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概述了中药祛痘乳膏、中药面膜、中药化妆水、中药香皂、中药牙膏等常见中药外用制剂中药美容领域应用,这些制剂分别具有保湿、增白、除皱、育发乌发、防腐抗氧化、瘦身健美、防龋齿防牙周炎、防治痤疮及皮肤炎症等功效。中药外用制剂美容领域应用广且功效多、安全性高,具有很好发展前景。

  • 标签: 中药 外用制剂 美容 中药功效
  • 简介:目的: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婚恋观关系,为高校婚恋价值观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生命意义婚恋观量表42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择偶条件、性爱道德、情感需求和夫妻地位四个维度上,女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5);高生命意义大学生在婚恋价值、情感需求、性爱道德婚姻本质维度上,显著高于低生命意义感者(P〈0.05);除了择偶条件外,大学生生命意义婚恋观其它五个维度存在不同程度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生命意义寻求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婚恋观(P〈0.05)。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婚恋观存在不同程度相关,高校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康婚恋观。

  • 标签: 大学生 生命意义感 婚恋观
  • 简介:皮肤癣菌为嗜角质丝状真菌,为人类最主要浅部致病真菌,主要累及皮肤角质层、甲板、毛发等,可引起体股癣、手足癣、甲癣、头癣等多种疾病。此外,还可引起真皮、皮下组织甚至多脏器性、侵袭性、播散性感染,尤其免疫抑制人群中多见,威胁人类健康生命。本文将从皮肤癣菌引起感染临床分型、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 标签: 皮肤癣菌 深在感染 临床分型 发病机制
  • 简介:痤疮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痤疮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中皮肤屏障受损是一个方面,表现为皮脂分泌异常增多及经表皮失水增加。治疗药物维A酸、过氧化苯甲酰及过度清洗等均可加重皮肤屏障损伤导致治疗不耐受从而影响疗效。选择合适皮肤护理方案有助于皮肤屏障修复。温和清洁剂、润肤剂可缓解药物引起烧灼感干燥;增强治疗依从性;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因此,推荐清洁剂润肤剂作为痤疮治疗必要辅助手段。

  • 标签: 皮肤屏障 痤疮 功能修复
  • 简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免疫疾病,多种诱发因素如外伤、感染、应激或药物等刺激下所致,角质形成细胞多种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细胞参与反应。既往研究认为经典银屑病发病机制为固有免疫及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途径,近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B淋巴细胞银屑病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该文结合最近多项研究结果,综述B淋巴细胞银屑病发生发展可能影响。

  • 标签: 银屑病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红花酊TNF-αIL-10影响及促进黑色素形成作用。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复方卡力孜然酊)、复方红花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建立白癜风皮损模型,并应用相对应药物涂擦治疗,测量TNF-αIL.10平均光密度及黑色素颗粒细胞数目,比较作用。结果复方红花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皮损有复色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表达显著增高,IL-10表达明显减少,黑色素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红花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IL-10表达明显增高,各组黑色素含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红花酊高、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中TNF-α表达水平与黑色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IL-10表达水平与黑色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复方红花酊通过调节TN-αIL-10表达水平可影响黑色素生成,进而对白癜风产生一定治疗作用

  • 标签: 白癜风 豚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黑色素
  • 简介:目的:探讨雾霾天气荨麻疹发病、病情心理状态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共122天时间作为观察窗口,记录每日空气质量情况及荨麻疹就诊例数占皮肤科门诊量构成比,并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空气质量情况按照空气质量指数(AQI),分为优良(0-100)、轻中度污染(101-200)、重度污染(大于200),分别将于上述期间就诊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非雾霾组、轻中重度污染组及重度污染组,比较三组患者平均就诊量,并非雾霾组与重度污染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呼吸道伴发症状、情绪状态评价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荨麻疹就诊量构成比与空气质量指数、PM_(2.5)、PM_(10)、NO_2、SO_2日均浓度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9、0.631、0.632、0.511、0.376,P值均小于0.01)。非雾霾日、轻中度污染日、重度污染日,急性荨麻疹日均就诊量构成比分别为(7.71±1.97)%、(9.78±1.77)%、(11.55±1.59)%,三组结果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重度污染组196例与非雾霾组392例平均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分别为3.60±1.34、3.34±1.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02),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0.10%(59/196)、14.29%(56/3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78,P〈0.01)。重度污染组患者抑郁或()焦虑发病率为41.38%,显著高于非雾霾组22.11%(x~2=8.82,P=0.003)。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显示重度污染组尘螨阳性率显著高于非雾霾组(x~2=4.46,P〈0.05)。结论:急性荨麻疹就诊量与空气污染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随着空气污染加重而增加,推测雾霾天气会促发急性荨麻疹发病,并可能加重病情;重度雾霾天就诊荨麻疹患者呼吸道症状伴发率增加,抑郁焦虑伴发率显著增加,推想重度雾霾天气患者呼吸系统、�

