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数字化模型三维重叠技术,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齿位置变化,研究隐形矫治对前牙在不同移动方式下的压低效果。方法在隐形矫治成人患者中,选取需要进行压低的前牙101颗,按照牙位及牙齿内收情况进行分组。通过三维扫描获得患者治疗前及阶段治疗后的数字化模型,使用模型重叠技术分析前牙在不同移动方式下的压低效率。采用独立样本及配对样本的t检验对比组间差异及设计压低数据与实际压低数据之间有无差别。结果非内收时,隐形矫治器对牙齿的平均压低效率为46.9%,其中下颌侧切牙的压低效率最高(54.6%),上颌中切牙次之(50.9%),上颌尖牙的压低效率最低(28.8%),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尖牙的压低效率分别为34.6%、48.1%、42.4%。内收配合压低时,牙齿的平均压低效率(-15.4%)差异显著(P<0.01),牙齿会出现伸长。结论隐形矫治压低前牙时应适当增加过矫治,尤其在同步内收时应增加压低量,以防止牙齿的伸长。

  • 标签: 无托槽矫治技术 模型重叠 牙齿压低 移动效率
  • 简介:目的:研究激光焊接在不同参数设置下,对镍铬合金焊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在3种电压、2种脉冲持续时间条件下,对镍铬合金标准试件进行焊接,测量其机械强度.结果:焊接试件抗拉强度及屈服强度与电压及脉冲持续时间呈正变关系,在电压为320v、脉冲持续时间为2ms、12ms时,其抗拉强度分别为556.6±48.6Mpa、570.2±50.2MPa,屈服强度为440.5±36.8Mpa、4513±37.8MPa,与母材相比差别无显著性.结论:Nd:YAG激光对镍铬合金具有良好的焊接效果,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可达到理想的焊接效果.

  • 标签: 激光焊接 脉冲 镍铬合金 焊接参数 电压 屈服强度
  • 简介:目的:测试增塑淀粉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一种能快速评定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毒性的比色分析方法-MTT比色法,检测该材料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按照GB/T16175—1996标准,增塑淀粉在3个观察点的细胞相对增值率:2d为85.63%,4d为82.22%,7d为113.05%,相对增值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该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增塑淀粉无明显细胞毒性。

  • 标签: 增塑淀粉 生物学评价 细胞毒性 MTT比色法
  • 简介:目的:研究Spee曲线高度与咀嚼效率的相关关系。方法:测量203名在校大学生的咀嚼效率和Spee曲线高度,将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pee曲线高度在0到2mm范围内与咀嚼效率呈显著正相关,r=0.631,P〈0.01;Spee曲线高度在2到5mm范围内与咀嚼效率呈显著负相关,r=-0.759,P〈0.01。结论:当Spee曲线高度在2-2.5mm范围内时,咀嚼效率最大,过大或者过小的Spee曲线高度都有可能降低咀嚼效率

  • 标签: Spee曲线 咀嚼效率 牙合重建
  • 简介:目前适合测试正畸弓丝这种小力值的力学实验装置比较少,为此,笔者在参考美国牙科协会有关弓丝实验的ADANo.32弯曲试验,以及我国有关金属材料弯曲实验方法国家标准和相关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正畸弓丝三点弯曲实验装置,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正畸弓丝 三点弯曲 机械性能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牙周炎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本实验于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比较医学科完成。4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10只。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组,正常饲养;B组,单纯牙周结扎;C组,单纯高脂饮食;D组,牙周结扎+高脂饮食。3个月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同时,取大鼠下颌第一磨牙做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1)牙周结扎大鼠磨牙牙槽骨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吸收。(2)各组大鼠血清T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饮食大鼠血清CHO、HDL-C和LDL-C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饮食大鼠,且D组大鼠血清CHO浓度高于C组(均P〈0.05);C、13组HDL-C和LDL-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高脂喂养和磨牙牙周结扎可建立高脂血症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牙周炎可致高脂饮食大鼠血清CHO浓度升高。

