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治疗1男性尿道异物患者,结合既往尿道异物患者治疗相关文献,分析此类患者临床资料,不同尿道异物伤需选择适当治疗方案,更为重要是术后必要心理治疗。

  • 标签: 尿道 异物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电灼联合胸腺五肽用于治疗男性肛周尖锐湿疣疗效。方法:97于初次发病男性肛周尖锐湿疣患者,年龄在17~52岁之间,予以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电灼清除所有可见皮损,治疗组术后肌肉注射胸腺五肽10mg/d,持续10d,两组随访观察3~6个月后分析讨论。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1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灼联合胸腺五肽治疗男性肛周尖锐湿疣在控制复发方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电灼 胸腺五肽 肛周尖锐湿疣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知识、高危行为以及艾滋病、梅毒感染情况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面对面问卷调查520名MSM人群艾滋病知识、行为情况,并进行艾滋病、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艾滋病知识知晓为90.19%(469/520);HIV抗体阳性为9.23%(48/520),梅毒阳性检出为5.77%(30/520);最近六个月同性肛交性行为时每次均用安全套比例为53.81%(240/4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了性病[OR=3.333,95%CI:(1.146~9.696)]

  • 标签: 因素分析 广州市男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1mg非那雄胺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疗效。方法青年男性AGA患者共70,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口服1mg非那雄胺联合中药、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3、6个月时头皮局部症状(油腻、瘙痒、头屑)、毛发生长改善情况。结果中药内服联合1mg非那雄胺治疗湿热青年男性型脱发28(剔除脱落7),止脱为89.3%,有效率为82.2%;对照组收录27(剔除脱落8),止脱为85.2%,有效率为55.6%,治疗组止脱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组内头皮油腻、瘙痒、头屑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头发油腻、头屑、头皮瘙痒情况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脱落为20.0%,对照组脱落为22.86%,低于单纯口服非那雄胺脱落;秃发疗效同秃发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结论单纯中药内服可显著改善头皮局部症状(油腻、头屑瘙痒),毛发生长改善较慢;中药内服联合1mg非那雄胺治疗AGA可较快控制秃发情况,缓解头皮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脱落,提高疗效。

  • 标签: 中医药 非那雄胺 雄激素性秃发 疗效 依从性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角化瘤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诊治58血管角化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组织病理治疗情况。结果:该病多见于中青年,性别无明显差别,临床以丘疹型阴囊型多见。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包绕毛细血管扩张,部分扩张微血管不只限于真皮乳头,真皮中部也有。局限型除上述特点外,还可见特征性瘤样增殖。治疗以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结论: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本病依据。

  • 标签: 血管角化瘤 组织病理 临床特点
  • 简介:从顺时养生角度讲,五月九毒,远离房事,有一定道理,但没有这么绝对,更没有这么可怕。主要在于提醒男性夏日房事要注意节制,以保存阳气、固守阴精,从而达到"长生久视"养生目的。

  • 标签: 五月九毒日 男性 养生 节欲
  • 简介: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L-38mRNA表达量血清IL-38水平差异,分析血清IL-38水平主要病情评价指标的关系。方法:用RT—PCR检测30SLE患者20对照者PBMCs中IL-38mRNA表达量,用ELISA法测定72SLE患者以及63对照者血清IL-38水平,比较SLE患者对照者IL-38mRNA血清水平是否具有差异,分析血清IL-38阴性(血清IL-38〈31.2pg/mL)IL-38阳性(血清IL-38I〉31.2pg/mL)患者主要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SLE患者IL-38mRNA表达量、血清IL-38阳性以及血清IL-38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Z=-2.34,P=0.019;X^2=10.19,P=0.002;Z=-4.04,P〈0.001)。血清IL.38阳性患者抗dsDNA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且其SLEDAI评分低于IL-38阴性患者(t=-2.76,P=0.020)。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IL-38降低可能参与了SLE发病病情活动过程。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IL-38 抗DSDNA抗体 SLEDAI评分
  •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贺州地区中老年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健康体检门诊80040岁以上接受检查中老年男性,调查采用录入个人信息、整体健康状况、中老年男子雄激素缺乏(ADAM)自测表进行评估。结果:广西贺州地区中老年男性更年期综合征ADAM自测表阳性总发生为63.2%,ADAM自测表阳性总发生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统计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饮酒、肥胖、工作压力、婚姻状况、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影响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病重要危险因子,而业余爱好、体育锻炼是男性更年期综合征重要保护因子,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对男性更年期发病无明显影响。结论:随着年龄增长,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生逐渐增高,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发生影响不大。年龄、整体健康状况生活方式是影响男性更年期发生重要因素。

