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学业不良儿童声调双耳听能力特征。方法采用自编材料对小学三年级学业优良和学业不良儿童声调双耳听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学业不良儿童双耳声调听能力显著低于学业优良儿童;②在声调听材料中,有意义材料听具有右耳、左脑效应,而无意义材料则没有明显半球优势;③学业不良儿童双耳听无意义材料时,四声最容易,一声、二声其次,三声最难;而听有意义材料时,则一、三、四声较容易,二声最难。结论教师应采用恰当训练措施帮助学业不良儿童提高双耳听能力,增强其听处理能力,最终提高其学业成绩。

  • 标签: 学业不良儿童 声调 双耳分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诊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患者40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优质护理组200例和常规对照组200例,优质护理组接受门诊诊优质护理,常规对照组接受门诊诊常规护理。结果优质护理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提高了就诊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构建了和谐护患关系。

  • 标签: 优质护理 门诊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8例行预防T肠造口术病人观察术后回访,总结了该新治疗方法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我科28例急性肠梗阻超低位直肠癌行预防T肠造口术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给予健康宣教、造口护理出院指导。结果2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1.2天。1例回肠造口行临时缝合闭合后粪便自造口漏出,经凡士林纱布覆盖压迫后痊愈。1例出现轻度造口周围皮炎,经造口治疗师及时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对急性肠梗阻超低位直肠癌行预防T肠造口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能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肠造口术 腹壁 护理
  • 简介:颈胸部各种创伤、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造成气管狭窄后天性气管狭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应用机械呼吸疗法,这种原因所引起气管狭窄也日渐增多。气管狭窄为不可逆转、进行加重病变,唯一有效治疗方法外科手术切除狭窄组织,恢复气管管腔通气。因为病程进行加重,也有骤然发生气管完全梗阻危险,所以手术宜尽早进行。

  • 标签: 气管狭窄 气管切开 治疗方法 T形管 外科手术切除 进行性加重
  • 简介:答:甲状腺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这一并发症一直被普外科或基本外科医师自己谅解为难以避免。而实际上,在头颈外科专业医师手中可以避免。喉返神经损伤虽然不是大并发症,但患者会声音嘶哑,吞咽有时呛咳,咽喉部长期不舒服等症状。手术医师应该体贴患者,力求避免。普外科医师擅长于腹部手术,对颈部手术不熟悉(因为患者少)。我曾经对普外科医师说过,要么成立颈部外科亚专业,要么放弃颈部手术。

  • 标签: 甲状腺再次手术 喉返神经损伤 解剖 操作 外科医师 颈部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采用1期转蒂Z皮瓣结合2期植皮法在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中听力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10年1月间,110例确诊为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病例,分为纵行切口组(24例)和Z皮瓣组(86例)。所有病例按Schuknecht畸形型,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根据术中听骨链情况行Ⅰ-Ⅲ型鼓室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畸形型、听力结果、鼓室成形术式;并对两组近期、远期听力学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纵行切口组比较,Z皮瓣组术前听力水平、畸形乳突气化分类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近期听力,无论提高10dBHL以上或提高30dBHL以上,纵切口组Z皮瓣组近期听力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远期听力效果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Z型皮瓣组近期远期听力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详尽耳畸形程度判定、术中对有效中耳传音结构最大程度保护经乳突外耳道联合径路、1期转带蒂Z皮瓣结合2期植皮法具有良好优势,能结合其它方法优点,在经过合理选择病例中联合应用,获得较好远期听力重建效果。

  • 标签: 耳畸形 联合径路 Z形皮瓣 听力重建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评估三影像容积重建技术(three-dimensionalvolumerenderedcomputertomography,3D-CTVR)在耳硬化症听骨链畸形/中断传导耳聋病例中对听骨完整病理状态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治疗36例(耳)病。所有病例外耳道正常、鼓膜完整、传导耳聋、A型鼓室曲线、盖莱试验阴性,病史为自幼渐进听力下降。所有病例术前行CT检查并进行CTVR重建。根据影像,按照3法评判原则,选择手术相关听骨链重要部位为评判内容,以术中所见为标准,以平片(轴位和冠状位)为对照,对3D-CTVR影像显示听骨重要部位图像显示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D-CTVR重建影像能够直观显示听骨链完整病理状态;对镫骨上结构镫骨上畸形显示手术实际相比P值大于0.05,较平片(P=0.00)能够更好反应实际情况。结论3D-CTVR能够很好显示听骨链完整听骨重要部位,对听骨精细结构显示优于平片,二者结合更切合临床实际,这一技术为听骨链完整耳硬化症和听骨链畸形/中断提供了更为可靠客观鉴别诊断方法。

