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老年Ⅱ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创性正压通气的监测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56例老年Ⅱ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参数值变化;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助于老年Ⅱ呼吸衰竭患者NIPPV治疗顺利开展,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 标签: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性正压通气 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蒿属花粉分布及对过敏性鼻炎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我院工作人员2017年3月-2018年9月在我市城区进行选点,对蒿属花粉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对180例蒿属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发病季节进行了调查,对其均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对其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我市城区蒿属花粉飘散高峰期为8-10月份;蒿属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发病季节与蒿属花粉播散的高峰期时间相吻合;患者气道反应性与血清ECP水平的变化一致,并且还与蒿属花粉浓度存在密切的相对应关系。结论蒿属花粉是我市城区秋季主要致敏花粉,对蒿属花粉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对防治与蒿属花粉相关过敏性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 标签: 蒿属花粉 过敏性鼻炎 气道反应性 影响 分析
  • 简介:疱疹顿挫面瘫同亨特综合征一样,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面神经所致,多为潜伏在膝状神经节的VZV病毒再次复活感染。表现为急性周围性面瘫,耳、舌、咽等部位的剧烈疼痛,伴有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但不出现疱疹,所以在临床中常常被误诊为贝尔面瘫。而其不论是病因、发病机制还是治疗及愈后方面与贝尔面瘫都不同,临床中常常耽误治疗,影响患者的愈后。本文就疱疹顿挫性面瘫在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愈后等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以引起耳鼻咽喉科医师对此类疾病的关注。

  • 标签: 疱疹顿挫性面瘫 贝尔面瘫 亨特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阴道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护理。方法我院对13例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行TVT术。术前充分准备,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腹内压升高的诱因;术后密切观察,预防出血和感染。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痊愈,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术前准确避免引起术后腹内压升高以及术后密切观察预防出血和感染在TVT术的护理中至关重要。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无张力尿道悬吊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瘢痕灸、瘢痕灸配合点刺放血、口服西药治疗恢复期Bell氏面瘫,在改善面肌功能、促进面神经恢复的不同疗效。方法本课题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中、重度恢复期Bell氏面瘫患者分为瘢痕灸、瘢痕灸配合点刺放血、西药组。参照Portmann简易评分标准、国际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盲法评定各组治疗前后面肌运动功能,统计积分。以尼莫地平疗效评分法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无瘢痕灸配合点刺放血治疗恢复期Bell氏面瘫,R1潜伏期缩短、NCV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加(P<0.01)具有显著意义。结论瘢痕灸配合点刺放血治疗恢复期Bell氏面瘫,在改善面肌功能、促进面神经恢复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无瘢痕灸 点刺放血 恢复期Bell氏面瘫
  • 简介:单纯语言障碍(specificlanguageimpairment,SLI)是指个体语言功能发展受限,这种语言缺陷并非由听力缺陷、智力损伤或神经损伤引起。本研究介绍了单纯语言障碍儿童的语言特征、社会情绪行为和信息加工特征,以及单纯语言障碍研究的趋势。

  • 标签: 单纯型语言障碍 社会情绪行为 加工速度
  • 简介:目的比较痉挛脑瘫儿童与普通儿童口腔共鸣的差异,探讨痉挛脑瘫儿童KI腔共鸣异常的特征。方法以学龄前痉挛脑瘫儿童和普通儿童各15例为实验对象,采用实时言语测量仪采集提取两组儿童/a/、/i/、/u/发音平稳段的第一、二共振峰(F1、F2),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儿童/a/F1、/a/F2比较显著性差异(P〉0.05);/i/F,有显著性差异(P〈0.05);/i/F2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u/F1显著性差异(P〉0.05);/u/F2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痉挛脑瘫儿童易出现口腔共鸣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后位聚焦;/i/F2、/u/F2值可为脑瘫患儿口腔共鸣障碍的评估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痉挛型脑瘫儿童 口腔共鸣
  • 简介:目的评价创通气对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血氧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本院收治患有急性心力衰竭并呼吸衰竭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手段,观察组2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创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以及血氧状态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氧状态、脑利钠肽以及心率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的症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治疗安全系数,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加推广。

  • 标签: 无创通气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血氧状态 临床效率 治疗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胆脂瘤中耳炎的听力特点,为临床干预胆脂瘤中耳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6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术前纯音听阈临床资料,结合听骨链破坏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中男性84耳,女性72耳,平均年龄32.98岁(6~78岁),听力损害在不同性别、年龄、民族、病程中差异显著性(P〉0.05);不同频率之间的骨导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听骨链破坏在不同性别、年龄、民族中差异显著性(P〉0.05),听骨链破坏程度在不同病程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胆脂瘤中耳炎病例中,不同频率间的骨导听力损失不同,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病程越长,听骨链破坏越严重。