  • 标签: 牙周炎 高脂血症 胆固醇 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MSC)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抽取2ml骨髓制成细胞悬液,体外培养2周。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在兔双侧桡骨处形成1.5cm的骨膜-骨缺损,将培养2周的骨髓基质细胞注射到桡骨缺损处,于移植后第1、2、3、4周末,用钼靶X线分别检查双侧桡骨缺损处的骨形成情况,并取第4周末的骨痂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后实验侧骨痂形成快于对照侧;第4周末,实验侧缺损处全部为骨性骨痂连接,对照侧缺损处仍未形成骨痂连接。结论BMSC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培养 骨组织工程 骨缺损
  • 简介:目的:通过Hertel眼球突度测量计测量新鲜尸体上眼球突度与眼眶容积的变化,得到两者之间的直线关系。方法:选择新鲜尸体5具共10侧眼眶,将气管插管的气囊部分置入眶底与眶骨膜之间,用注射器注入7ml生理盐水,每抽出1ml生理盐水后,用Hertel眼球突度测量计测量眼球突度,共得到80个数据,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眼球突度与眼眶容积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Y=8.57-0.96X(r=-0.86,P=0.0001≤0.05)。结论:气管插管球囊是一种测量眼眶容积变化的有效实验工具。新鲜尸体上眼球突度与眼眶容积增量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 标签: 眼球突度 眼眶容积 新鲜尸体
  • 简介:目的:研究洁白牙贴增白牙齿的效果.方法:将50名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两周的临床实验,用数码照像计算机色度分析系统,分析并比较实验前后牙面色度的变化.结果:洁白牙贴使用两周后,实验组牙面色度值变化非常显著(P<0.05),L*、a*、b*值及色差值△E*ab的平均值分别变化了2.11、0.84、1.89和3.06;对照组牙面色度值变化不显著(P>0.05),L*、a*、b*值及色差值△E*ab的平均值分别变化了0.29、0.12、-0.22和0.59.结论:洁白牙贴具有明显的增白牙齿的效果.

  • 标签: 漂白剂 增白牙齿 颜色分析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即刻再植牙动物模型,观察再植牙的愈合过程与牙根外吸收的表现.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单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为自身对照.分别于术后1、3、7、14、21、28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根尖X线片,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近中根根尖周阴影面积;标本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近中根根尖周阴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近中根牙根表面吸收陷窝增多,牙周膜局部宽度变窄,新生骨样组织增加.结论:本法成功建立再植牙动物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能完整反映再植牙愈合方式,为进一步研究再植牙愈合机理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型.

  • 标签: 再植牙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在建立大鼠上颌骨牙种植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口服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围骨整合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在上颌骨第一磨牙前方植入0.8mm×2.0mm纯钛种植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日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辛伐他汀灌胃。术后1、2、4周检测大鼠体质量、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表达量,HE染色、microCT检测观察术后种植区新骨形成情况,并对各组之间的成骨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辛伐他汀实验组的大鼠体质量要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ALP和BGP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表明,2周时实验组新骨明显增加,对照组有少量新骨形成;microCT显示,4周时两组间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体积百分比:实验组〉对照组,骨小梁间距:实验组〈对照组,且差异都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口服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围新骨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种植牙 骨整合 大鼠
  • 简介:目的建立面神经爆炸伤动物模型,并研究面神经爆炸伤特点及相关的全身反应.方法麻醉下分别在距犬面部7、10、15cm处放置雷管,模拟爆轰波致伤效应,在雷管爆炸同时,用滑膛枪发射钢珠弹致伤犬同侧咬肌或颈部以模拟破片致伤.观察动物伤情,并取材检测面神经病理和传导速度改变,分析不同距离条件下全身和局部的创伤效应.结果7cm致伤时动物伤情较重,不能存活较长时间;l0cm致伤时动物经过抢救仍可存活,受伤的面神经干肿胀,外膜不光滑,神经干内弥漫性出血.镜下表现为广泛的神经纤维断裂、坏死,并由大量炎细胞弥散浸润;单纯爆炸、15cm处爆炸复合面部破片或10cm处爆炸复合颈部破片致伤时,局部伤情均较轻.随着创伤的恢复,面神经传导速度也逐渐恢复.结论采用距爆源10cm,咬肌切线伤的致伤条件能最好地模拟爆炸条件对面神经的致伤作用,这种致伤条件接近实战情况,并利于伤后长期观察面神经创伤的预后和转归.

  • 标签: 爆炸伤 破片 切线伤 面神经
  • 简介:目的帮助正畸患者改进口腔卫生。材料与方法接受固定矫治器治疗的30名正畸患者(年龄12~18岁,10名男性,20名女性)参与评价3种牙线Superfloss,Specialfloss及Satinfloss洁牙效果,其中Satinfloss与Megafloss牙线架一起使用。每名患者都依次使用各种牙线,每种使用4星期,最后还有4个星期不使用任何牙线作为对照。在每一个为期4周的使用周期前,将会教给他们新的牙线的使用方法。要求患者每天晚上都要使用牙线.之后再用Oral—BOrthoP-35牙刷及Elmex牙膏刷牙。每隔2周记录第一、四象限每一个牙齿(中切牙到第一磨牙)邻接面的2项指标:PBI(龈乳头出血指数)及改良QHI指数(Quigley&HeinIndex)。并且要求患者填写调查问卷。结果(1)尽管应用Satinfloss和Megafloss的时I可要比另外2种牙线短很多,但是3种牙线的清洁效率并没有显著差异;(2)超过66%的患者更愿意使用牙线架和Satinfloss。结论推荐正畸患者使用Megafloss牙线架结合Satinfloss牙线来进行牙齿邻间隙的清洁。因为它更受患者欢迎,而且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相同的清洁效果。

