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成人骨下颌偏斜患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及躯干平衡。方法对35例成人骨下颌偏斜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片和头颅后前位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下颌偏斜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均不同程度呈“S”型弯曲,正常对照组脊柱基本呈一直线与重力线平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下颌偏斜患者的躯干平衡均为失平衡(失衡角〉1°),正常对照者躯干平衡均在正常范围内(失衡角〈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下颌偏斜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和肩失平衡程度与下颌偏斜程度均呈正相关,并呈线性趋势;④下颌偏斜方向与颈椎段侧弯方向具有异向性,与躯干段侧弯方向具有同向性。结论骨下颌偏斜与脊柱形态和躯干平衡之间有一定的相关,临床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成人 骨性下颌偏斜 冠状面 脊柱形态 躯干平衡性
  • 简介:目的:总结牙源性感染累及前纵隔的下行坏死性纵隔炎的护理经验。方法:14例下行坏死性纵隔感染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岁).均为牙源性感染。其中,前上纵隔感染9例,整个前纵隔感染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及控制基础疾病;术后根据引流管位置,做好双套管冲洗及胸腔冲洗.确保引流通畅。结果:除1例患者早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死亡率为8.3%,发生肺部感染6例.ARDS2例,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下行坏死性纵隔炎需根据感染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通畅的引流及科学的呼吸道护理.是控制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清创 引流 护理
  • 简介:侵袭根颈吸收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以牙根颈部区域吸收为特征的根颈部外吸收。本病在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般由常规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作为一类独特的牙根外吸收病变,常带来较为严重的临床后果,近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侵袭根颈吸收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侵袭性根颈吸收 病理学 牙外吸收
  • 简介:对于重度拥挤错He,拔除双尖牙是获得间隙、排齐牙列的唯一的方法。通常,为达到或保持中线正确和良好的咬合关系,绝大多数正畸医生倾向于对称拔牙。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因龋病而失去第一磨牙,那么对称拔牙的矫治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作者将报告2个病例,均采取非对称拔牙,并且达到了功能He和良好的面部外观。

  • 标签: 非对称性拔牙 正畸治疗 拔牙
  • 简介: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实验的基础,而在传统的平面培养方式中,细胞形态和生物学特性都发生了一定改变.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rotarycellculturesystem,RCCS)通过反应器的不断旋转,模拟微重力环境,从而在普通实验室内,实现体外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在干细胞培养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进一步利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将为细胞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 三维培养 干细胞
  • 简介:牙源角化囊瘤是一种发生于颌骨内的常见疾病.其传统命名为牙源性角化囊肿.是由Philipsen于1956年最先描述的,2005年WHO将其归为良性牙源性肿瘤。由于它具有侵袭和浸润生长及易复发的生物学行为,且常合并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因此,牙源角化囊瘤的发病机制成为众多医学工作者研究热点。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献相继报道了一系列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的活性物质.它们参与牙源角化囊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牙源性角化囊肿 生物学行为 因子 特异
  • 简介:目的:探讨牙源角化囊瘤(keratocysiticodontogenictumor,KCOT)开窗减压术后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方法:对比观察22例牙源角化囊瘤开窗减压术前及二期刮治术后组织学的改变,内容包括上皮形态、上皮及纤维层厚度、纤维层炎症浸润程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5%的病例开窗后上皮层不全角化消失同时出现钉突状增生;开窗后衬里上皮及纤维囊壁层明显增厚(P〈0.05);纤维层内炎症浸润程度显著加重(P〈0.05)。结论:牙源角化囊瘤在开窗减压术后表现出衬里上皮及纤维囊壁显著增厚和纤维层内炎症细胞浸润加重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其具体机制及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开窗减压术 组织形态学
  • 简介:目的:体外培养Beagle犬脂肪基质干细胞(dogadipose-derivedstromalcells,dADSCs),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成骨细胞,为口腔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Beagle犬皮下脂肪组织,剪碎,经Ⅰ型胶原酶消化培养犬脂肪基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鉴定其来源及干细胞标记并向脂肪、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结果:该细胞波形丝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表达阴性,CD44表达阳性;成脂诱导后,经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脂滴的积累;成骨诱导后,ALP、钙结节、骨钙素、Ⅰ型胶原均阳性表达。结论:Beagle犬脂肪组织中存在着具有能分化为脂肪、成骨细胞的脂肪基质干细胞,此脂肪基质干细胞可作为口腔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脂肪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培养 分化
  • 简介:近年来,全国各大高等医学院校针对长学制医学教育的特点,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但是众所周知,医学长学制课程设置单一、老化,自然科学课程太多,而人文社科方面课程相对太少,造成整体上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相对较差,

