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除了对患者的危险性和住院等行使同意的“决策能力”评估外,精神卫生法对未来司法精神领域的重要影响还包括对医疗决定争议的鉴定,以及监狱精神卫生服务。我们以目前全国人大审议中的《精神卫生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相关规定为例加以梳理。

  • 标签: 精神卫生立法 司法鉴定 精神障碍评估 监狱精神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近10年司法精神鉴定中上访案例的特点。方法对在四川大学法医精神教研室鉴定的共3387倒案例中涉及上访的31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5年组上访案例有6例(0.53%),后5年组有25例(1.11%)。有一定事实依据组的上访持续时间长于无事实依据组(P〈0.05)。31例案例的鉴定结论有17例(54.84%)为精神分裂症。前5年组与后5年组的鉴定结论无统计意义(P〉0.05)。无事实依据组与有一定事实依据组的鉴定结论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近5年来司法精神鉴定的上访案例数量较前5年有所增多。有一定事实依据上访者的上访持续时间较无事实依据上访者长。司法鉴定的上访案例中,精神分裂症仍是主要鉴定诊断类型。无事实依据的上访人员中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司法精神病学 司法鉴定 上访案例 精神病
  • 简介:目的探讨法医精神鉴定中精神发育迟滞受害人的特征。方法采用四川大学法医精神教研室性自卫能力鉴定案例登记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成人智残评定量表(AMDRS),对152例相关案例进行登记评分和统计处理。结果被害人的文化程度为文盲占53.9%,小学占42.8%。被鉴定的性受害人与被告人相识者占86.8%,发生在被害人家中(38.8%)、被告人家中(27.6%)或野外(21.1%),采取暴力、胁迫(56.6%)或诱骗(40.8%)的方式。受害时完全顺从者52.0%,受害后无所谓者78.3%。精神发育迟滞受害人的平均智商(IQ)为(40.29±11.40),SDSS的平均分数(12.84±2.65)。缺乏和无性自卫能力两组比较总智商(t=6.855,P〈0.01)、言语智商(t=6.583,P〈0.01),操作智商(t=4.878,P〈0.01),SDSS评分(t=-6.292,P〈0.01)、GAF评分(t=6.643,P〈0.01)、AMDRS评分(t=-7.397,P〈0.01)间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结论MR性受害人受教育程度低,易被熟人胁迫或诱骗,受害时多不知反抗,受害后多表现无所谓,智商低于正常,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智商和社会功能与性自卫能力有关,应该作为评定性自卫能力的重要依据。

  • 标签: 精神发育迟滞 性自卫能力 受害人
  • 简介:会诊联络精神(consultationliaisonpsychiatry,CLP)是精神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国外亦称综合性医院中的精神(psychiatryingeneralhospital),主要研究精神科医生在综合性医院中开展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探讨心理社会因素、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进而从心理、社会和生物医学三方面来诊断和处理患者。

  • 标签: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 躯体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 精神障碍
  • 简介:征文内容:各类精神疾病的病因、病理机制、诊断、治疗、护理、康复、预防,以及其他有关精神精神卫生的研究。会议时间:2005年10月~11月初,具体时间待定。会议地址:武汉投稿要求:1.投稿请同时使用纸质和电子文档。纸质文档请用A4纸打印一式贰份;电子文档可邮寄软盘(请用Office97或以上版本编写)或通过e-mail发送。投稿必须包括论文全文(4500-5000字),并附1000字左右的结构式摘要(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2.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信地址、邮编及电话。3.征文恕不退回,请自留底稿。投稿日期:2005年1月1日至6月30日,以邮戳或e-mail发送时间为准

  • 标签: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 临床诊疗 会精神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性抑郁(PD)与抑郁症(MD)在临床特征及治疗上的异同点。方法:随访研究74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定。结果:(1)治疗前PD组HAMD总分及因子3评分高于MD组。(2)HAMD减分率显示PD组12个月及24个月时疗效好,MD组6个月及12个月时疗效好。(3)PD组单用抗抑郁药治疗疗效差。结论:(1)PD组临床表现以抑郁症状和认知障碍为主,MD组以抑郁症状群为主。(2)对PD患者必须使用抗抑郁药与抗精神药联合治疗。(3)PD患者更易产生自杀行为。(4)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至少2年以上。

