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患者对口腔美容修复的认知需求,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自行设计的结构化调查问卷发放给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调查年龄范围内的患者,问卷由专人发放,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5份,将调查结果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及标准差进行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对口腔美观的关注度、重视程度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年龄差异对患者口腔美观的重视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44岁年龄段得分最高(P〈0.05),55-64岁年龄段得分最低(P〈0.05);年龄差异对患者口腔美观自身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64岁年龄段患者对于口腔美观的关注度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对口腔美观的关注度及重视程度得分高于大专及以下患者(P〈0.5);部分患者希望"就诊时间控制在30min-1h"、"在医师意见产生分歧时听从医师意见"。结论:性别、年龄、学历、收入等社会背景影响患者口腔美容修复的认知和需求。医院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主观及客观需要为其安排临床过程,制定治疗计划。

  • 标签: 口腔修复 认知 需求 调查问卷
  • 简介:口腔显微镜和牙周内窥镜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通过它们可直视软、硬组织,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大大提高治疗效率。本文对口腔显微技术做一简要介绍。

  • 标签: 口腔显微镜 牙周内窥镜 临床应用
  • 简介:以AO技术为代表的坚强内固定技术已经成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法。随着材料学及生物力学的发展,内固定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本文结合坚强内固定的规范化应用,介绍了颌骨骨折固定技术的历史发展,并结合现代AO技术的要求,总结了近年来骨折生物学内固定的重要性和研究进展。

  • 标签: 颌骨 骨折 AO技术 BO原则
  • 简介: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权威教科书,结合作者临床经验,介绍疼痛管理镇静技术在口腔门诊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本文简介了术前焦虑缓解、行为镇静,术中有效的局麻操作、镇静术相关知识及口腔门诊常用的吸入和静脉镇静技术,强调了术后合理、持续镇痛的理念。

  • 标签: 疼痛管理 镇静技术 牙拔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骨劈开夹心植骨联合延期种植应用于上前牙连续缺失患者修复的效果。方法:患者女性,48岁,以“拔牙后1周,原烤瓷桥松动,要求种植美观修复上前牙”为主诉于我院就诊,拟行上颌右侧侧切牙、上颌右侧中切牙、上颌左侧中切牙、上颌左侧侧切牙种植修复。在局麻下小翻瓣,用长探针探及腭侧骨板的走向后,用细引导钻在牙槽嵴顶连续定位,形成骨劈开引导沟。采用骨劈开工具沿引导沟劈开牙槽骨,并填充骨粉形成“三明治”样结构,随后关闭伤口。4~5个月后常规植入Straumann骨水平种植体4颗(3,3mm×12mm),并同期行GBR。6个月后常规行二期手术,以临时冠诱导牙龈形态,3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结果:种植术后1年,患者种植体稳定,修复体无松动,牙龈无红肿。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前牙区长期缺牙致唇侧骨板吸收明显,牙槽嵴常呈刃状,传统骨劈开术较难保证种植体方向,而Onlay植骨创伤较大,对于上前牙连续缺失伴水平向严重缺损的病例,此改良骨劈开联合延期种植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修复结果,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并提高了术者的可操作性。

  • 标签: 骨劈开术 延期种植 上前牙 水平向 改良 应用
  • 简介:1986年DrP.C.Kesling[1-2]发明了Tip-Edge托槽.Tip-Edge的托槽形态采用直丝弓托槽的形式,Tip-Edge的技术理念[3]包含Begg矫正技术使用者所熟知的细丝弓差动力技术.Tip-Edge的矫治步骤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打开咬合;第二阶段关闭间隙;第三阶段,实现牙齿轴倾度的纠正和转矩的表达.Tip-Edge技术可以说是是Begg技术和直丝弓技术的有机融合,矫治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方丝弓和圆丝弓的动态交互作用.

  • 标签: Tip-Edge矫正技术 临床应用 Tip-Edge技术 BEGG矫正技术 直丝弓托槽 BEGG技术
  • 简介:拔牙的微创技术开启了拔牙的新时代,使拔牙这一古老的手术更加走向标准化、微创化、舒适化和个性化。目前。微创拔牙的理念和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亟待提高。本文对微创拔牙的发展、微创拔牙器械的进步、微创拔牙技术应用等做一述评,为进一步在国内推广微创拔牙的理念和应用微创拔牙的技术抛砖引玉。

  • 标签: 拔牙 微创拔牙
  • 简介:Tweed-Merrifield技术是在Tweed理论的基础上对Tweed技术的改良,即保持矫治目标不变,又使整个矫治过程更精简,效果更显著。本文介绍该技术的诊治特点及作临床初步运用探讨

  • 标签: Tweed-Merrifield矫治技术 固定矫治器
  • 简介:托槽镊的改制应用雷道光,邓益辉在托槽粘合过程中,正畸医师往往使用的是常规口腔科镊或用其它镊代替,由于镊喙光滑,常易导致托槽滑脱。鉴于此,作者用口腔科镊改制成一种夹持托槽的专用镊──托槽镊。附图托槽镊夹持托槽示意田A镊刀B镊锥托槽镊镊喙由镊锥镊刃组...

