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生物力学是研究组织或器官的力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学科,对研究眼科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诊疗具有重要作用。眼球是一个封闭的近似球体的器官,眼球内外的每一组织都有一定张力,而且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眼内外及球壁某一局部组织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眼球某一区域组织的生物力学或功能的改变。随着生物力学的方法增多,大家越来越重视对眼部组织生物力学的研究,达到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如使用胶原交联增强角膜的强度,防治圆锥角膜或扩张性角膜疾病;又如后巩膜加固术增强巩膜力学的方法来治疗或预防高度近视等。对眼外肌、角膜、巩膜、虹膜、晶状体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是目前热点,本文就目前眼部生物力学的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 标签: 生物力学 眼外肌 角膜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 简介:教育能够改变个人的生活,促进社会的变革。儿童在学校学习成绩的好坏,与他们的健康水平,包括视觉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反过来又影响到儿童未来的生活质量与经济生产力。学校的眼睛健康项目给上学儿童们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使他们能拥有全面的眼睛健康服务。

  • 标签: 学校 眼保健 生活质量 眼睛健康 学习成绩 健康水平
  • 简介:目的分析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晚期青光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9例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其选择的术式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与参照组44例)。对治疗组与参照组患者分别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浅前房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参照组(29.55%),且χ~2=6.14,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眼压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示为8.89%,参照组为25.00%,前者低于后者(χ~2=4.1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晚期青光患者而言,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并能够将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与眼压进行有效地降低,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硅油和重硅油两种眼内填充物对兔视网膜电生理的中长期影响。方法:选用标准家兔28只,右眼为术,随机分成3组,A组12只,B组12只,C组4只。A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硅油组;B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重硅油组;C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填充平衡盐溶液组。对实验动物术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段测得的视网膜后极部厚度、眼压及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A、B组及对照C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得的术眼压经过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组经两两比较,在术后第24wk时经OCT测得的术视网膜后极部厚度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第24wk时术ERG的b波振幅均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硅油或者重硅油在作为玻璃体腔内填充物后,对兔术后眼压中长期内的影响无明显差别;重硅油在填充后对兔视网膜视觉信息传导功能的负面影响,导致视网膜变薄的程度要明显大于普通硅油。

  • 标签: 硅油 重硅油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压 视网膜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年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内压、视力情况、滤过泡形成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眼内压上,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裸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上,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微小型、缺如型、包裹型、弥漫扁平型滤过泡形成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切口相比,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合并白内障疗效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眼内压,促进视力恢复。

  • 标签: 切口 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眼压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治疗的86例(86)原发性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43例(43)。观察组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眼压、视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眼压、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与房角分离术联合应用有助于控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眼压,提升患者视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 标签: 超声乳化术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视功能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术后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54例(72)青光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上象限或颞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65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7视力不变。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眼压(13.40±3.56)mmHg。功能性滤过泡保留完整,未见瘢痕化及渗漏。结论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青光术后白内障患者操作简单,视力提高明显,术后并发症少,眼压控制稳定。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 人工晶体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并总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科确诊并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30例30晶状体溶解性青光,观察并记录其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视力恢复良好,有6视力在0.1-0.5,占20.0%,24视力在0.6-0.8,占80.0%,矫正视力在1.0及其以上的有6,占20.0%;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时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后均无严重影响眼压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溶解性青光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