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言语语言康复教学模式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有效运用实验为例,说明言语语言康复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可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互为支撑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教师的复合型技能培养和构建符合校情校本运作模式。

  • 标签: 医教结合 言语语言 康复技术 新模式
  • 简介:语言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包括听说读写4种形式.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丧失了获得语言的自然途径,导致不同程度的语言沟通障碍,严重影响听障儿童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语文教学是促进儿童语言、思维发展和沟通交往能力的关键,是学校教学各阶段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针对听障儿童开展系统有效的教学任务,强化语言学习能力,让其尽早回归主流社会,是教师不断探索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 标签: 低年级听障 例分析 儿童集体
  • 简介:近年来,我国儿童脑瘫的患病率达2.27‰~5.06‰.脑瘫儿童伴发言语障碍的比例高达52.7%~75%.言语障碍作为脑瘫儿童常见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脑瘫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是影响其融入社会的重要因素.在学龄脑瘫儿童的言语康复教育中,贯彻“医结合”模式,将脑瘫儿童的发音器官功能障碍康复与发音教育相结合,将很好地促进其言语功能的发展.口部运动治疗即是将发音器官功能障碍康复与发音教育相结合的典型方法之一.

  • 标签: 课例 个别化唇 儿童个别化
  • 简介:目的利用声学语音技术比较分析常见类型的运动性构音障碍在较短时间内(2N)康复治疗前后的效果。方法选择脑血管病后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30例,其中痉挛型12例,弛缓型8例,共济失调型9例,混合型1例,接受2周共10次的构音障碍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在深呼吸下持续发/a/音的平均最长发声时间、平均发声频率及平均发声强度,采用Kay电脑语音工作站CSL-4500型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各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的效果。结果不同类型构音障碍在发声参数上不同,其中痉挛型与弛缓型平均发声频率有显著差异(P〈0.05),痉挛型与失调型平均最长发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驰缓型与失调型平均最长发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所有构音障碍患者的发声强度都有显著提高(P〈0.01),发声时间和频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发声强度变化显著(P〈0.05),弛缓型构音障碍患者最长发声时间变化显著(P〈0.05),失调型构音障碍患者发声强度及发声时间都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基础的呼吸与发声训练在短期内对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发声强度的提高有明确效果;不同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声音参数变化差异明显,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治疗策略;不同类型运动性构音障碍在声音参数上有显著差异,为运动性构音障碍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 标签: 运动性构音障碍 发声时间 频率 强度
  • 简介:唐氏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是一种染色体疾病.1846年,Sequin首先报告此症.在新生儿的普查中,国外发病率为0.32‰~3‰,国内为0.56‰~0.64‰,男女比例约为3∶2.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低下、体格发育迟缓和特殊面容,其体征多样,许多器官组织都有异常,其中言语障碍最为常见.言语的产生需要经过呼吸、发声、共鸣、构音、语音5部分器官的协同运作.其中,呼吸系统是言语产生的动力源,为言语的产生提供能量;发声系统是言语产生的振动源,它直接影响说话者声音大小和音调高低.由于唐氏综合征儿童生理因素的影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语问题.

  • 标签: 课例 唐氏综合征 个别化言语
  • 简介:本文概述了我国聋校语言教学的现状与制约因素,提出面对聋校语言教学的挑战,应打破以学习语言知识代替发展交往语言的传统教学体系,建构缺陷补偿、特殊途径的教育及语言实践为依托的改革构思。

  • 标签: 聋校 语言教学 语言实践 改革
  • 简介:目的:探讨语调听觉法对听障儿童听觉能力与语言能力发展的效果。方法对1例语调异常的听障儿童实施针对性训练,从单字调、双字调、三音字调组合等方面对比分析个案干预前后的康复效果分析。结果个案从研究初期语调异常到训练6个月后单字调正确率到91%,双字调达到90%,三字调达到83%,句子正确率达到75%。结论语调听觉法强调情境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偏重语音超语段特质的辨识与模仿,训练时同时注重听说练习,该方法是语音矫正简便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语调听觉法 听障儿童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