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DNA甲基化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条重要通路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甲基化,其甲基化发生频率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组织类型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某些基因的DNA甲基化可为胶质瘤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同时由于DNA甲基化具有可逆性,可以为胶质瘤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还可以用来评价预后。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DNA 甲基化
  • 简介:当前手术不可能彻底治愈恶性胶质瘤,因此辅助治疗就非常重要,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多的是放疗和化疗,化疗和放疗的本质是造成DNA的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或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一方面,任何细胞在DNA遭受损伤后都会启动一定的修复机制,使细胞免于死亡;另一方面,不同的细胞其DNA修复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正常细胞DNA修复能力略强于肿瘤细胞.DNA修复靶向治疗的实质是扩大这种DNA修复能力的差距,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损伤,从而提高治疗的效能.本文就DNA损伤修复靶向治疗胶质瘤作一综述.

  • 标签: DNA损伤修复 胶质瘤 放疗 化疗
  • 简介:Alzheimer’sdisease(AD)isthemostcommontypeofdementiainelderlypopulation.WithagrowingagingpopulationnotonlyintheUnitedStatesbutalsointheworldwide,ADconstitutesanemergentpublichealthproblem.Overdecades,theprevailinghypothesiswasthatneurodegenerationmightresultfromoneortwoofthespecificlesions

  • 标签: 阿尔茨海默氏症 DNA损伤 加兰他敏 模型 诱导 粉样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核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AC)、鸟苷酸环化酶(GC)]活性和环核苷酸[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影响,探讨EGB抗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的3例健康志愿者肘静脉血(柠檬酸钠抗凝),血小板分离洗涤后分别观察不同浓度EGB对血小板cAMP、cGMP水平及经超声匀浆后分离的PDE、AC、GC活性的影响,并以加同等体积药物溶剂为空白对照。结果随着EGB浓度的增加,血小板cAMP水平明显增高,PDE3活性明显抑制,变化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EGB(80mg/L)对PDE5有轻度抑制作用;不同浓度EGB对cGMP水平和PDE2、AC、GC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EGB通过抑制血小板PDE3活性,提升cAMP水平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血小板聚集 环核苷酸 磷酸二酯酶 核苷酸环化酶
  • 简介:目的通过对荷瘤裸小鼠进行异种基质金属蛋白酶-2(c-MMP-2)DNA疫苗联合伽玛刀(γ-刀)治疗胶质瘤,观察二者的协同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制备纯化c-MMP-2DNA疫苗,裸鼠腋下注入大鼠C6胶质瘤细胞株1×10^6/只,建立裸鼠胶质瘤动物模型,待肿瘤长至约1cm(接种后第16d)开始治疗。γ-刀治疗以50%的等剂量曲线覆盖,边缘剂量13Gy;异种MMP-2DNA疫苗治疗组小鼠自荷瘤后次日开始后肢肌肉注射c-MMP-2DNA疫苗(1mg/ml),100μl/次,每周一次,连续4W。观察瘤体大小、测量肿瘤重量;免疫组化法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缺口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HE染色观察重要器官组织坏死情况。结果异种MMP-2DNA疫苗联合γ-刀治疗胶质瘤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与其他3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免疫组化显示小鼠的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TUNEL显示凋亡指数明显增多。结论c-MMP-2DNA疫苗联合γ-刀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二者的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是一种独特的抗肿瘤治疗途径。

  • 标签: 异种基质金属蛋白酶-2 DNA疫苗 伽玛刀 胶质瘤
  • 简介: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细胞核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分析,探讨DNA含量及细胞增殖特性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将手术切除的新鲜脑胶质瘤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并进行短期体外培养,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瘤细胞的DNA指数(DNAindex,DI)、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等指标。结果:①脑胶质瘤Ⅲ、Ⅳ级之间的DNA异倍体率无显著差异,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②对照组的DI值与脑胶质瘤Ⅰ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③对照组的S期与胶质瘤Ⅰ、Ⅱ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④对照组的PI值与肿瘤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胶质瘤细胞核DNA的流式细胞术分析能较准确地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对脑胶质瘤病人的诊断、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胶质瘤 细胞核 DNA 含量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管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管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管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哑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 标签: 颅咽管瘤 DNA拓扑异构酶Ⅱα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内酯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及其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按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TBI模型,通过木条平衡实验评价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在伤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病理改变,同时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NO和水含量的改变。结果与假损伤组比,伤后第一天大鼠脑组织内MDA和NO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的含水量显著增加(P〈0.01),伤后1周内大鼠完成木条平衡作业的能力明显受损(P〈0.05)。经银杏内酯治疗后,TBI大鼠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病理改变减轻,脑组织含水量及MDA、NO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银杏内酯可以促进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与早期抗氧化应激、降低NO的产生、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组织有关。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银杏内酯 神经功能 大鼠
  • 简介: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性许旺细胞体外提取并纯化方法,以获取能够满足实验需求的Ⅱ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性许旺细胞,提高原代培养成功率。方法采集6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作为实验材料,Ⅰ型胶原酶消化培养法提取肿瘤性许旺细胞,低浓度酶快速消化法、差数贴壁法和克隆筛选技术纯化肿瘤性许旺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榆测纯化细胞S-100蛋白表达水平,结合细胞形态鉴定经体外培养并纯化的细胞为肿瘤性许旺细胞。结果自3例肿瘤组织标本培养液中成功获得肿瘤性许旺细胞。肿瘤细胞原代培养至第3天,可见大量双极梭形或三角彤细胞,以低浓度酶快速消化法和差数贴壁法纯化细胞;培养至第3代,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4~5个克隆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S-100蛋白表达阳性,肿瘤性许旺细胞纯度〉95%,活力良好,可以稳定传代培养。结论应用体外原代培养方法结合低浓度酶快速消化法、差数贴壁法和克隆筛选技术能够有效剔除纤维母细胞,获得纯度高、活力良好的肿瘤性许旺细胞,可用于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2型 许旺细胞 细胞 培养的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水蛭提取液对实验性脑内血肿周围组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用定量胶原酶注入大鼠尾状核来建立脑出血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府物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生化指标(tPA、PAI-1含量与活性)变化,RT-PCR法观察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tPA与PAI-1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鼠脑血肿周围脑组织tPA蛋白的表达。结果水蛭提取液治疗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能增加血肿周围脑组织tPA含量、提高其活性,促进血肿周围脑组织tPAmRNA表达,增强tPA免疫表达.而不影响PAI-1含量与活性或mRNA表达。结论水蛭提取液促进实验性脑内血肿吸收的机制可能为通过对tPA的转录、翻译及合成蛋白的加工修饰来激活内源性纤溶系统,对PAI-1无影响。

  • 标签: 脑出血 水蛭提取液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和调节作用。方法将1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GB治疗组,按Marmarous等人的方法建立弥漫性脑损伤模型,EGB治疗组在伤后即刻腹腔注射EGB,以后每24h腹腔注射一次直至被处死,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伤后1h、4h、8h、12h、24h、3d、7d七个时间点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定量PCR测定大脑皮层脑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时间点血栓调节蛋白(TM)和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大鼠皮层血管变化及皮层病理学变化。结果伤后4h至伤后3dEGB治疗组脑组织中TM和vWF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EGB可以抑制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后脑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标志物TM和vWF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EGB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有关。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血管内皮细胞 血栓调节蛋白 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银杏叶提取物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