  • 标签: 耳硬化症 三维容积重建(3D-CTVR) 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A码识别对改进消化内科病房输液护理工作质量应用效果。方法将二条码技术管理PDA相结合,应用于临床患者输液信息识别,通过问卷调查医护人员接受度,对新工作模式进行效果评估。结果使用PDA码识别可以显著减少花费在输液护理上工作时间,可以被临床护理人员广泛接受,在更换药液核对时间和临时输液处理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A码识别在临床输液护理工作中应用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二维条码 个人数码助理 输液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成像技术在埋伏牙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4月一年间我院口腔科埋伏牙患者26例行多排螺旋检查,通过成像技术,显示埋伏牙本身形态、走向、位置周围组织关系,手术中所见比较,检验其诊断符合率。结果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三重建技术,26例患者共显示埋伏牙28枚,三重建技术清楚显示埋伏牙形态、位置、走向,周围组织结构关系,26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术中所见与我科多排螺旋CT、三重建所示情况基本一致。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重建CT分析慢性化脓中耳炎(chronicsuppurativeotitismedia,CSOM)患者咽鼓管解剖,结合咽鼓管测压结果分析CSOM患者咽鼓管特点咽鼓管功能相关。方法收集CSOM患者60例(68耳),其中行咽鼓管测压检查示咽鼓管功能不通33耳,为不通组;咽鼓管功能通畅35耳,为通畅组。正常对照组6例(12耳)。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分别行颞骨静态Valsalva后CT扫描,并作咽鼓管三重建,测量并比较三组软骨部全长、静态下软骨部开放区域、Valsalva后软骨部开放区域、软骨段骨段之间角度。结果CSOM患者咽鼓管畅通组不通组均较对照组全段软骨短(F=4.771,P=0.001),静态咽鼓管软骨段开放长度短(F=5.110,P=0.008),Valsalva后软骨开放长度短(F=5.214,P=0.008),但咽鼓管畅通组不通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咽管软骨段骨段之间角度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7%CSOM患者存在咽鼓管骨段结构异常。结论CSOM患者咽鼓管全段软骨、静态开放、Valsalva后开放长度均短,且部分存在咽鼓管骨段结构异常。咽鼓管三CT重建可直观显示咽鼓管异常结构软骨段开放情况。

  • 标签: 咽鼓管 三维重建 中耳炎 声导抗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浓度聚酮碘液冲洗鼻腔药物效果病人舒适度。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慢性鼻窦炎患者100例,其中急性发作68例,观察组、对照组各随机取5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300ml、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用鼻腔冲洗器进行冲洗(鼻腔冲洗器由北京华声医学科技开发公司生产);观察组采用现配0.25%聚酮碘液100毫升进行瑜伽吐纳式(鼻吸口吐)冲洗。两组都反复操作3-5次,对照组每天两次,观察组每天一次,每位病人根据病情好转程度决定冲洗天数,观察病人药物疗效反应。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用0.25%聚酮碘冲洗液冲洗有较高疗效,可减少冲洗次数,提高病人舒适度。

  • 标签: 0.25%聚维酮碘液 鼻腔冲洗 疗效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重建在齿状突骨折中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本院于2013年01月~2015年02月收治28例齿状突骨折患者,对其分别进行X线检测和多层螺旋CT检测工作,对比两种不同检测方式齿状突骨折检测率。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检测方式齿状突骨折检测率为96.43%,X线诊断检测方式齿状突骨折检测率为7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开展检测工作后,其骨折检测率明显提升,能够及早实现诊断和预防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齿状突骨折
  • 简介:目的:探索眼部运动时,面部相关联部位运动特点,为评价周围面瘫时面部联动提供参考。方法健康志愿者22人(45-60岁),利用自行设计“基于运动捕捉面部运动三动态定量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用力抬眉”“用力闭眼”两个表情动作中,面部相关标记点运动,使用移动距离(Smax)运动速率(Vmax)两个参数描述其运动。结果1.“用力抬眉”动作,眉弓点左9.75mm,24.11mm/s,右10.14mm,25.87mm/s;除眼周标记点外,余标记点均有运动,移动距离为3.65mm至4.46mm,鼻唇沟点运动速率明显大于其他标记点,左60.60mm/s,右62.70mm/s。口角点、鼻唇沟点运动距离、速率眉弓点对应参数间线性相关关系强。2.“用力闭眼”动作,上眼睑点移动距离和速率最大,左10.56mm,87.68mm/s,右10.54mm,81.83mm/s。除眼周标记点外,余标记点均有运动,移动距离1.58mm至1.92mm,运动速率分布于11.40-14.76mm/s。口角点、鼻唇沟点运动距离、速率上眼睑点相关参数线性相关关系差。结论健康人进行眼部主动运动时,会引起面部其他标记点发生运动,其获得最大距离、最大速率时间一致,用力闭眼动作中运动幅度最大点在口角点,用力抬眉动作速率最大点在鼻唇沟点,运动距离最大点在下唇中点。