  • 标签: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中老年男子 ADAM量表 贺州地区
  • 简介:随着当今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情况日益加重,各种空气污染物如烟尘、悬浮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PM)、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不断威胁着人类健康;尤其是PM2.5,因其容易沉积于细支气管和肺泡,并可进入血液循环,引发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最终导致疾病.近年来大多数研究关注PM2.5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影响,针对PM2.5变态反应性疾病研究也逐渐增多.该文对PM2.5变态反应性疾病关系以及新认识进行综述.

  • 标签: PM2.5 变态反应 特应性皮炎 PM2.5
  • 简介:目的了解先天性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其治疗预后情况,为先天性梅毒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2014年住院治疗先天性梅毒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共39资料完整先天性梅毒患儿入选;②患儿母亲正规驱梅治疗5、非正规驱梅治疗34;③临床和体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肝损伤、血液系统损害、骨损害、心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热、脾大;④患儿均予以青霉素治疗,未见青霉素不良反应;⑤症状体征消失有11、症状体征好转17、无改善3。结论先天性梅毒中以早期先天性梅毒最常见;早期先天性梅毒可以有皮肤黏膜、肝脏、血液系统、骨骼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脏损害等多器官损害;青霉素是先天性梅毒治疗首选药物,但早期先天性梅毒预后值得关注。

  • 标签: 梅毒 先天性 临床特征 青霉素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对男性性功能影响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5年1月106男性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均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分成两组,每组53,观察不同方式对男性性功能和排尿功能影响性。结果:排尿功能上,治疗后对照组自由尿、排尿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残尿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性功能上,对照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勃起功能障碍分别为24.53%、16.98%,射精障碍为24.53%、15.09%,研究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勃起功能障碍分别为9.44%、7.55%,射精障碍为9.44%、5.66%,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Denonvilliers筋膜能降低对男性性功能影响性。

  • 标签: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Denonvilliers筋膜 男性 性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表达及其PASI评分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harpin在寻常型银屑病正常皮肤内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Sharpin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较正常皮肤内表达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高表达,且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阳性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平均染色得分亦高于正常皮肤(P值均〈0.05)。此外,Sharpin蛋白表达治疗前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Sharpin蛋白可能参与了银屑病发病机制,对提示银屑病病情预后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Sharpin蛋白 寻常型银屑病 PASI评分
  • 简介:报告5游泳池肉芽肿,患者均有水源性接触史,皮损特点均为暗红色丘疹、结节,沿淋巴管扩散。组织病理示肉芽肿性炎,但微生物学感染证据常缺乏。治疗药物选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克拉霉素。该文对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做出分析,并对微生物学感染证据相关情况展开讨论,总结游泳池肉芽肿诊断要点,即通过鱼或水源接触史、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病原体查找确诊。

  • 标签: 游泳池肉芽肿 海分枝杆菌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阴部瘙痒1个月余、双下肢瘙痒近1个月,于2016年10月就诊。1个月前患者阴部出现瘙痒,自感瘙痒处有虫体蠕动,夜间较为明显,未诊治,瘙痒感渐加剧,约1周后,双小腿亦出现类似阴部瘙痒感,3d前患者在双小腿毛发根部捉到几只"活动性小虫",见图1,遂来我院就诊。