  • 标签: 雾霾天气 空气污染 荨麻疹 抑郁和焦虑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宫外孕保守治疗手术切除输卵管女性性功能影响,为宫外孕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118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56例)手术治疗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后雌激素(E_2)、孕酮(P)、睾酮(T)、卵巢功能评分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SexualFunctionIndex,FSFI)变化,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宫外孕患者性功能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孕次、就诊时FSF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2、4、6个月,两组患者E_2、P、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卵巢功能评分、FSF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治疗后4个月、6个月逐渐恢复,且保守组患者卵巢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手术组患者,FSFI评分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宫外孕手术切除输卵管女性卵巢功能性功能指数有一定影响,可能与手术患者性心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有关,临床选择宫外孕治疗方案时应酌情考虑此因素。

  • 标签: 宫外孕 保守治疗 手术切除输卵管 性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HPV感染基因型宫颈正常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组织中分布情况。方法:选取56例宫颈正常组织、4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45例宫颈腺癌组织分别记为对照组、鳞癌组腺癌组,均采用PCR以及基因芯片技术HPV感染23种基因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组别中分布情况,并各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鳞癌组HPV感染阳性率(91.67%)腺癌组(73.33%)均远远高于对照组(10.71%)(P〈0.05),且腺癌组HPV感染阳性率显著低于鳞癌组(P〈0.05);对照组、鳞癌组腺癌组一重感染、二重感染多重感染分布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6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43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为62.50%;鳞癌组44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HPV-18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0.57%19.81%;腺癌组33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HPV-18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9.58%19.72%。结论:HPV-16HPV-18基因型感染可能参与宫颈鳞癌腺癌发生,且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多存在双重或多重HPV感染。

  • 标签: HPV感染 基因型 宫颈正常组织 宫颈鳞状细胞癌 腺癌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制剂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影响。方法选择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阳性患者96例,首次斑贴试验结束后先后给予不同剂量及不同剂型甘草酸苷制剂进行干预。中剂量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2个月后给予高剂量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2周,均在治疗干预后2周进行斑贴重复试验;2个月后给予静脉干预(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ml/d),于治疗干预后1周进行斑贴重复试验,并分析不同剂量及剂型复方甘草酸苷制剂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影响。结果中剂量干预后92例斑贴试验阳性,其中15例为弱阳性(+),75例为强阳性(++),2例为极强阳性(+++),无阴性检查结果,反应程度Z=-3.367,P=0.001。高剂量干预后79例阳性,其中40例为弱阳性(+),39例为强阳性(++),10例为阴性(-),反应性质Z=-5.792,P=0.000;反应程度Z=-8.774,P=0.000。静脉干预后23例阳性,其中11例为弱阳性(+),12例为强阳性(++),36例为阴性(-),反应性质Z=-8.024,P=0.000;反应程度Z=-9.683,P=0.000。结论复方甘草酸苷高剂量采用静脉注射可对甲醛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并诱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一定临床疗效。

  • 标签: 皮炎 变应性 接触性 复方甘草酸苷 斑贴试验
  • 简介:碱性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1(Bach1)是一种转录调节因子,参与角质形成细胞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物学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Bach1在生理、生化、免疫及血管生成等过程中发了极其重要作用,某些皮肤病皮损组织中表达是皮肤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调控因素。Bach1能抑制血红素环氧化酶(HO-1)等抗氧化基因表达,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基因干扰Bach1表达能减轻剂量UVA照射人体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损伤效应。本文拟综述Bach1蛋白作用机制、与皮肤病相关性及研究前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某些皮肤病病理生理机制,为开展皮肤病中Bach1蛋白表达及功能研究提供线索,为皮肤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Bach1 氧化应激反应 皮肤病
  • 简介:目的探讨肝核受体LXRs激动剂T0901317人表皮鳞状细胞癌SCL-1细胞增殖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0901317(1.0、10.0、20.0μmol/L)作用SCL-1细胞24、48、72h后细胞增殖率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肝核受体激动剂SCL-1细胞周期分布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肝核受体激动剂细胞周期相关因子PCNA、p21、p27、CCND1表达水平影响。结果T0901317可明显抑制SCL-1细胞增殖,并呈现一定时间浓度依赖性;肝核受体激动剂作用于细胞株后,SCL-1细胞G1期百分率上升,而S期、G2期百分率下降;且一定浓度范围内导致细胞周期因子p2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而其他细胞周期相关因子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肝核受体LXRs激动剂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周期调节负性因子p21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静息甚至停滞于G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鳞状细胞 SCL-1细胞 LXRs P21 G1期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大豆低聚肽(SOP)中波紫外线(UVB)诱导BALB/c光老化小鼠皮肤中Ⅰ型Ⅲ型胶原作用。方法BALB/c小鼠背部皮肤剃毛后予UVB照射,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随机分组行UVB照射后分别外用不同浓度SOP。组织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改变并测定胶原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MP1、MMP3、COL1a1、COL3a1mR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SOP组胶原含量及COL1a1、COL3a1mRNA表达增加(P〈0.05),MMP1、MMP3mRNA表达减少(P〈0.05),且SOP中浓度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SOP能有效对抗UVB所致BALB/c光老化小鼠皮肤中Ⅰ型Ⅲ型胶原降解,小鼠皮肤具有光保护作用