  • 标签: 湖北医科大学 口腔科 方丝托槽 进修医师 正畸医师 粘合剂
  • 简介:口腔软腭区域是腭部整形手术涉及的区域,作者在长期进行唇腭裂手术的基础上,观察到在腭裂修复术、软腭成形术等手术时,如果能在术前测量得到准确的软腭长度数据,则有利于手术者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更好的恢复软腭功能和语音功能。在目前国内常规的手术器械中,尚无用于腭部测量的专用尺。由此作者根据人体口腔及软腭的形态设计了一种软腭测量尺,为临床软腭测量提供便捷的工具。

  • 标签: 腭裂 软腭 软腭测量尺
  • 简介: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ASS)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基于近十年临床探索、验证并拥有多方向科研数据支撑的创新技术[1,2,3,4],有着独特的力学设计,并结合了多种正畸技术的优势理念。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综合了经典固定矫治技术的支抗优势和现代轻力、低摩擦矫治器在移动牙齿方面的优势,结合生理性支抗控制理念.

  • 标签: 支抗控制 临床应用 控制技术 生理性 自主知识产权 固定矫治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技术和传统拔牙技术的不同。方法对677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一组采用传统拔牙术(342例),另一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335例),比较拔牙用时断根率、牙槽窝完整率、牙龈撕裂率、干槽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微创技术用时长于传统技术,但在各项并发症指标均优于传统技术,除干槽症发生率外,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恐惧,一定程度达到舒适化拔牙。

  • 标签: 微创技术 拔牙 并发症
  • 简介:为贯彻落实《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要进一步调整和减少医学类专业数量,积极发展医学相关类专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普通专业教育和医学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分工明确,互相沟通,彼此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精神,卫生部和教育部于2001年9月共同设立了我国卫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研究课题。口腔医学相关专业岗位任务分析和需求预测研究是其子课题之一。课题组专家历时两年余,拿出了长达25页近1.7万字的研究报告。

  • 标签: 职业教育改革 口腔医学 研究报告 需求预测 任务分析 课题组
  • 作者: 赵伟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口腔医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重庆大足402360
  • 简介:数字化印模是口腔修复工程CAD/CAM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三维空间扫描、信息处理、三维空间重构、肌理渲染等四大环节,即通过三维扫描仪在对口内组织或其制备的印模、石膏模型予以扫描,以获取该外表的几何位置信息,进而利用计算机对信息加以平滑、滤波的处理,最后再对已处理好的信息加以多边形模拟,再构成单-颜色的数字化建模,最后利用肌理渲染得到全彩色的三维建模。

  • 标签: CAD/CAM技术;口腔修复
  • 简介: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通过重建的三维数字模型,将其分割成层状后逐层堆积成实体模型。3D打印技术首先应用于工程领域,随后被推广到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和模拟等各个阶段。在口腔医学领域,3D打印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逐渐应用于各个专业,本文重点阐述3D打印技术的原理及在口腔颌面外科、修复科、口腔内科及正畸科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3D打印 快速成型技术 口腔临床
  • 简介:目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颞下颌关节手术前设计,经快速原型技术制作模型,探讨该技术在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例(13侧)需要进行髁突-下颌支-下颌体重建手术的患者为快速原型组,术前均进行头颅三维CT扫描(层厚0.625mm):将DICOM格式的CT数据输入电脑软件SimplantCMF,通过软件对头颅模型进行下颌骨分离、截骨线设计、截骨及骨块移动;利用镜面反射原理,以健侧下颌骨为标准,重建患侧下颌骨;然后以重建的头颅模型为标准.对钛板进行塑形;术中根据已经塑形好的钛板,对移植骨块进行塑形,重建颞下颌关节。另选24例用传统方法进行髁突-下颌支-下颌体重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2组患者手术用时,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Simplant测量出的CT扫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快速原型组内手术前、后面部对称性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出血、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面形基本对称,对手术效果满意,咬合关系良好:MRI显示移植的肋骨肋软骨头均在关节窝内。手术用时传统方法平均为7.09h,快速原型组平均为5.67h.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Simplant对下颌骨CT扫描的数据进行处理,测量每个患者术后的CI(condyle—incisor)、CM(condyle—mentalforamen)、CA(condyle—angle)3组变量,对健、患侧的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3个指标的健、患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快速原型技术,可以达到准确重建颞下颌关节、保持下颌骨双侧对称的目的,有利于改善术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提高颞下颌关节及下颌骨重建的效果。

  • 标签: 计算机辅助技术 颞下颌关节重建 快速原型技术
  • 简介:目的牙科麻醉针在组织穿透时的偏移麻醉失败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决定使用双向旋转插入技术是否可以在组织类似物中将针的偏移减少到最小。材料和方法建立了3个体外偏移试验模型,每个模型分别模拟不同密度的组织。每种组织分别试验3种不同型号的针头(30、27125号)。用特制的牙科测量器使进针深度保持在20mm。对两种进针方式,直线进针和双向旋转进针进行了研究。进针后进行了X线分析。结果双向旋转进针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减少针体的偏移,在3种不同的模拟组织和3种不同型号的针头试验中差异都有显著性。结论针通过模拟组织路径的最大影响因素是作用在针斜面上的向量。本研究中,双向旋转进针技术用3种型号针头在3种模拟组织上都能保持直线的进针路径。

  • 标签: 注射针偏移 双向旋转进针 直线进针 牙科麻醉
  • 简介: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矫治器,即改良蛙式矫治器,并评价其初步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德国蛙式矫治器基础上,通过自制微型塑料腭托将支抗种植钉螺旋开大器相连接,腭部加力丝以种植钉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并通过典型病例介绍改良蛙式矫治器的初步临床应用要点.结果改良蛙式矫治器各组成部分之间形成稳定连接,能以种植钉为支抗,通过加力丝的弹性形变施力,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3.5mm,同时带动前磨牙远中漂移,而治疗中未发生前牙唇倾.结论改良蛙式矫治器是一种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新型矫治器,还可避免传统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器的缺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改良蛙式矫治器 制作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