  • 标签: 阴虱病 毳毛 双下肢 阴毛 感染 阴虱
  • 简介:目的:了解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对8确诊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为好发于女性慢性肉芽肿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胫前紫红色至红褐色斑块,边缘隆起,中央为黄褐色萎缩伴毛细血管扩张,常伴发糖尿病。病理特征为栅栏状肉芽肿性皮炎,呈层状外观。结论: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临床较罕见,加强对该病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及早明确诊断。

  • 标签: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孕前规范驱梅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在孕期是否需要驱梅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无系统感染梅毒血清固定育龄妇女临床资料,按妊娠期是否接受驱梅治疗分为治疗组(A组)和未治疗组(B组),比较其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共收集了68患者,A组46,B组22,两组患者足月产分别有44(95.65%)和21(95.45%),早产分别有2(4.35%)和1(4.55%),低体重儿两组各有1(2.2%、4.5%),两组均无先天梅毒儿出生。两组在足月产、早产、低体重儿、先天梅毒儿发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孕前经过规范驱梅治疗育龄妇女,如果没有合并系统感染,妊娠期在密切随访下可能无需予驱梅治疗。

  • 标签: 梅毒 妊娠 血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早期临床组织病理特征,降低临床误诊,并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以进一步降低复发。方法收集30临床资料完整被诊断为DFSP病例,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0患者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40.97±18.8)岁。术前80%诊断为其他皮肤病。均有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为典型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车辐状排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34、vimentin阳性为100%,SMA、S-100蛋白阴性为100%。16行局部切除术,其中复发10(62.5%);14行扩大切除术,其中复发2(14.3%)。结论通过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可降低临床误诊。同时强调规范手术治疗重要性,探索新辅助治疗,以降低术后复发

  • 标签: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早泄(PE)是一种常见男性性功能障碍,目前研究尚未能揭示所有PE患者病因,因此进一步阐明PE发病机制以改善PE治疗思路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热点显示PE还受遗传因素影响,PE发病基因多态性之间相关性受到了重视,并主要集中在5-羟色胺(5-HT)相关基因研究上。本文旨在综述原发性PE相关5-HT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方面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标签: 早泄 5-HTTLPR基因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报道1臂桡侧瘙痒症,并回顾文献,学习该病临床特征、影像学变化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方法分析1臂桡侧瘙痒症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预后,并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老年男性患者,近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前臂瘙痒,夜间较重,不能忍受。皮肤科情况:双前臂外侧散在暗红色粟粒大小坚实丘疹,大片褐色色素沉着。患者既往颈椎病多年,颈椎X光片示颈椎退变,C5-C6椎间隙狭窄。颈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示C3-C7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以C5-C6为著。诊断:臂桡侧瘙痒症。治疗:0.1%他克莫司软膏(商品名:普特彼软膏)2次/d外用。2周后瘙痒明显减轻,1个月后皮疹消失,无瘙痒感,停药,3个月随访暂无复发。结论臂桡侧瘙痒症发病可能与颈椎退变相关,治疗可选择外用他克莫司软膏。

  • 标签: 臂桡侧瘙痒症 颈椎病 他克莫司
  • 简介:目的:了解泉州地区近3年甲真菌病病原菌种类分布,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428真菌镜检阳性甲真菌病患者病甲进行KOH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和菌种鉴定临床分析。结果:428真菌镜检阳性患者,男女发病比为1∶1.68,青中年发病较高。临床分型远端甲下型(DLSO)占64.02%,全甲损毁型(TDO)占19.86%,近端甲下型(PSO)占8.88%,浅表白色型(SWO)占7.24%。共培养出致病真菌376株,培养阳性87.85%,皮肤癣菌占53.99%,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占38.30%;酵母菌属占39.6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22.61%;霉菌占6.3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不同临床类型菌种分布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泉州地区甲真菌病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类型间发病和菌种分布上有所不同。

  • 标签: 甲真菌病 病原菌 真菌培养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