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临床资料〈br〉患者,女,20岁。主因右足第4趾疼痛性结节2年,于2009年2月4日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足第4趾甲下远端出现一硬性结节,挤压时疼痛明显,并逐渐增大。皮肤科情况:右足第4趾甲下可见一0.8cm×0.8cm大小结节,表面角化明显,有触痛(图1)。数字化X线摄影(DR)示:右侧第4远节趾骨末端见性密度新生物影(图2)。诊断:甲下外生疣。手术切除甲下外生疣,术后组织病理示:真皮内成熟组织,间质中纤维组织增生(图3)。

  • 标签: 外生骨疣 甲下
  • 简介:目的通过借助经典光毒剂8-甲氧补酯素(8-MOP)研究UVA、UVB、UVA+UVB3种不同光源对光毒性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豚鼠138只,健康受试者22名.光源为PhilipsUVA,PhilipsUVB,SUV1000日光模拟器.试验物为2%8-MOP.①豚鼠对8-MOP+UVA(PUVA)和8-MOP+UVB(PUVB)的反应.②豚鼠对8-MOP+UVA(PUVA)和8-MOP+UVA+UVB(PUVA+UVB)的反应.③人体对8-MOP+UVA(PUVA)和8-MOP+UVA+UVB(PUVA+UVB)的反应.结果PUVA组的反应率和单纯UVA照射组有显著差异(P<0.01),PUVB组的反应率和单纯UVB照射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UVA+UVB组试验区域3d皮肤反应评分变化趋势的斜率大于PUVA组.人体试验结果同动物试验结果相一致.结论在以8-MOP为受试物的光斑贴试验中,UVB检测效果较差,而UVA和PUVA+UVB均能检测出8-MOP的光毒性,但UVA+UVB要优于UVA.因而UVA+UVB是一种理想的光斑贴试验光源.

  • 标签: 8-甲氧补骨酯素 光源 光斑贴试验 8-MOP 中波紫外线
  • 简介:目的:研究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PASI)与代谢相关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血Ca、碱性磷酸酶(BAP)、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关性。方法对88例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进行PASI评分并分组,PASI评分≤10分为A组,10~20分为B组,≥20分为C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分别检测患者腰椎、股骨颈、左前臂3个部位的骨密度(BMD);在相同条件下检测患者血液中ALP和钙的浓度;ELSI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RACP-5b及BAP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映形成指标的ALP、吸收指标的TRACP-5b和血Ca浓度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活性标志物BAP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腰椎BMD分别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股骨颈BMD与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前臂BMD3组比较无差异(P>0.05)。C组腰椎、股骨颈峰值量(T值)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左前臂T值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存在代谢异常及量流失,且与PASI评分成正比。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进行期 PASI评分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不同年龄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0~3岁婴幼儿组(A组)97例,3~6岁(B组)143例,6~10岁(C组)21例。结果A组易伴发热,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B组易伴发热,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组间白细胞及细菌培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诊断SSSS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可结合血常规及细菌培养进一步明确诊断。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不同年龄段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