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ositionalparoxysrnalvertigo,BPPV)、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vertigo,MV)、青少年良性眩晕在服用不同剂量的甲磺酸倍汀后的临床表现,了解甲磺酸倍汀治疗内耳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BPPV、PCI、MV各30例,分成2组。组一:甲磺酸倍汀6mg,3/日:组二:甲磺酸倍汀12mg,3/El,治疗均为期1个月。观察量-效关系。青少年良性阵发性眩晕25例不分组,甲磺酸倍汀6mg3/19,服药治疗1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高刺激听性脑干测听(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和眩晕残障程度(dizzinesshandicapinventory,DHI)的变化。结果四类眩晕治疗后症状减轻,高刺激ABR和DHI均有改善,而眼动异常变化不明显。连续用药1个月后,BPPV、PCI、MV三类患者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青少年良性眩晕6mg,3/日方案也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甲磺酸倍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偏头痛性眩晕和青少年良性眩晕等与内耳低灌注有关的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表现出量效关系,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

  • 标签: 甲磺酸倍他司汀 内耳 缺血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外敷治疗对预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观察组组采用红外线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透析4周后动静脉内瘘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可有效减少硬结、红肿、血管狭窄等静脉炎发生率。

  • 标签: 尿毒症患者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喜疗妥软膏外涂 红外线照射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波联合甲氨蝶呤、米非酮对异位妊娠临床症状和血β-HCG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0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氨甲蝶呤、米非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微波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成功率及治疗后β-HCG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血β-HCG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19%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联合甲氨蝶呤、米非酮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β-HCG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米非司酮 氨甲蝶呤 微波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尼同防治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26例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静脉持续泵入尼同注射液和口服尼同片,观察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26例患者均行头颅CT复查,其中5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96%;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34%。结论临床中尼同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能预防脑血管痉挛,并且联合临床护理,可以最大化的降低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缺血性神经损伤及死亡率。

  • 标签: 尼莫同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吉西滨联合顺铂对晚期肺鳞癌及肺腺癌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晚期肺鳞癌患者30例肺腺癌患者,将其分别作为观察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全部采用吉西滨联合顺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癌症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70.00%以及(78.49±3.30)分,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50.00%以及(54.40±2.83)分,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滨联合顺铂对两种不同癌症患者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于肺腺癌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吉西他滨 顺铂 晚期肺鳞癌 肺腺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西洛唑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46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各73例,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同时,对照组给予西洛唑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西洛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04%明显高于对照组71.23%(P<0.05);观察组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A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西洛唑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低分子右旋糖酐 西洛他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