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德尔菲(Delphimethod)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姆和达尔克首创,经过戈尔登和兰德公司进一步发展而来。该方法是一种由专家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对某个研究问题,通过多轮,反复地征询、归纳、修改各专家的意见,最后汇成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的研究方法。

  • 标签: 德尔菲法 论文写作 科技 兰德公司 专家
  • 简介:在所有致伤原因中,道路交通伤(roadtraffcin-jury,RTI)占50%~60%,至今仍呈上升趋势[1~3].在因RTI而致死的患者中有50%~70%为颅脑创伤,其合并胸腹腔脏器损伤时,伤情则更严重,抢救更为困难,死亡率高达40%以上[4].1995年1月~2001年6月我科救治这类伤员51例,现将其救治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胸腹腔脏器伤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手术夹闭的121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Hunt-Hess分级0级3例,Ⅰ级20例,Ⅱ级57例,Ⅲ级29例,Ⅳ级12例。按动脉瘤瘤顶指向分类,前交通动脉瘤主要分为5型,向前12例,向下13例,向上49例,向后23例,多方向24例。结果121例138个前交通动脉瘤中,手术成功夹闭135个;2例(3个动脉瘤)手术夹闭困难,行动脉瘤包裹。有12例患者手术夹闭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根据GOS评分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01例,中残11例,重残5例,死亡4例(因手术后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顽固性颅内压增高而死亡)。结论夹闭手术对于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入路主要以翼点入路为主,但手术夹闭要结合多种因素个体化对待。

  • 标签: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早期运用翼点手术入路治疗。结果瘤颈夹闭92例,动脉瘤孤立6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术后按GOS预后评分标准:良好91例,中残(生活能自理)2例,重残(需他人帮助)2例,死亡3例。随访80例,时间9-24个月,病人预后良好77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应及早选择显微手术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简易定位器制作及定位方法自1999年,我们应用自制的简易定位器及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颅内血肿及脓肿840例,均准确定位一将废弃的5F造影用导引导丝50-60cm,剪成8-11根长5cm的小段,间隔0.5cm排成栅栏状,连接在一根宽5cm.长60cm的钕紧带上,即制成简易定位器(图1)。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穿刺抽液术 立体定位技术 颅内出血 脑脓肿
  • 简介: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译著《梅欧医院神经科检查》已经出版。该书是世界著名的美国《梅欧医院神经科检查手册》(第七版),由多位著名临床学者编写。该书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神经科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辅助检查方法,其中对一般书籍很少描述的神经眼科学、神经心理学、每块肌肉的检查方法、婴幼儿的神经系统检查和睡眠障碍的检查等均有详细的描述。

  • 标签: 科学出版社 临床检查 神经科 医院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眼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诊治过程及手术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行头颅CT枪查,均碌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8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32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35次。所有患者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均采用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V—P术5例。32例中死亡1例,恢复良好22例,生活自理6例.扶拐行走、需人照顾2例,卧床、靠他人护理1例。对其中27例随访3~12个月,均无再出血发生,无死产。结论DSA检查应作为诊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的主要方式:除了对Ⅰ~Ⅱ级患者应早期手术治疗外,对其它患者可推迟到出血2~3周以后手术:掌握一定的显微手术技巧.对于顺利夹闭小型前交通动脉瘤、预防和控制术中破裂出血尤为重要。

  • 标签: 小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颅内前交通动脉瘤行微弹簧圈栓塞的治疗经验。结果动脉瘤腔完全致密栓塞33例,次全栓塞2例,动脉瘤颈部有残留2例。术后死亡1例。18例病人随访6-12个月。复查DSA显示:复发1例,行手术夹闭;余病人未见动脉瘤复发迹象。结论前交通动脉瘤,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针对性血管内栓塞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内治疗
  • 简介:行动学习(ActionLearning)是以教学问题为线索、以学生行动为基础、以小组成员的经验和支持为依托、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条件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行动学习中,学生自己生成并建构新的知识,又在行动中检验,再建构已有的知识。所以行动学习教学方法应该是护理专业培养学生核心胜任力的一种形式,是学生通过行动学习主动构建、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