  • 标签: 表情运动 相关联运动 三维 定量 健康志愿者 面神经
  • 简介:目的:定量描述口部运动时,与其相关联面部标记点运动,以探索评价面瘫、面肌联带运动定量新方法。方法健康志愿者22人(45-60岁),利用“基于运动捕捉面肌运动三动态分析系统”,采集“用力示齿”、“向右上拉口角”、“向左上拉口角”、“微笑”四个表情动作时,面部相关联标记点(眉弓点、上下眼睑点、内眦点、外眦点)运动,以最大移动距离(Smax)和最大速率(Vmax)两个参数描述。结果1.口周运动为主表情动作中,面部其他部位标记点均有运动,且位于口周标记点在某一表情运动中其达到Smax或Vmax时间分别是一致2.“用力示齿”动作:Smax下眼睑点(左3.93mm,右4.15mm)>外眦点>上眼睑点>眉弓点>内眦点(左1.59mm,右1.53mm);Vmax眼睑点左上(42.643mm/s)>余眼睑标记点(31.58mm/s-37.62mm/s)>外眦点>眉弓点>内眦点(左11.71mm/s,右11.09mm/s)。3.“微笑”动作:SmaxVmax上眼睑点(左3.05mm,36.14mm/s;右2.53mm,28.90mm/s)>下眼睑点>外眦点>眉弓点>内眦点(左0.69mm,7.22mm/s;右0.77mm,7.80mm/s)。4.“向右上拉口角”动作,SmaxVmax外眦点下眼睑点右侧明显大于左侧,内眦点右侧略大于左侧,上眼睑点、眉弓点左侧略大于右侧。5.“向左上拉口角”SmaxVmax外眦点、上眼睑点、下眼睑点左侧明显大于右侧,余标记点左侧略大于右侧。结论健康人进行口部运动时,会引起面部其他部位标记点发生相关联运动,其达到Smax或Vmax时间分别是一致。在同一表情动作中,上、下眼睑点外眦点Smax、Vmax大于内眦点、眉弓点。SmaxVmax较小值出现于“微笑”动作内眦点;较大值出现于“用力示齿”动作下眼睑点。“向左上拉口角”动作同侧面部标记点SmaxVmax均大于对侧相对称部位标记点。表�

  • 标签: 表情运动 相关联运动 三维 定量 健康志愿者 面神经
  • 简介:言语测听和纯音测听一样,听力学最基本、最重要测试手段^[1]。它既可在临床诊断中纯音听力图相互验证,提供患者言语听敏度信息,又能够评估患者在言语察觉、分辨、识别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 标签: 言语测听 计算机辅助 中文 纯音听力图 纯音测听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高强度脉冲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功能及耳蜗结构变化,探讨用于毛细胞再生研究噪声聋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方法健康成年白色红目豚鼠50只,雌雄不限,体重250~300g。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10只,噪声暴露组40只。给予脉冲噪声(压力峰值为175.0dBSPL,脉宽0.25ms,间隔时间20秒)连续暴露200次。于噪声暴露前暴露后1周、4周、8周检测听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ABR),毛细胞计数及耳蜗铺片免疫组化观察耳蜗结构变化。结果高强度脉冲噪声暴露后1周,40只豚鼠中有21只(52.5%)双耳各频率ABR阈值≥95dBSPL。继续观察至噪声暴露后4周8剧,ABR阈值没有恢复,1周、4周、8周各频率ABR阈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毛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噪声暴露敛极重度聋后1周,内毛细胞平均缺失率为91.4%,外毛细胞平均缺失率为97.2%。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显示,噪声暴露致聋后1周,内、外毛细胞胞核大部分缺失,内毛细胞内侧外毛细胞外侧支持细胞胞核存存。结论高强度脉冲噪声暴露可造成豚鼠极重度感音神经聋,耳蜗毛细胞广泛缺失且无法内行恢复,而支持细胞夫部分仔留,进行毛细胞再生研究理想动物模型。

