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相关基因及分类特征基因的表达。方法用含13939种人基因的BioStarH140S芯片,以正常脑及18例胶质瘤组织总RNA制备的探针杂交芯片,ScanArray4000扫描信号,提取脑及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差异基因并行生物信息分析,Hierarchical类提取差异基因的特征。结果星形细胞瘤中筛选出438条(3.14%)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分析与细胞信号、细胞骨架和运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等多类基因密切相关;与分类相关的特征基因有MAP7、DBCCR1、PCDHA5、KCNAB1、NAPIL2等。表达谱将星形细胞瘤分成两类,与临床组织病理分类基本一致。结论芯片是基因分析和筛选肿瘤标志性基因的有效手段,可客观分析星形细胞瘤发展及预后;分类特征基因为星形细胞瘤侵袭性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有助于临床诊治。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基因芯片 表达谱 Hierarchical聚类
  • 简介:目的:编制军人心理应激评问卷(SSET)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方法:应用心理测量和统计分析技术,修订条目,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测验对象为426名陆军战士。结果:SSET包含的10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均在0.3以上(0.394-0.556,P<0.01);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97;再测信度系数为0.325-0.597(P<0.05或P<0.01);SSET总分与SCL-90各因子分相关系数0.484-0.666(P<0.01)。结论:SSET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测量军人心理应激水平的有效工具。

  • 标签: 军人 心理应激 自评问卷 编制
  • 简介:近来研究表明,噬可能成为卒中治疗过程中的新靶点,但是噬在脑缺血过程中的激活是否提升神经元存活率一直存在争议,关于其对于脑缺血后神经元发挥的作用是保护还是加重损伤尚不明确。本文主要综述脑缺血后噬在缺血服氧损伤中可能发挥的双重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

  • 标签: 自噬 神经元 脑缺血/低氧损伤 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采用反映血管新生状态的指标经模糊C均值类对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学分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含有正常成人脑组织、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及阳性对照组织的168点矩阵的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双标法标记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Image-ProPlus5.1中文版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结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及微血管平均周长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级别相关的参数,以矩阵实验室数学软件提供的模糊C均值类函数参数作为类对象,将不同的组织切片参数值进行模糊C均值类,所得类值分别赋值为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结果(1)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病理分级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不同病理分级组之间,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星形细胞肿瘤微血管平均周长,Ⅱ级组与Ⅲ级组、Ⅱ级组与Ⅳ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而Ⅲ级组与Ⅳ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4)与WHO病理分级相比,模糊C均值类产生的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对Ⅱ、Ⅲ、Ⅳ级等级别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71%、48.39%和78.95%,总体正确率达68.46%。结论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单位、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平均周长等项指标的模糊C均值类值与星形细胞肿瘤病理分级值比较符合,可应用模糊C均值类法对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分级进行辅助推测。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模糊数学
  • 简介:在神经外科中,颅内肿瘤的切除,颅内血肿、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颅骨缺损的修补等均涉及开颅手术,而开颅手术后头部伤口的愈合情况可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甚至影响到手术的成败。回顾我科收治的两例开颅术后头皮感染伴颅骨溶的临床资料,就其原因及处理作分析、探讨。

  • 标签: 开颅术后 颅骨缺损 头皮感染 迟发性感染 自溶 开颅手术
  • 简介:线粒体噬是细胞通过噬清除破坏的线粒体的过程,是线粒体质量控制的重要机制。近年来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后存在明显的线粒体噬。因此在卒中过程当中,调节控制线粒体数量和质量的线粒体噬过程,可能对治疗卒中、延缓细胞死亡、保护神经元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本文主要对线粒体噬在缺血性卒中病理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其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线粒体噬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作用进行展望。

  • 标签: 自噬 线粒体自噬 缺血性卒中 PINK PARKIN NIX/BNIP3
  • 简介:目的:翻译、修订日文版患者安全护理(PSN)评量表,评价其信度、效度。方法:遵循外文量表的翻译原则,对量表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通过专家评定和对313名护士的调查,对量表进行修订并对其信度、效度进行评价。结果:中文版量表通过主轴因子法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共抽取7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5.768%。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61,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17~0.901。结论:中文版患者安全护理评量表的信度、效度较好,但结构效度与原量表不完全等同,将原日文量表的8个维度修订为7个维度,其中文版量表可作为我国患者安全护理研究的参考工具。

  • 标签: 患者安全 护士 量表 信度 效度
  • 简介:目的研究RNA干扰下调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U251细胞噬的影响.方法建立RNA干扰下调Nrf2表达的U251细胞系并在瞬时转染48h后,电镜观察细胞噬相关结构的形态,Westernblot法、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噬水平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Nrf2组Nrf2的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01),噬泡结构增多,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蛋白3BII型(LC3B-Ⅱ)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01),酸性囊泡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RNA干扰下调Nrf2可以显著增强U251细胞的噬水平.