  • 标签: 正畸医学 Superfloss Specialfloss Satinfloss Megafloss 牙线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显示犬下牙槽神经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犬分别于下牙槽神经离断前后进行磁共振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扫描,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薄层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等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磁共振成像图像重建显示下牙槽神经情况。结果磁共振成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犬下牙槽神经离断前后情况。结论磁共振图像重建可以清楚的显示犬的下牙槽神经.对临床上判断下牙槽神经状况及术中保护下牙槽神经有较大指导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下牙槽神经 下颌骨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自行研制的新型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仿生型改性胶原膜)应用于动物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能力。方法通过模拟牙周炎骨缺损形态在Beagle犬双侧下颌第三、四前磨牙颊侧制作3个大小为5mm×5mm的急性二壁骨袋的骨缺损模型,深达牙面。采用自体对照方法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骨缺损区随机分为3组:胶原膜组、聚四氟乙烯(e-PTFE)膜组、空白对照组,共5只Beagle犬、14个实验部位。术后2、4、8、12周将分别进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BCT)扫描并重建、扫描电镜Ca、P元素微区定量测定。结果该仿生型改性胶原膜具有良好的骨引导和暴露后抗感染能力。术后12周,仿生型改性胶原膜组的新生骨高度、体积与e.胛FE膜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引导的新生骨钙磷比值(Ca/P值)高于空白组及e-PTFE膜组。结论动物实验显示.该新型仿生型改性胶原膜具有良好的提高牙周骨再生能力。

  • 标签: 胶原膜 骨再生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钙磷比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浓度VEGF作用下离体培养小鼠髁突关节软骨的改变,探讨VEGF对离体培养小鼠髁突骨关节炎的直接影响。方法:取4周龄C57雄性小鼠髁突126个,随机分为21小组,每组6个。加入不同浓度(100ng/mL、500ng/mL、1μg/mL、2μg/mL)的VEGF进行离体培养。在不同的时间点(1、2、4、7d)获取样本后.采用H-E染色、番红O快绿复合染色观察样本髁突的形态结构,并通过Mankin评分评价样本软骨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样本中VEGFR2、MMP9、MMP13、TRANCE的表达。采用SPSS2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与不作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VEGF离体培养的实验组小鼠髁突软骨结构破坏,肥大细胞增生。番红O快绿复合染色显示,与未加入VEGF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髁突蛋白多糖含量降低.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对番红O快绿复合染色采用Mankin评分系统评分,结果表明,不同VEGF刺激时间组内,随着浓度的增高,Mankin评分增高,差异显著(P〈0.05)。不同VEGF浓度组内,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Mankin评分增高,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离体培养时加入VEGF的实验组,VEGFR2、MMP9、MMP13、TRANCE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结论:在离体培养条件下,VEGF可直接引起小鼠颞下颌关节发生骨关节炎。

  • 标签: 小鼠髁突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 离体培养
  • 简介:生物活性玻璃(Bioglass,BG)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的骨替代材料,突出特点是具有成骨迅速,不仅可以和骨组织结合,还可以和软组织结合.在牙周病骨缺损、牙槽骨重建以及听骨链重建等临床应用方面获得很高的成功率,本文就BG的成骨作用、成骨机制、性能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生物活性玻璃 实验 骨替代材料 研究进展 牙周病 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腭骨外固定两维牵张器在腭裂修复中关闭骨裂隙和后退腭骨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并制作两维硬腭骨牵张器,在离体犬颅骨模型上制造人工腭裂模型,根据机械移动原理和牵张成骨原理,在硬腭后部设计2块可相对移动的转移盘,在一定范围内使骨块向内和向后移动,进行两维牵张成骨,并进行了手术模拟。结果:研制的两维缝牵张器可将转移盘前后方向移动16mm,近中方向左右各移动4mm,牵张器固定牢靠,转运盘稳定,牵张控制准确,在离体模型上可实现关闭裂隙、后退硬腭的设计要求。结论:设计的外固定两维牵张器可以向后、内牵张腭骨,从而达到关闭裂隙和硬腭后退的目的。

  • 标签: 外固定牵张器 牵张成骨 腭裂
  • 简介:利用药物加速正畸牙移动以缩短疗程,作者们已另有报导。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如何缩短维持期是缩短正畸疗程的课题之一。本文为探索中药缩短兔牙维持期的动物实验。选用2kg兔24只随机分为五组。三组用药,一组用蒸馏水,一组为对照组。当兔下中切牙在矫治力作用下分开后,分别安装固位装置,并注射药物及蒸馏水隔天一次,持续一周后,去除维持装置,观察其复位情况,结果显示骨碎补注射组,复位距离为,而对照组为。处死动物后,取下颌制成组织切片观察,注射药组,牙槽骨表面新生骨小梁丰富,成骨细胞增生活跃,牙周纤维数目明显增加,排列整齐,血管反应明显,而对照组,新生骨小梁很少或无,成骨细胞增生不明显,牙周数目未见增多,血管反应亦少。

  • 标签: 骨碎补 局部注射 矫治后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