  • 标签: 脉冲噪声 豚鼠 耳蜗 毛细胞 ABR
  • 简介:糖尿病,以高血糖症为特征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全球有3.47亿糖尿病患者,至2030年将成为全球第7大死亡率疾病。美国糖尿病协会根据导致高血糖机制不同,可分型为: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障碍而导致缺乏有效胰岛素分泌,多于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过去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而造成相对胰岛素缺乏,多见于成人肥胖人群。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听力损失 高血糖症 美国糖尿病协会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缺乏
  • 简介:目的建立豚鼠分泌中耳炎动物模型.方法20只豚鼠均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将0.1ml灭活肺炎链球菌悬浮液注入豚鼠鼓室内,5天后耳内窥镜下观察鼓室积液情况,检测反应阈,了解光镜下咽鼓管组织形态变化.结果20耳中有14耳出现鼓室积液,光锥消失.反应阈由14.00±3.08dB提高至45.00±5.67dB,光镜下咽鼓管黏膜面有无结构红染物覆盖,杯状细胞增多,胞质胞核深染.结论灭活肺炎链球菌悬浮液注入豚鼠鼓室内制造豚鼠分泌中耳炎动物模型切实可行.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豚鼠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对分泌中耳炎(otitismediawitheffusion,OME)大鼠中耳微环境中核转录因子nucleartranscriptionfactorskappaB,NF-κB)T辅助细胞(Thelpercell,Thelpercell)Th2-11hl细胞免疫平衡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OME模型组(A组)、IL-18干预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各6只(12耳)。A组和B组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腹腔注射致敏后以OVA耳内激发制成OME模型,c组耳内激发以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替代OVA。IL-18干预组大鼠,于OVA全身致敏及耳内激发同时,在第12、7、8、15、16d给予重组大鼠IL-181μg加生理盐水0.2ml腹腔注射,对照组和OME模型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替代IL-18。采用HE染色切片观察各组大鼠中耳炎症细胞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中耳黏膜和骨髓腔中IL-4、IFN-γ、NF—KBp65表达。结果B组中耳Thl型细胞因子IFN-γ含量较A组明显增高(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含量较A组稍有增高(P,0.05),A组和B组IL一4含量均明显高于c组(P〈0.05);Th2fFhl比值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比值明显高于C组(Pc0.05);NF-κBp65蛋白在中耳黏膜和骨髓腔中表达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c0.05),B组NF-κBp65阳性细胞比率明显多于A组(Pc0.05),而A组明显多于C组(P〈0.05)。IL-18干预后OME大鼠中耳微环境中编码炎症介质基因表达转录因子NF-κB活性明显增强,Th细胞过度活化,细胞因子过度分泌,其中IFN-γ合成显著增高,而IL-4合成也出现一定程度增高,虽然一定程度上纠正了OME大鼠中耳微环境中Th2/Thl免疫偏移,但是中耳变应炎症并未得到根本缓解。结论IL-18对Th1和Th2细胞存在双向调节作用参与OME大鼠中耳变应炎症反应:一方面,刺激Thl细胞�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白细胞介素18 免疫反应 T辅助细胞 核转录因子
  • 简介:目的探索不同f2/f1比值对DPOAEs幅值影响,寻找最佳测试参数,以得到最大DPOAEs测值.方法对12例(24耳)正常青年人进行不同f2/f1比值条件下DPOAEs幅值测试.结果当f1/f1=1.220时,DPOAEs幅值最大(P<0.05或P<0.01).当f2/f1=1.232时,除了f2=2002Hz处以外,其DPOAEs幅值f2/f1=1.220时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f2/f1DPOAEs幅值均较低,多数测值f2/f1=1.220时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f2/f1=1.220~1.232时,DPOAEs测值最大,此范围为最佳测试参数值.

  • 标签: f2/f1比值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听力正常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