  • 标签: 精神病性抑郁 临床对照研究 抑郁症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司法机关、案件双方当事人或其亲人以及周围群众对鉴定结论的满意度、接受度。方法分别用司法精神鉴定随访调查问卷,采用面访与信访结合的方式,对司法机关、案件双方当事人或其亲人以及周围群众进行随访。结果司法机关对鉴定结论的采纳为100%;鉴定结论与最后的司法判决:70例(83.33%)一致,14例(16.67%)基本一致。对鉴定结论,司法机关满意度最高(100%),案件相关的当事人或受害人最低(70%)。随访发现,NGRI者未治疗率高达52.17%,再犯案率为17.39%。结论司法机关对鉴定工作的接受度和满意度较高,而案件相关的当事人或受害人偏低。NGRI者的治疗率较低,再犯案率高。

  • 标签: 司法精神病鉴定 满意度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药物对肝脏转氨酶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240例患者(120例使用传统抗精神药,120例使用非典型抗精神药)进行入院及用药一个月后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检查封比,并进行统计检验,比较使用药物前后及两类药物之间肝脏转氨酶有无统计改变。结果使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1个月后ALT为(52.49±36.87),t=2.218≥1.96;使用传统抗精神药物1个月后ALT为(69.73±49.62),t=3.358≥2.58。使用非典型抗精神药物1个月后AST为(27.69±18.31),t=1.657≤1.96;使用传统抗精神药物1个月后AST为(35.56±18.73),t=3.746≥2.58。结论抗精神药物均对肝脏代谢产生影响,ALT尤为明显,但非典型抗精神药明显优于传统抗精神药。

  • 标签: 传统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ALT 转氨酶 肝脏 AST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精神住院患者抗精神药应用情况。方法采用一日法对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精神痛患者的抗精神药的处方进行调查。结果(1)单一用药及合并用药中利培酮处方量均第一;(2)新型抗精神药比典型抗精神药应用更广泛且以单一抗精神药为主;(3)抗精神药的使用剂量均在推荐的安全剂量之下。结论老年患者的抗精神药的,1名床应用情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型抗精神药使用越来越广泛,药物选择更趋多样化;对于药物的选择和用量考虑疗效的同时应特别关注老年人药物的耐受性问题。

  • 标签: 老年精神病患者 抗精神病药 处方 调查
  • 简介:目的:了解分析目前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情况及其与患者病程,服抗精神药物等因素关系。方法:调查分析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高血糖发生情况,以及分析患者患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抗精神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并观察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糖变化。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糖发生率与脸群患病率进行比较,分析产生高血糖的相关因素。结果:165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高血糖发生率16.4%,为普通人群患糖尿率2.5%的7倍。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会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及患者高血糖的发生与病程长短,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等因素有关。患者的高血糖发生,服非经典与经典抗精神药物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种以上抗精神药物联用者高血糖发生率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抗精神药物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及其高血糖的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可能是长期服抗精神药物所致的一种延迟性,慢性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应引起临床工作者关注。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高血糖 精神分裂症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人社区康复与防治一体化对防止精神人复发是重要措施之一。方法采取点到线的管理方法,使患者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结果通过从点到线的管理,充分发挥医生,家庭在防治精神人病情复发,恶化,衰退的作用。结论防治一体化是目前防治精神人复发的重要措施,是使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的可靠办法,也是精神防治医生,在病人出院前的工作重点。