  • 标签: 长学制医学教育 人文素质培养 学生 课程设置 高等医学院校 教育观念
  • 简介:目的分析先天性肌斜颈患者颌面部对称,探讨颈部肌肉功能异常对儿童颌面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期先天性肌斜颈患者20例(男14,女6),拍摄头颅后前位定位X线片,测量分析双侧颌面结构形态、位置的对称。结果面中部、面下部中线均偏向患侧(P〈0.01),患侧面部高度、上颌骨垂直高度、下颌骨体长度均较对侧小(P〈0.01),乳突发育优于对侧;患侧髁突、颧弓较对侧偏外(P〈0.01),颧弓相对于颞部塌陷(P〈0.01);同时发生下颌骨向患侧的旋转移位,加重了下颌骨的不对称畸形。结论先天性肌斜颈可以导致儿童早期发生颌面部发育不对称,颈部结构与功能对儿童颌面部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斜颈 替牙期 颌面部对称性 头影测量
  • 简介: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forsythus,Tf)和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denticola,Td)与逆行牙髓炎的相关。方法:采集逆行牙髓炎患牙的牙髓组织(40例),应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监测患牙牙髓组织中Pg、Tf、Td三种微生物以及总的细菌量。结果:逆行牙髓炎患牙牙髓组织中Pg、Tf和Td的检出率分别为22.5%、82.5%和47.5%,三种微生物之间具有协同致病效应,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2.83(1.26~6.38)。结论:红色复合体(Pg、Tf、Td)与逆行牙髓炎牙髓组织的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逆行性牙髓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赛坦氏菌 齿垢密螺旋体 红色复合体
  • 简介: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痴呆成为医学研究重要问题。有关老年痴呆的病理生化学研究和牙列缺损对大脑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牙列缺损与神经递质改变、脑血流改变和老年痴呆发生相关,认为牙列缺损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就牙列损失后脑部的病理改变,与老年痴呆可能存在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牙列缺损 脑血流 神经递质
  • 简介:目的研究骨Ⅲ类成人患者唇颏部软组织形态特点及不同手术方式后软组织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成年骨Ⅲ类手术治疗患者94例,其中单纯下颌手术31例,单纯上颌手术10例,双颌手术53例.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术前不同性别软组织形态及不同手术方式唇部软组织改变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男女骨Ⅲ类成人患者在上唇长度、颏唇沟的深度及颏唇沟角度上有统计学差异.下颌后退手术组患者下唇厚度、下唇长度、颏唇沟深度、下唇倾角、颏唇沟角及软组织到参考平面的距离均有显著变化.上颌前徙手术组患者上唇部软组厚度、上唇长度、鼻唇沟深度、鼻唇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软组织到参考平面的距离也有显著变化.双颌手术组上下唇软组织厚度、上下唇长度、颏唇沟深度、上唇倾角、鼻唇沟角、下唇倾角、颏唇沟角及软组织到参考平面的距离均有显著变化.结论男女骨Ⅲ类成人手术患者唇部软组织厚度差异不大,在唇长度及颏唇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双颌手术较单颌手术而言,能同时对上下唇部软组织形态加以改善,适合鼻唇、颏唇形态均不佳的患者.

  • 标签: 骨性Ⅲ类 正颌手术 唇部形态
  • 简介:种植体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支抗方式。本研究采用16只雄性NewZealand大白兔作为实验对象,分为两组,即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在左右两侧的鼻骨和额骨上分别用骨融钛钉固定好钛板构成施力系统。骨融合后在矢状方向上钛板之间加力并始终保持力的大小为55.00g。实验结束后制成干燥颅骨,对其进行直接测量和x-线头影测量。从本研究实验结果来看,种植体其本身并没有发生松动和移动,这表明骨融种植体在正畸力的作用下还是稳固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推力或拉力种植体本身所受的应力并无大的区别,只是反应的部位不同而以。因而该种植体在拉力的作用下也同样不会发生移动。

  • 标签: 骨融性种植体 支抗
  • 简介:目的:探讨高效的原代成年大鼠下颌骨成骨细胞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4-6周SD成年大鼠处死并取出下颌骨,剪碎,用改良的酶消组织块培养培养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和钙结节染色等方法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碱性磷酸酶染色、骨钙素染色和钙结节染色均呈阳性。结论:改良的酶消组织块培养法,可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下颌骨成骨细胞,所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功能。

  • 标签: 下颌骨 成骨细胞 牙槽骨 细胞培养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GM—CSF、IL-4、TNF—α及肿瘤细胞裂解液体外诱导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选取10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和6例健康人,抽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经贴壁获得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在体外先后加入GM—CSF、IL-4和肿瘤细胞裂解液、TNF—α诱导培养,获得成熟DC,进行形态学观察,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标志物表达率。实验中设置舌癌组和健康对照组,肿瘤裂解液诱导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9d诱导培养,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相差显微镜、HE染色和扫描显微镜下均见细胞表面树突状突起,呈典型DC形态。舌癌组DC平均获得率9.9%,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1287)。舌癌组成熟DC标志物CD83表达率为37.19%,共刺激因子CD40、CD80和MHC分子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51.79%、48.43%和65.82%。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05)。肿瘤细胞裂解液诱导组较对照组可获得更高的DC获得率和成熟率,分别为P=0.0186和P=0.0473。结论:舌癌患者外周血来源DC前体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可以转变为形态和功能成熟的DC;肿瘤细胞裂解液刺激,有助于提高DC获得率和成熟率。

  • 标签: 舌鳞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裂解液 成熟调控
  • 简介:日趋成熟的成体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定向诱导分化和鉴定技术,使牙再生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继牙髓干细胞成功分离培养并用于牙再生研究之后,相继利用牙周膜干细胞、牙囊干细胞、牙乳头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牙再生的种子细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本综述从上述种子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等方面阐述牙再生研究中的干细胞技术.

  • 标签: 牙再生 组织工程 干细胞 细胞鉴定
  • 简介:大鼠牙周膜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与人牙周膜干细胞有着不同之处,分离、培养大鼠牙周膜干细胞存在磨牙小、牙周膜组织来源少以及拔牙困难等难点。然而,在基础研究中,大鼠牙周炎模型的建立应用广泛,分离、培养大鼠牙周膜干细胞用以探讨牙周炎致病机制,明确机体内环境改变是否通过影响牙周膜干细胞的生物学性能导致牙周组织破坏严重与修复困难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鼠牙周膜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建立后,可以尝试从干细胞水平为治疗牙周病与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因此,综述分离、培养大鼠牙周膜干细胞的可行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十分可观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牙周膜干细胞 牙周炎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