  • 标签: 学习方法 护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应用 灾害 教学问题
  • 简介:目的对四血管阻塞(4-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方法以微型磨钻,扩大第一颈椎上之翼孔,充分暴露其中穿行的椎动脉,显微镜直视下电凝阻断;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以出现静息脑电波为判定大鼠已达全脑缺血的标准对4-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全脑缺血15min后行再灌注,7d后以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大部分死亡作为判定模型成功的标准,对两种建模方法进行评定.结果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存活7d的存活率为90%(27/30),改良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存活率为86.7%(26/30),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成功率仅为70%(21/30),改良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为86.7%(26/30),明显高于4-VO.结论改良4-VO可明显提高模型制作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 标签: 四血管阻塞 全脑缺血模型 大鼠
  • 简介:1病历摘要女,50岁。入院12d前突发晕厥,意识丧失2min,清醒后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可逐渐缓解;10d前突发额部胀痛,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复视;7d前右侧上睑下垂并渐加重。既往体健,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右侧上睑下垂,不能自主睁眼,右侧眼球外展位,上转和内收受限。

  • 标签: RATHKE囊肿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 简介:目的检测胶质瘤细胞中阿霉素(ADM)的含量,探讨抗P-糖蛋白(P-GP)单克隆抗体对细胞耐药性的逆转效果.方法将胶质瘤细胞分为敏感组、耐药组、耐药+抗P-GP单抗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细胞中ADM含量.色谱条件为LiChrosorbC18柱(250mm×4.6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1mol*L-1磷酸二氢胺冰醋酸(5022280.5);流速为1ml*min-1;激发波长为495nm,发射波长为560nm.结果测得细胞内ADM浓度在0.1~1.0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3.ADM在各种细胞中的浓度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496±0.015)mg*L-1,敏感组(0.533±0.029)mg*L-1,耐药组(0.502±0.075)mg*L-1,耐药+抗P-GP单抗组(0.577±0.086)mg*L-1.结论HPLC是一种简便而准确地检测细胞中ADM的方法.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耐药的胶质瘤细胞中ADM浓度降低,加抗P-GP单抗逆转后的细胞中ADM浓度升高,提示抗P-GP单抗的确对胶质瘤细胞的耐药性有逆转作用.

  • 标签: 胶质瘤 细胞耐药性逆转 HPLC法 研究 阿霉素
  • 简介:目的报道一种新的雪旺细胞提纯方法一改良冷喷注,并与其他2种方法进行对比,评价其优缺点。方法分离新生6d的Wistar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双酶消化分离雪旺细胞,用S-1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雪旺细胞进行鉴定。将收集到的细胞分为3组,分别应用冷喷注、改良冷喷注和酶消化对细胞进行纯化,计算纯化后的细胞纯度,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活性。结果改良冷喷注提纯出的雪旺细胞,纯度和细胞活性与冷喷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高于酶消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冷喷注提纯雪旺细胞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获得雪旺细胞纯度高且不影响细胞活性,缺点是对操作者实验操作技术和经验要求相对较高,初学者不易掌握。

  • 标签: 雪旺细胞 细胞培养 冷喷注法 细胞纯化
  • 简介:目的探讨胚胎型后交通动脉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与“真正”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关系,以及该类型破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近期2例临床诊断为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者的术前病史、急诊头颅CT为典型的破裂动脉瘤表现,CTA确诊左侧后交通动脉瘤,动脉瘤开口均位于后交通动脉上,且距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结合部有一定距离,经术中DSA证实。综合动脉瘤情况选择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结论“真正”后交通动脉瘤多合并胚胎型后交通动脉,合适病例选择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真正后交通动脉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7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动脉瘤51个,均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或单纯LVIS支架贴覆术治疗。结果本组47例患者的动脉瘤均栓塞成功。术中支架完全释放者35例,近全释放者1例,半释放者11例;其中4枚微小动脉瘤(1.5mm×1.2mm~2.3mm×2.1mm)无法置入弹簧圈,进行单纯LVIS支架贴覆术。术后即刻Roymand分级,其中34枚完全栓塞,12枚近全栓塞,1枚部分栓塞(瘤腔内有少量造影剂显影)。患者于术后4个月—2年行颅脑DSA复查示,12例近全栓塞患者转变为完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患者转变为近全栓塞,无复发的病例。结论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

  • 标签: 动脉瘤 LVIS支架 栓塞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手术后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用韦氏智力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对24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后的患者和对照组20例正常人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记忆商的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切除直回组与保留直回组相比短时记忆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部分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术后的患者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及记忆商等认知功能方面均存在障碍。直回切除对短时记忆有明显影响,而不参与智商的改变。

  • 标签: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 直回切除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21例。结果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15例,瘤颈部分残留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再出血2例。21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DSA随访15例(9例即刻完全栓塞的患者造影复查动脉瘤仍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6例栓塞即刻大部分栓塞患者5例动脉瘤级瘤颈未显影,1例瘤颈仍部分显影;术后支架移位2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1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是安全的,复发率低,规范的操作、栓塞材料的合理选择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血管内栓塞 弹簧圈 支架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