  • 标签: 精神病 社区康复 防治措施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多靶点联合毁损脑内核团治疗难治性精神的效果。方法对82例难治性精神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分类实施立体定向不同靶点组合毁损治疗。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颅内多靶点联合毁损后,显效28例,有效4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9%(68/82),术后智力均无变化。术后并发症包括高热4例,小便失禁12例,缄默9例及摸索7例,经对症处理后2~21d恢复。结论立体定向多靶点联合毁损是治疗难治性精神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立体定向 难治性精神病 多靶点联合毁损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单一经典抗精神药物(奋乃静)或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药物(奋乃静)治疗有精神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1)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6例两组进行为期6周治疗。甲组为单一中至大剂量经典抗精神药物(奋乃静)治疗;乙组为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合并中至小剂量经典抗精神药物(奋乃静)治疗。以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的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副反应;(2)采用临床流行方法,探讨影响有精神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结果(1)在治疗第6周末,甲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38.2%,有效率94.1%(33/34);乙组的临床治愈率63.9%,有效率100%(36/36),乙组在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上均显著性优于甲组(P〈0.05);(2)有精神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影响有精神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近期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患者的起年龄、前社会功能、病程特点及患者的精神性症状与心境的协调性,以急性起前社会功能良好、间歇性病程及患者的精神性症状与患者心境相协调者的近期疗效为佳。结论(1)心境稳定剂合并小剂量经典抗精神药物在治疗有精神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时,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经典抗精神药物治疗且副反应相对少;(2)有精神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的近期疗效好,患者的近期疗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标签: 躁狂发作 精神病性症状 近期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电休克疗法治疗重性精神疗效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1年2~6月期间,所有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的100例重性精神患者(600例次)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2%,抑郁症疗效最好(100%),其次为躁狂症(90%),精神分裂症(80%),三组患者的疗效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改良电休克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重性精神的方法之一,值得精神科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改良电休克疗法 重性精神病 疗效 发作时间 MECT
  • 简介: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结构及远期预后有无差异.方法对164例分裂样精神或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给予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按DSM-Ⅳ标准划分诊断;于治疗前分别作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铁槽铁钉测验、利手测验、动作功能测验、手功能协调测验、连线测验A和B、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及言语流利性测验10项神经心理测查各1次,并作BRPS、SANS、CGI、功能总体评定量表、Simpson/Minidotes副反应量表、迟发性运动障碍评定量表(TD)各1项,于治疗12周末及治疗52周末再分别评定1次上述各项测查.结果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治疗52周末分裂样精神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状患者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水平及迟发性运动障碍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前者阳性症状较重,阴性症状少,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恢复较好.TD发生少.结论分裂样精神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应在疾病分类中保留其独立的位置.

  • 标签: 首发精神分裂症 分裂样精神病 精神症状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抑郁症患者及时就诊精神专科医院的原因。方法:对108位延迟就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个别访谈,患者以自我报告的形式回忆其就诊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知识缺乏(93.5%)和非精神专科医生无法识别症状(91.4%)是患者报告导致其就医延迟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对精神疾病存在偏见(60.5%)以及家属漠视或消极应对(21.1%)也是重要的阻碍因素。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延迟就医的现状堪忧,应加强老年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公众宣传和普及工作,改善患者的就医意识与就医行为,并着重加强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医护工作者对老年抑郁症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工作。

  • 标签: 老年人 抑郁症 延迟就诊 精神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抗精神药喹硫平、利培酮、氯丙嗪及氯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影响的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门诊就诊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38例、利培酮组41例、氯丙嗪39例、氯氮平组4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泌乳素、放射免疫法检测睾酮水平,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PRL)和睾酮水平。分别于基线及治疗第12周末使用简明男性性功能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性功能及精神症状,于治疗第12周末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2周末,利培酮组、氯丙嗪组、氯氮平组的性功能量表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12±5)ng/ml,(22±6)ng/ml,t=13.92,P〈0.01;氯丙嗪组:(13±6)ng/ml,(19±5)ng/ml,t=8.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治疗第12周末的血睾酮水平低于基线水平:利培酮组:(0.77±0.21)ng/ml,(O.27±0.11)ng/ml,t=13.22,P〈0.01;氯丙嗪组:(0.90±0.11)ng/ml,(0.32±0.14)ng/m1,t=11.27,P〈0.01;喹硫平组和氯氮平组无明显变化。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性功能的因素有泌乳素、睾酮、年龄及TESS分。结论抗精神药物中,利培酮和氯丙嗪易引起血清泌乳素升高和血清睾酮降低,氯氮平具有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这些可能造成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功能减退。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睾酮 性功能 泌乳素
  • 简介:目的分析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探索精神分裂症高吸烟率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吸烟和非吸烟患者共427例,其中吸烟患者332例,非吸烟患者95例。使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反应量表(ARatingScaleforExtrapyramidalSideeffects,RSE—SE)评价患者抗精神药物的副作用。结果精神分裂症吸烟和非吸烟组在RSESE总分及其各分条目得分上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吸烟率可能与吸烟对抗精神药物副作用的影响无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吸烟 抗精神病药物 副作用
  • 简介:非典型抗精神药使用中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代谢方面的异常表现,即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对既往该方面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试图发现其间的临床特征及相互关系,为今后基础研究或临床实践等提供帮助。

  • 标签: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血脂 血清催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