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性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和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选择发病2周内、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有阳性发现的病例,排除同时存在前后循环梗死或同时存在脑桥与其他脑干部位的梗死,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进行病因;将单纯性脑桥梗死作为病例组,前循环脑梗死为对照组,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单纯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和临床表现特征.结果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糖化血红蛋白(OR1.183,95%CI1.007~1.389,P=0.041).病因中,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为穿支动脉疾病(OR2.343,95%CI1.086~5.057,P=0.030).与单纯桥脑梗死相关的症状有头晕/眩晕(OR1.827,,95%CI1.024~3.259,P=0.041)、恶心呕吐(OR2.631,95%CI1.267~5.464,P=0.009)、复视(OR5.103,95%CI1.342-19.404,P=0.017)、耳鸣(OR10.512,95%CI1.119~98.714,P=0.040)、行走不稳(OR2.547,95%CI1.328~4.884,P=0.005).与单纯脑桥梗死相关的体征为眼球震颤(OR9.368,95%CI3.251~26.991,P=0.000)、单侧肢体感觉障碍(OR3.145,95%CI1.051~9.412,P=0.041).结论单纯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病因与前循环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中的高糖化血红蛋白、病因中的穿支动脉疾病、临床表现中的头晕/眩晕、恶心呕吐、复视、行走不稳、眼球震颤、耳鸣和单肢感觉障碍更为突出.

  • 标签: 脑桥梗死 前循环梗死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病因分型
  • 简介:阐述朱建贵主任治疗抑郁症顽固性失眠的辨证思路,临床常将顽固性失眠分为五:肝淤血虚(精亏)证、心脾两虚证、心胆阳虚证、痰火上扰证、瘀血(痰瘀)内阻证,对应不同证进行论治,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抑郁症 顽固性失眠 中医辨证
  • 简介:(接上期)4治疗方法4.1支持高血压降压治疗的证据支持在高血压个体中给予降压药物降低主要临床心血管转归(致死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其他心血管死亡)危险的证据,来自1965-1995年间完成的大量随机对照试验,这些试验大多数为安慰剂对照试验。2003版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SocietyofHypertension/EuropeSocietyofHypertension,ESC/ESH)指南提到了这些试验的荟萃分析。这些支持证据还来自降压治疗可以使高血压诱发的器官损害减轻,如左心室肥大(leftventricularhypertrophy,LVH)或蛋白尿,有可能伴随致死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下降,尽管这些证据明显是间接的,主要来自随机数据的事后相关性分析。

  • 标签: 高血压 指南 降压治疗 血压 血压控制 心血管风险
  • 简介:1前言1.1原则欧洲2013版高血压治疗指南为欧洲高血压学会(EuropeanSocietyofHypertension,ESH)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于2003年及2007年联合公布高血压治疗指南之后的再次修订版。上一版指南发表至今已有6年,期间针对血压升高所展开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研究以及许多新成果的发表,使得新版指南的出版迫在眉睫,我们需要在既往推荐建议的基础上加以精炼、修正和扩展。

  • 标签: 高血压 指南 降压治疗 血压 血压控制 心血管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H高血压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发病72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根据72h内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变化判断患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运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H高血压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结果58例患者在发病72h内病情发生进展,其中22例进展发生在发病24h内,47例进展发生在发病48h内.单因素分析发现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χ2=5.948,P<0.05)、入院时收缩压(t=2.124,P<0.05)、Hcy(t=1.197,P<0.01)和H高血压(χ2=26.351,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H高血压、Hcy对进展性卒中的发生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进展性卒中发生率高,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病情进展可能性大.H高血压、Hcy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高血压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危险因素及睡眠质量的关系,以期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有所助益。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病患者428例,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定,按其是否合并睡眠质量紊乱分为两组。同时重点询问病史(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和脑卒中史);测定身高(H)、体重(W);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UA),并进行血压的测定;计算体重(BMI)。结果①高血压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中医证以阴虚阳亢证多见,其次为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②高血压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A组)各指标相比较,A组的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及收缩压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B组)P〈0.05;B组的BMI、TC、TG、FPG、2hPBG、HDL、LDL、UA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是睡眠紊乱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①高血压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患者中医证以虚实夹杂为主,以阴虚阳亢证多见。②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收缩压是高血压病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病 证型 危险因素 睡眠紊乱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降低住院2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住院2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要因,针对性地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住院2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从19.15%降低到8.33%。结论:应用品管圈能有效降低住院2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提高护士主动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2型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