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听性脑干反应(ABR)由于其客观性、无创、不需受试者主动配合、不受镇定剂影响等优点.已被作为一种可靠的听力检测工具.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及特殊人群的听力评估。然而人们大多进行气导ABR测试来获取大概的气导听力.但其结果不能区分听力损失的类型。尤其对于那些不能很好配合纯音测听的人群,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和中耳炎的患儿、智力缺陷人群.确定其听力损失类型一直存在一些阻碍。因此,骨导ABR的检测对于这部分人群就显得尤其重要,但其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本文就骨导ABR的机制、方法和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听性脑干反应测试 骨导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 ABR测试 部分人群 听力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在鼻腔手术中联合应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大及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91例伴下鼻甲肥大及变应性鼻炎的鼻中隔偏曲或鼻息肉患者,行鼻中隔成形术或鼻内镜下鼻息肉摘除加筛窦开放术后,其中62例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消融组),29例未行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价鼻塞的主观感觉。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疗效评定标准判断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结果:消融组术前鼻塞VAS评分左、右侧分别为(89.5±8.7)%和(90.3±10.5)%,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等离子 手术中 联合 鼻腔 疗效评定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耳内镜下鼓膜打孔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和/或下鼻甲消融术/功能性鼻内镜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并发症,优势及复发率。资料与方法分析研究156例病史超过3个月,由腺样体肥大和慢性鼻-鼻窦炎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所有病例针对病因先行鼻内镜下等离子腺样体和/或下鼻甲消融术/功能性鼻内镜术,研究组(78例)患者同期行等离子鼓膜打孔术,对照组(78例)行鼓膜置管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术后1周、1月、3月及6月时的检查结果作对比,研究组78例患者鼓膜打孔处约1-3月愈合,两组治愈好转率经比较,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以中耳感染、流脓为主要参考指标,对照组的并发症在不同时段均明显高于研究组,经卡方检验,术后1周p值为0.043,其余均p〈0.001,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有显著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腺样体和/或下鼻甲消融术/功能性鼻内镜术+鼓膜打孔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内镜 分泌性中耳炎 等离子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应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56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基本等同对照组,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实施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能够有效治愈患者的疾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痊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早期声门型喉癌 临床疗效
  • 简介:在电生理反应测听(ABR,CAP等)应用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寻求一种既能满足神经冲动的同步化,又能反映耳蜗功能的客观听力检测方法,而听觉稳态反应的出现似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

  • 标签: 电生理反应 临床应用 听觉 研究人员 神经冲动 听力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人体于不同的头位倾斜条件下诱发的OCR反应特征,为建立其检测方法和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受试对象为地面人员22名和飞行人员11名,端坐于装有特制头托的座椅上,通过头位在冠状面内分别处于左右各倾斜30°、50°、70°的位置诱发静态OCR反应.采用红外视频眼动记录方法分别随机测定从头直位到左右各30°、50°、70°的眼动视频信号.最后以动头前即刻的眼球位置为零位,以眼球虹膜纹理为标志,对各时刻虹膜纹理与初始状态虹膜纹理进行互相关分析,找出相关度最大的一点为各时刻眼球位置,测量该时刻眼球与初始眼球位置的角度即为眼球扭转角度.结果头位倾斜引起的典型OCR反应曲线特征是,头位倾斜动作开始,首先引起一个幅度较大的与头动方向相反的眼球反方向旋转,随之,眼球反转角度逐渐减小,在头位倾斜到固定角度后,眼球反转角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或不变,未发现头位向同一方向倾斜不同角度引起的OCR有显著差异.飞行员与正常地面人群OCR反应未见显著差别.结论静态头位倾斜可以诱发出OCR反应,可用来评价耳石器功能.