  • 标签: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自噬 RNA干扰
  • 简介: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整理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547首处方进行分析,频次前3味的药物为酸枣仁、丹参、天麻,处方药物的核心组合为酸枣仁、丹参、天麻、郁金、夏枯草、珍珠母、竹叶、麦冬、茯苓。挖掘出核心组合28个、对药14组。结论丁元庆教授治疗不寐经验丰富,养营血,祛邪气,安心神,调心肝,使阴平阳秘,神安而寐。

  • 标签: 丁元庆 不寐 关联规则 聚类算法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以及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行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护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2周、4周的PS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护责任感以及护技能等各项评分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能够对患者睡眠质量起到改善作用,提升患者护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睡眠质量 自护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清胃宁心汤”治疗胃热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西昌市中医医院门诊胃热扰心型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清胃宁心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2组对胃热扰心型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清胃宁心汤”治疗失眠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失眠 胃热扰心 清胃宁心汤 临床疗效
  • 简介:生物标志是一种指示剂,可以存在于血、血浆、尿和脑脊液(cercbrospinalfluid,CSF),能反映与临床表现直接相关的生理或病理情况。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在表现出临床症状的前20-30年就有神经变性.但在痴呆出现前AD是不能被诊断的。最近几年,人们将早期轻度智能损害的临床阶段定义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神经变性疾病 蛋白质组学
  • 简介:失眠症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正常需要的一种状况。失眠的表现有多种形式,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易醒、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失眠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怖心理,妨碍社会功能[1]。患者因夜间睡眠不足,白天易出现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倦怠乏力、烦恼等,严重者可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2]。近年来,笔者用拟消烦宁神汤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63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非器质性失眠症 治疗 自拟 睡眠不足 恐怖心理 社会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不同成分献血者体内D-二体含量及其对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献血的432例献血者的资料。采用免疫荧光法对不同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全血献血者体内血浆D-二体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体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全血献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之间患者血浆D-二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性疾病患者血D-二体明显升高,它是血管性疾病的一个理想监测指标,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体内D-二体的含量较全血献血者显著减少,提示成分献血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血小板 全血 D-二聚体 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6000m海拔高度下不同时长的高原低氧暴露对小鼠皮层神经元噬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性。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及不同时长(1d、3d、7d、14d)的高原低氧处理组,每组8只。模拟6000m海拔的高原低氧环境,实验组分别给予1d、3d、7d、14d的高原低氧处理,对照组饲养于舱外。采用WesternBlot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噬标志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在皮层组织的表达;赫斯特荧光染料33342(Hoechst33342)染色用于观察皮层神经元的凋亡改变。结果与平原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长的高原低氧处理增加了小鼠皮层组织HIF-1α、Beclin-1及LC3-Ⅱ的表达,同时明显增加了皮层神经元的凋亡率。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噬的激活可能是小鼠皮层神经元凋亡发生的重要原因,而HIF-1α在该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高原低氧 神经元 自噬 凋亡
  • 简介: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于2010年10月27至31日在苏州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噬与神经系统疾病”[编号:2010-03-07—143(国)]。研讨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噬的分子机制和研究方法、噬在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及脑血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并就噬研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新技术、新进展、热点及有争议的难点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学术讨论。

  • 标签: 神经系统疾病 继续教育项目 自噬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学习班 神经科学研究所
  • 简介:目的:探讨拟养心安神汤应用于治疗尿毒症患者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失眠症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则应用中医拟养心安神汤治疗,分别在治疗后4周、8周、12周评价所有患者的睡眠质量总分。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睡眠质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自拟养心安神汤应用于尿毒症患者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养心安神汤 尿毒症 失眠症 临床体会
  • 简介:目的通过体外观察银杏叶提取(EGB)对血小板磷酸二酯酶(PDE)、核苷酸环化酶[腺苷酸环化酶(AC)、鸟苷酸环化酶(GC)]活性和环核苷酸[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水平的影响,探讨EGB抗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2周内未服任何药物的3例健康志愿者肘静脉血(柠檬酸钠抗凝),血小板分离洗涤后分别观察不同浓度EGB对血小板cAMP、cGMP水平及经超声匀浆后分离的PDE、AC、GC活性的影响,并以加同等体积药物溶剂为空白对照。结果随着EGB浓度的增加,血小板cAMP水平明显增高,PDE3活性明显抑制,变化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EGB(80mg/L)对PDE5有轻度抑制作用;不同浓度EGB对cGMP水平和PDE2、AC、GC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EGB通过抑制血小板PDE3活性,提升cAMP水平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血小板聚集 环核苷酸 磷酸二酯酶 核苷酸环化酶
  • 简介:正常颅压脑积水(NPH)患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在成人中发病,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痴呆,在诊断为痴呆的患者中约占5%[1]。NPH是由Akim和Adams在1965年首次描述,脑室增大但是没有颅内压增高的特殊综合征,并且出现典型的三联征:步态不稳、尿失禁和痴呆,脑脊液分流术能够改善症状[2-3]。NPH的特征是脑脊液动力学障碍,

  • 标签: 正常颅压脑积水 脑脊液分流术 标记物 脑脊液动力学 Adams 颅内压增高
  • 简介:近年来研究发现,原发恶性脑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通过目前治疗来看,其预后很差。因此,研究脑肿瘤发生复发机制、改善患者的预后及延长其生存时间,是目前新的研究方向,也是国内外专家面临的重大难题:由于对脑肿瘤细胞来源及其发生机制的认识模糊,尽管在恶性脑肿瘤的发病机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相关试验研究,但是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

  • 标签: 脑肿瘤干细胞 CD133蛋白 神经巢蛋白 Sox-2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