(TO3),位于940~960cm^-1的Si-OH键振动峰,位于3000~3700cm^-1的-OH振动峰。TGA显示LPMSNs在28~1000℃之间整个失重所占百分比约为1.61%。CCK-8法结果显示低浓度(〈20μg/mL)的LPMSNs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茜素红染色法显示对照组相比,LPMSNs组的细胞矿化结节形成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实时荧�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骨生成 纳米粒 扩孔介孔硅
  • 简介:目的:将转染bFGF基因的骨髓间充干细胞(BMSCs)珊瑚骨复合培养,观察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方法:穿刺抽取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采用贴壁筛选法对分离出的BMSCs进行纯化,利用脂质体转染bFGF—pcDNA3到BMSCs。取生长良好的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和未转染的BMSCs,分别接种于不同珊瑚表面,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珊瑚支架上BMSCs的生长状况:采用MTT法观察细胞一支架复合培养的BMSCs增殖情况,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复合培养的BMSCs贴附在珊瑚上,并在材料上完全铺展,形态多样,细胞跨越微孔表面或向孔内长人,部分区域有细胞外基质形成。MTT法检测显示,细胞-支架复合培养转染组复合培养未转染组的BMSCs增殖状况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合培养转染组,BMSCs生长增殖强于未转染组。而复合培养的转染组单纯培养转染组BMSCs增殖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较未转染组好,珊瑚人工骨可以作为BMSCs支架材料,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骨。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基因转染 珊瑚人工骨 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