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补肾生精的作用。方法:以益肾生精丹(自拟)与安慰剂对照,随机分组、双盲给药的方法。结果:以单纯补肾为法组成的益肾生精丹治疗精不育60例,获痊愈18例、总有效率83.3%的良效;同时对用安慰剂的60例所做的双盲观察表明,治疗组与安慰剂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补肾可生精。

  • 标签: 少精症 不育症 中医药疗法 益肾生精丹
  • 简介:目的:检查无精子、严重精子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上无精子基因(AZF)微缺失的遗传缺陷。方法:应用外周血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20例无精子、严重精子患者的染色体和11个AZF基因位点进行检查。结果:在140例无精子患者中,发现19例患者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13.57%。有21例患者有AZF基缺失,总缺失率为20.31%,AZFa、AZFb、AZFc缺失率分别为2.38%、4.76%、16.67%。在80例严重精子患者中,有14例患者有AZF基因缺失,总缺失率为17.50%,AZFb和AZFc的基因片段缺失率分别为1.25%和17.50%。未发现有染色体异常和AZFa缺失。结论:染色体异常和无精子基因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精子症主要因素,遗传学检查对男性不育患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不育症 男性 Y染色体 AZF 无精子症 少精子症
  • 简介: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应用于妇女围绝经期出现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血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64例,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61例,有效率为93.85%,两组对比,观察组有效率虽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发热患者,发生率为1.54%,对照组出现3例术后出血、6例发热患者,发生率为10.77%,两组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出血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 围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腹逐瘀颗粒联合提肛运动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均采用腹逐瘀颗粒联合提肛运动治疗,一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评分和EPS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31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25%。结论:腹逐瘀颗粒联合提肛运动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有效组合,安全可靠。

  • 标签: 少腹逐瘀颗粒 提肛运动 Ⅲ型前列腺炎
  •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左卡尼汀联合黄精赞育胶囊治疗雷达作业人员弱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名服役2年以上的雷达作业官兵,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黄精赞育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黄精赞育胶囊治疗。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精液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精子密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精子活力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黄精赞育胶囊治疗雷达作业人员弱精症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左卡尼汀 黄精赞育 雷达作业人员 少弱精症
  • 简介:目的:观察经直肠微波结合腹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血精的疗效。方法:对22例顽固性血精患者进行经直肠微波治疗、腹逐瘀汤加减灌肠治疗,疗程为30d,评价治疗前后显效、好转、无效变化。结果:1例患者未能坚持治疗,11例患者显效,6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无效。结论:经直肠微波结合腹逐瘀汤加减灌肠对顽固性血精的疗效显著。

  • 标签: 顽固性血精 直肠微波 中药灌肠
  • 简介: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中-会议、第二次中-英会议暨2004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于2004年11月3日-8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东山宾馆顺利召开,这次会议是我会继成功举办第一、二、三届中-皮肤病与真菌病学术会议、第一次中-英皮肤病学术会议及2001(上海光大)、2002(苏州会议中心)和2003(杭州会议)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后的又一次国际性的皮肤科盛会。

  • 标签: 皮肤性病学 中西医结合学会 学术会议 会议纪要 皮肤病学 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