  • 标签: 胆脂瘤 中耳 听力损害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度和极重度非综合征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了解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为临床防聋治聋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179例非综合征聋患者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rRNA基因中9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同时结合耳聋病因问卷调查、纯音听阈测试、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声导抗、颞骨CT检查.结果179例患者中,7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检测基因位点突变,其中3例同时携带二个基因突变:①42例存在GJB2基因突变,其中:176del16位点纯合突变1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位点纯合突变17例、单杂合突变9例;299delAT位点纯合突变0例、单杂合突变2例;235delC/299delAT复合杂合突变7例,235delC/176del16复合杂合突变4例.②37例存在SLC26A4基因突变,其中:2168A〉G位点单杂合突变4例;IVS7-2A〉G位点纯合突变13例,单杂合突变17例;2168A〉G/IVS7-2A〉G复合杂合突变3例.③3例存在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其中2例1555A〉G位点均质突变,1例1494C〉T位点均质突变;④GJB3基因突变.在基因水平,明确诊断遗传性聋者48例,占26.80%,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31例,占17.32%.结论GJB2、SLC26A4突变是安徽地区重度和极重度非综合征聋患者主要突变形式、其次是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通过筛查可以明确部分非综合征聋的病因,可以为患者及其家族成员提供准确的遗传咨询和指导,为再次生育家庭提供产前诊断,从而为防聋治聋提供帮助.

  • 标签: 耳聋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线粒体12SrRNA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对CO2激光在早期声门喉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临床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11年12月-2014年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行CO2激光治疗的60例早期声门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后8例复发,复发率为13.3%(8/60)。其中,T1a病变3例,复发率为11.5%(3/26),T1b病变3例,复发率为20.0%(3/15),T2病变2例,复发率为20.0%(2/10),组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χ2=0.180,P>0.05);21例患者肿瘤浸润至前联合,有7例复发,复发率为33.3%(7/21);39例患者肿瘤未浸润至前联合,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5.1%(2/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3,P<0.05)。结论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喉癌疗效安全可靠,对发音功能保留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O2激光 早期声门型喉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声门喉癌患者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56例早期声门喉癌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基本等同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声门喉癌患者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能够有效治愈患者的疾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痊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早期声门型喉癌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研究一例Waardenburg综合征Ⅳ(WS4)散发病例患儿的分子遗传学病因,丰富该致病基因突变谱,为WS4遗传咨询提供新的证据,并对该综合征相关的SOX10基因所有无义突变进行文献回顾和总结。方法收集一个WS4患儿的详细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获取血样,对包括SOX10、EDNRB、EDN3在内的172个先天性巨结肠及综合征相关基因进行二代测序,并用聚合酶链反应针对可疑致病突变进行扩增及Sanger测序验证,应用GeneTool软件及生物信息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数据。结果发现患儿SOX10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一杂合义突变(c.838G〉T,p.E280X),父母均表现正常且未发现有该突变。结论发现一新的SOX10基因致病突变,丰富了致WS4的SOX10基因突变谱,并为父母提供再生育患儿的风险评估及必要的产前诊断咨询。

  • 标签: Waardenburg综合征Ⅳ型 SOX10无义突变 目的基因测序 遗传咨询
  • 简介:目的分析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临床及遗传学表型,并筛查常见耳聋致病基因。方法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听力学检测,完成该湖南籍耳聋家系的临床资料采集,绘制家系遗传图谱,分析其听力学及遗传学特征,对最常见的GJB2,SLC26A4和12SrRNA共3个耳聋基因八个位点以及线粒体DNA全组序列进行初步筛查。结果该家系共5代,现存家系成员35人,耳聋患者10人,除两人发病较晚,余均为自幼发病,听力曲线呈盆覆,造成部分言语功能障碍,进展性加重,起初为中频受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后逐渐累积高低频,表现为全频听力损失,发展为重度-极重度耳聋。对候选致病基因突变筛查,未发现致病突变。结论该耳聋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进一步将通过新一代测序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其致病基因进行探索。

  • 标签: 家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耳聋
  • 简介:目的探讨Waardenburg综合征Ⅱ中国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Ⅱ中国家系详细的临床资料并绘制家系圈谱,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取血样。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ITF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在ABI3100自动测序仪上进行正反向测序,利用GeneTool软件及遗传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数据。结果Waardenburg综合征Ⅱ临床表现变异较大,不是所有的患者均满足Waardenburg综合征Ⅱ的诊断标准,眼睛色素分布异常(蓝虹膜)和正常的内眦间距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表型特征。MITF基因第1,7号外显子在两个隶系中分别检测到一个错义突变和一个缺失突变,50例正常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这两种突变。结论本文对两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Ⅱ家系做出分子水平的基因诊断,其详细的临床资料有助于对该综合征的进一步认识;新的基因突变位点不仅丰富了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而且为更好地了解MITF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 标签: WAARDENBURG综合征 遗传性耳聋 MITF基因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研究WaardenburgSyndrome(瓦登伯格综合征)Ⅱ一个家系病例的分子病因,丰富对Waardenburg综合征Ⅱ(WS2)的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的认识。方法采集1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Ⅱ家系,问卷式调查留取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先证者及一级亲属血样。提取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MITF、SNAI2、EDNRB、EDN3、SOX10、PAX3基因编码区全部外显子,在ABI自动测序仪上双向测序,利用GeneTool软件及生物信息学网站判读分析数据。结果在一个Waardenburg综合征Ⅱ家系中未找到已知WS2相关基因MITF、SNAI2、EDNRB、EDN3、SOX10、PAX3的病理性突变。结论Waardenburg综合征Ⅱ还存在新的致病基因,下一步需要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本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研究。

  • 标签: 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 基因诊断 遗传咨询 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