  • 标签: 大豆低聚肽 中波紫外线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3
  • 简介: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皮肤结缔组织异常修复愈合结果,组织病理学特点为成纤维细胞大量异常增生、胞外基质(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过度沉积及各类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病理性瘢痕不仅影响美观,严重者会引起畸形及功能障碍。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大多数难以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浅层X线放疗瘢痕防治动态方案实施为瘢痕治疗带来了新曙光,国内外病理性瘢痕形成机制以及其基因缺陷研究取得大量成果,使其从基因水平突破性治疗有了理论支持。该文将从生物学特征、形成机制以及临床治疗3方面对病理性瘢痕研究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瘢痕 病理性 生物学特性 机制 治疗
  • 简介:在过去20余年间,皮肤衰老机制探索是一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热门话题。皮肤真皮中最重要细胞成分是成纤维细胞,它与组织创伤修复密切相关。皮肤衰老与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形态改变、分泌合成功能减弱或衰退等有关。研究成纤维细胞皮肤衰老中作用机制,包括ROS-PTEN-PI3K、Smad3-I型胶原蛋白、miRNAs等,为研究预防延缓皮肤衰老提供新思路以及指导意义。该文就成纤维细胞皮肤衰老中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成纤维细胞 皮肤衰老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索VISIA皮肤测试仪黄褐斑病情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就诊黄褐斑患者72例,利用VISIA皮肤测试仪斑点、紫外线光斑、红色区域、棕色斑等指标进行测试评分;同时行目测法评估黄褐斑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MASI)评分。分析VISIA检测各指标值与人工目测法计算所得MASI评分间相关性。结果斑点、红色区域、棕色斑无论特征值分值与MASI评分呈正相关,而紫外线光斑与MASI评分结果无相关。结论VASIA皮肤测试仪可用于判定黄褐斑临床严重度。

  • 标签: 黄褐斑 病情评估 VISIA皮肤测试仪
  • 简介:追溯中华医史,探循医美历程,不难发现,人类美的追求与其历史共长短。起源于远古先秦时期,《山海经》《五十二病方》就有关于美容中药方剂记载;萌芽于秦汉三国时期,《黄帝内经》是中医美容理论源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100种与美容相关药物;形成于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

  • 标签: 中医美容 传承创新 《五十二病方》 《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 先秦时期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表皮屏障功能制剂能否预防或延缓银屑病复发。方法选取40例银屑病治愈后患者,过去几年中均在冬季发病,每次发病都累及双上肢。其中左侧上肢涂擦自制保湿剂(主要成分为凡士林、葵花籽油、维生素E、尿囊素等),2次/d,共20d;没经任何处理另一侧上肢作为对照。分别于涂药前涂药20d检测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指标及血液中银屑病相关免疫学指标。结果最终完成研究者32例。处理前,双前臂角质层含水量透皮失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处理20d后,涂擦保湿剂前臂角质层含水量明显升高(P=0.0002),透皮失水率则显著降低(P=0.0071);未涂擦保湿剂一侧角质层含水量透皮失水率无明显改变。统计皮损出现时间指标中,有22例是有效指标,其中6例双侧皮损同时出现;5例保湿剂处理前臂先出现皮损;11例保湿剂处理前臂与自身另一侧对照手臂相比,延缓或无皮损出现(占到有效样本量50%)。处理前后患者血液TNF-αIL-17无明显改变,而处理后血液IL-23值上升明显(31.70%,P〈0.0001)。结论涂擦保湿剂能降低银屑病复发风险。

  • 标签: 皮肤屏障功能 银屑病 保湿剂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方法:采用EMs患者32例,取在位子宫内膜异位内膜,无EMs患者34例,取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I3K/AKT与VEGFmRNA表达,ELISA法检测PI3K/AKT蛋白VEGF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和在位子宫内膜PI3K、AKTVEGFmRN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内膜PI3K、AKTVEGFmRNA蛋白表达均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P〈0.01)。EMs中,Ⅰ、Ⅱ期PI3K、AKTVEGFmRNA蛋白表达与Ⅲ、Ⅳ期异位内膜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VEGF共同参与EMs发生发展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通过治疗1例男性尿道异物患者,结合既往尿道异物患者治疗相关文献,分析此类患者临床资料,不同尿道异物伤需选择适当治疗方案,更为重要是术后必要心理治疗。

  • 标签: 尿道 异物 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