  • 标签: 人体 静态眼球反旋转 检测 头位倾斜 反应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鼾症PSG监测及有效开展术后监护对治疗鼾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6例门诊及病房因打鼾就诊的患者进行PSG监测,对其中86例重度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到确诊实施手术治疗,提出鼾症术后监护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持续脉氧饱和度监测,防止术后大出血和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通过各项综合护理,86例手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开展导睡眠监测并对符合鼾症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护理干预,有利于尽早诊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鼾症 PSG监测 术后监护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电极在耳蜗不同部位的神经反应成像(neuraIresponseimaging,NRI)特点,以及开机后第一年NRI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9例5岁以下单侧植入HiResoIutionBioniCEar系列人工耳蜗的儿童。应用SoundWave软件记录每位植入者第3、7、11、15号的NRI阈值(NRIthreshoId,tNRI)以及NRI幅值增长线性拟合的斜率。根据耳蜗位x线平片确认植入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比较不同位置电极的tNRI及NRI幅值增长斜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在开机时及开机后3、6、12个月的变化。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耳蜗底转电极相比,耳蜗中转电极的tNRl较低,NRI幅值增长斜率较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配对f检验分析,开机1年内不同测试时间各电极tNRI和NRI幅值增长斜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耳蜗不同位置电极的NRI存在差异:越靠近耳蜗中转,tNRI越低,NRI幅值增长斜率越高,这与刺激电极对应的蜗内神经组织分布有关,越靠近耳蜗中转神经纤维密度越高,存活的神经组织越多。开机第一年,耳蜗各区域的tNRI和NRI幅值增长斜率无明显变化,提示该期间电刺激对耳蜗神经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小儿 人工耳蜗 神经反应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低温等离子加中药外用在扁桃体切腺样体切除术后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我院耳鼻喉科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扁桃体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为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术后联合中药含漱外用组,对照组为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术后联合生理盐水含漱外用组;比较两组在术后出血、感染发生率、咽部水肿、假膜脱落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和疼痛时间等相关参数。结果研究组在术后出血、感染发生率、咽部水肿、假膜脱落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和疼痛评分等领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等离子刀切除术后联合中药外用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临床治疗效果亦更佳,尤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术后不适感轻,恢复饮食快等方面,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联合中药外用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扁桃体腺样体 低温等离子 中药外用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塞通注射液临床应用现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心内科心脑血管疾病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患者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45例,占52.3%。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损害12例,全身性损害9例、神经系统损害7例、循环系统损害6例,呼吸系统损害5例,胃肠道损害3例,其他症状3例。其中自行好转6例,其余39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血塞通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多以皮肤损害、全身性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为严重。应重视血塞通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减低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中药注射液使用的规范化,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血塞通注射液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早产低体重和缺氧三个因素对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在本院听力中心行ABR检查的高危新生儿607例(1214耳),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394例(788耳)、早产低体重组122例(244耳)和缺氧组29例(58耳),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组62例(124耳),对以上组的ABR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早产低体重组、缺氧组、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组的ABR异常率分别为27.79%、36.07%、34.48%、38.71%.高胆红素血症组的异常率和早产低体重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低体重组的异常率和缺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组的异常率和高胆红素血症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这三种高危因素中,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较高,程度也较重.另外合并多种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几率和程度仅较高胆红素血症组的新生儿高.

  • 标签: 新生儿 听性脑干反应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诊断应用进行一定的探讨。方法笔者收集4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前均常规行X线摄片,再通过多排螺旋CT运用骨算法扫描方法行薄层扫描,将所获得的图像数据传到工作站,然后在工作站再进行平面及三维重建。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重建均清楚地显示了骨折情况,能够清晰的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碎片大小和移位的距离、关节面塌陷及关节脱位情况等。结论排螺旋CT重建技术,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显示踝关节诸骨骨折及关节脱位情况,对临床医师的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踝关节骨折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本院上报的锐器伤异常事件处理报告单资料统计,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发生锐器伤110例,结果资料显示发生锐器伤人员分布中护士(包括实习护士)所占比率最高,达80.91%;工作年限0~5年发生率最高,达65.45%;发生的地点主要是病房59.09%,其次是手术室10.91%及输液中心8.18%;引起损伤的锐器种类主要是针头,达70.91%;锐器的最初目的用于静脉输液及采血所占比例60.91%;锐器伤发生环节主要是处理锐器物时40%及配药时14.54%;发生锐器伤时未戴手套占60%;锐器伤不明感染源的占71.82%;已知病人源情况HBV(+)5例,HCV(+)2例,TP+1例。结论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是护士及低年资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防护意识不强是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正确处理锐器物,是减少锐器伤的发生,预防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医务人员 锐器伤 职业培训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