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不同方向牵引力内收上前牙,分析前牙位移趋势及应力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研究于2012年在福建医科大学进行。建立唇侧直丝弓矫治器、6个上前牙及其牙周膜和前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在0.48mm×0.64mm英寸主弓丝上,以种植钉为支抗、1.47N矫治力整体内收上前牙,设定前牙区牵引钩为0-6mm、后牙区种植钉高度分别为8和14mm。加载后求解,计算出各前牙的位移及牙周膜第一主应力。结果滑动法整体内收上前牙时,牵引钩长度主要影响前牙的矢状向位移方式:牵引钩长度增加至6mm的过程中,侧切牙在唇舌向上由舌向倾斜运动变为舌向整体平移和舌向控根运动外,中切牙和尖牙的三维位移只有数量的增大,趋势基本保持不变。支抗种植钉高度主要影响前牙垂直向位移:种植钉位置越高,侧切牙的压低位移增大,尖牙的伸长位移减小,即前牙整体压低的趋势更明显。结论种植支抗整体内收前牙时,单纯调整牵引钩长度和支抗种植钉高度难以实现前牙段的整体内收,有必要对前牙段增加适当的垂直向压低力量。

  • 标签: 正畸 有限元分析 阻抗中心 上前牙 整体内收
  • 简介: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黯的骨性及牙性疗效。方法选取10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殆患者,观察6个月作为观察对照期,随后应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矫治6个月为治疗期.应用Pitchfork分析法比较对照期和治疗期在平均功能性殆平面上骨骼及牙齿的位置变化。结果磨牙关系改变了7.2mm(t=6.85.P〈0.05),包括骨性改变4.4mm、牙性改变2.8mm;骨性改变中上下颌骨贡献率约为1:3,牙性改变中上下磨牙贡献率约为2:3。结论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缩弓可有效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胎,可取得较大的牙殆关系改善。

  • 标签: 恒牙早期 安氏Ⅲ类错殆 快速扩缩弓 前方牵引 Pitchfork分析法
  • 简介: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槽突裂植骨术后,阻生前牙牵引助萌效果,并分析其成败原因。方法选取2002-2012年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大连市口腔医院诊治的8例二期植骨成功的替牙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0.5±2.6)岁。均有尖牙或侧切牙阻萌,其中侧切牙阻萌2例、尖牙阻萌6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在牙列排齐整平并开大阻生前牙间隙后与外科配合进行闭合式牵引助萌,同时进行矫治结果分析。结果6例牵引成功,平均疗程(22.5±4.5)个月,牵引时间(从手术开窗到牙齿破龈)平均(6.5±3.5)个月;牵引到位的牙齿与邻牙邻接关系良好,牙争关系稳定,但与对侧正常萌出前牙相比,牙龈形态略不同。其余2例(1例阻生侧切牙、1例阻生尖牙)牵引失败。结论对于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植骨术后出现前牙阻萌患者,应在矫治中及时进行牵引助萌。植骨时间、成功率、阻生尖牙萌出角度及与邻牙关系、助萌手术对阻生牙影响等均直接关系到牵引助萌的成败。

  • 标签: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牙槽突裂植骨 阻生前牙 牵引助萌
  • 简介:目的探索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及个体化模板引导在下颌骨牵引成骨术中的应用,并且评估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或继发小颌畸形患者10例,均伴有中度或者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根据三维螺旋CT的数据制作三维头模,在三维头模上模拟手术截骨以及牵引器的安放,制作个体化模板.术中应用个体化模板指导截骨线的位置以及牵引器的安放.术后5~7d的间歇期后,开始以每天1mm的速度行骨牵引牵引结束.术后3~6个月二次手术去除牵引器.结果10例患者顺利完成下颌骨牵引成骨治疗,第一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6±1.3)h.10例患者的20侧下颌骨平均牵引长度为(23.6±7.5)mm.术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andhypopneaindex,AHI)为(37.1±13.7)次/h,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oxygendesaturation,LSAT)为75.2%±18.4%;术后AHI为(2.7±4.8)次/h,LSAT为92.1%±5.3%.所有患者的牵引成骨区成骨良好,均未出现成骨不良、下牙槽神经损伤及牵引故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可以很好的模拟牵引成骨术中的截骨位置及牵引器的安放,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应用个体化模板引导可以提高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截骨及牵引器安放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

  • 标签: 小颌畸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三维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