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男性性功能障碍是指男性性行为和性感觉障碍,是男子躯体性器官在性反应、性行为全过程所表现的功能和心理感受异常的总和.近代诸多资料显示,性功能障碍一般被分为三大类,即:阳痿、早泄、射精异常等;临床上又多将其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大类.而在器质性和功能性之间其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强制性划分这种器质性原因和心理性原因又似乎显得牵强.这种概念上的问题与区别也一直困扰许多性医学家.因为在整个性反应和性感觉的全过程,精神心理因素是贯穿其中的,所以严格地讲,性功能障碍只能作为躯体性反应和性器官与性感受异常的总称.而这种异常又可分为性欲障碍、勃起障碍、性交障碍(疼痛)、射精障碍和感觉障碍.

  • 标签: 男性 性功能障碍 性心理 性行为 心理因素
  • 简介:1性治疗是最早使用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之一.回顾近年来勃起功能障碍性治疗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性治疗的疗效还没有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的临床试验研究加以证实.先前的研究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也很少有与其他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而且各文献中的病例选择、疗效评估方法并不一致,导致疗效的比较有许多困难,甚至无法比较.影响性治疗预后的因素很多,有许多心理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学的因素.尽管如此,许多研究仍表明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性治疗 临床试验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 对比研究 治疗方法
  • 简介: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稳步上升,人民物质水平不断提高,性文化意识不断加强,对生活质量要求有所提高。昔日羞于启齿的难言之隐,开始求医寻药。笔者自1994年以来收治性功能障碍患者942例作分析。1.资料与结果1.1.一般资料:942例性功能障碍患者中男性812例,女性3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3岁,小于

  • 标签: 性功能障碍 病例分析 男性 女性
  • 简介:勃起功能障碍又称为阳痿,是指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者维持勃起以满足性生活.约5%~10%的成年男子患有不同程度的阳痿.过去,认为阳痿大多由精神和心理因素造成,近年来由于医学的发展,检查和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器质性阳痿所占比例明显上升.由于人们在对阳痿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上存在诸多问题,虽然中西医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近年来,中医诊治阳痿思维活跃,思路宽阔,师古不泥古,大胆创新,病因认识更加深入,病机思路更加拓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阳痿病因病机认识水平.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中医病因 病机探析 器质性阳痿 诊断水平 中西医学
  • 简介:对186例(男98例,女88例)吸注阿片类毒品海洛因成瘾者的性心理和性行为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者性心理、性行为和性功能明显障碍,表现为吸注海洛因成瘾后98.6%性欲减退或丧失,性交次数由吸毒前平均5.6±1.4/周减少为0.3±0.1次/周,性行为方式由吸毒前94.8%以性交为主改变为84.6%非性交接触为主;其中男性海洛因成瘾者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达32.2%,女性月经异常率达95.1%,性心理和性功能改变与吸毒水平呈正相关.结果提示,吸毒人群性心理和性功能变化在毒品依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发病学意义.对90例性功能障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性功能康复临床治疗结果显示,性心理和性功能的恢复水平与脱毒治疗近期疗效呈正相关.

  • 标签: 海洛因依赖者 性功能损害 临床意义 海洛因成瘾者 勃起功能障碍 性心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滋阴疏肝汤调节小鼠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NIH小鼠及造模后的实验性多囊卵巢小鼠各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灌服滋阴疏肝汤和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中药对NIH小鼠及实验性多囊卵巢小鼠体重、睾酮、雌二醇、子宫、卵巢总重量的影响.结果滋阴疏肝汤能明显抑制多囊卵巢模型小鼠睾酮与雌二醇的异常升高,抑制小鼠子宫、卵巢的异常增重(P<0.01).结论滋阴疏肝汤组有调节小鼠内分泌异常的作用.

  • 标签: 滋阴 疏肝 多囊卵巢 NIH小鼠 内分泌功能 实验性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CP)伴性功能障碍临床资料,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对性功能障碍的影响及治疗。方法:对我院门诊116例CP伴性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经心理、行为和药物治疗,治愈35例,显效29例,好转29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71.6%。结论:CP伴性功能障碍主要由生理、病理、心理等因素造成,标本兼治,治疗前后辅以心理指导尤为重要。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性功能障碍
  • 简介:伴鱼鳞病的中性脂质贮存异常(NLSDI;Cha-narin-Dorfman综合征)是一种鱼鳞病样综合征,经常伴有脂质水解酶CGI-58的突变。组织活检经油红O染色证实存在中性脂滴,以及(或)在血涂片中可见白细胞,同时伴有多系统相互异常的影响和瘙痒性鱼鳞病样红皮病,这些都可以作为NLSDI的诊断依据。作者调查了3例临床诊断为NLSDI的非亲缘关系患者的鱼鳞病样红皮病的发病机制。基底层存在渗透功能障碍和角质层(SC)缺乏完整性,但如特应性皮炎患者一样,这种障碍的恢复率也较正常人快。基底层屏障异常与脂微粒分泌有关,其首先在板层状小体中分离,然后在角质层小间隙内形成无层相,这可由四氧化钌经防油脂白色树脂包埋固定后显示。在胶体硝酸镧注入后,多余的水/溶质的移动被限制于角质层的小间隙内,并进一步固定在非层体区域。多余储存脂类的层相分离机制不仅对NLS-DI,也包括其他几种遗传性鱼鳞病样脂质代谢疾病如隐性X-连锁鱼鳞病和2型Gaucher病提出了统一的发病机制。伴鱼鳞病的中性脂质贮存异常的发病机制和屏障功能障碍(Chanarin-Dorfman综合征)@DemerjianM.@CrumrineD.A.@M...

  • 标签: 中性脂质 伴鱼鳞病 功能障碍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