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阐述了美国门诊医疗体系、医院门诊部概况及护士在医院门诊角色,包括护士在医院门诊工作内容、任务、分工及护士诊室特点,以期为我国门诊护士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美国 护士 医院门诊 角色
  • 简介:遗传因素与卒中发生密切相关,明确基因与卒相关关系,有利于卒预防、诊断和治疗。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发展,越来越多相关基因位点被发现,而既往已知基因也对诊疗有新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遗传相关性卒,包括镰状细胞病、Fabry病、遗传性胶原蛋白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近期基因位点多态性相关研究。

  • 标签: 遗传相关性卒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镰状细胞病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
  • 简介:本文在描述我院多学科综合门诊运行特点基础上,总结护士在多学科综合门诊重要作用,包括会诊团队组建推进者、网络预约保证者、会诊质量提升者、会诊资料管理者、专家团队参与者,以期为我国多学科综合门诊护士培养提供借鉴,为护士更好地参与多学科治疗、拓展职业路径、提升专业能力和影响力提供参考。

  • 标签: 护士 多学科综合门诊 作用
  • 简介:远程诊断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大范畴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网络技术,邀请其他医疗机构为本医疗机构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宁夏地区前期在远程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经验,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开展睡眠远程诊断。通过基础单位与睡眠远程诊断中心互联互通,实现患者在基层单位就诊及实施睡眠监测,远程中心诊断并指导治疗模式。目前该睡眠远程网络已投入正常运行,方便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 标签: 远程医疗 睡眠障碍 互联网+医疗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2年预后影响。方法收集在北京市老年病医院住院急性缺血性卒患者131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缺损评价采用NIHSS评分。根据患者入院时有无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随访患者2年预后、复合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其中预后采用mRS量表进行评价(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为预后不良)。复合血管事件包括再发卒、脑出血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贫血对急性缺血性卒2年预后和死亡影响。结果与非贫血组相比,贫血组患者年龄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重,心房颤动、慢性肾功能不全、外周血管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贫血是急性缺血性卒患者2年预后不良(OR5.063,95%CI1.887~13.590)、死亡(OR13.266,95%CI1.364~128.993)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时合并贫血急性缺血性卒患者年龄较大,共存疾病较多,神经功能缺损较重。贫血是卒后2年预后不良、病死率高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贫血 缺血性卒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对睡眠质量较差ICU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睡眠质量较差ICU患者10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基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方式。运用RCSQ量表对2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良好率分别为66%和86%,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睡眠障碍ICU患者来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产生高于常规护理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提升睡眠质量。因此对于这类病患者来说,综合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睡眠质量 ICU患者 综合护理 显著性差异
  • 简介:目的:分析赋权指导在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4月我院住院部80名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家庭主要照顾者接受常规护理知识宣教,观察组家庭主要照顾者接受赋权指导,比较两组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者准备度得分和综合照顾能力得分。结果:入院后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得分分别为(25.98±3.21)和(22.10±4.01)分,综合照顾能力总分分别为(116.38±9.92)和(101.51±9.79)分,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得分和综合照顾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权指导计划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和综合照顾能力,对提高长期家庭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赋权指导计划 脑卒中 家庭主要照顾者 照顾者准备度 综合照顾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可行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47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共有动脉瘤51个,均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或单纯LVIS支架贴覆术治疗。结果本组47例患者动脉瘤均栓塞成功。术中支架完全释放者35例,近全释放者1例,半释放者11例;其中4枚微小动脉瘤(1.5mm×1.2mm~2.3mm×2.1mm)无法置入弹簧圈,进行单纯LVIS支架贴覆术。术后即刻Roymand分级,其中34枚完全栓塞,12枚近全栓塞,1枚部分栓塞(瘤腔内有少量造影剂显影)。患者于术后4个月—2年行颅脑DSA复查示,12例近全栓塞患者转变为完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患者转变为近全栓塞,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

  • 标签: 动脉瘤 LVIS支架 栓塞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卒后失语患者非语言认知功能损害特点,并分析卒后失语患者语言障碍与非语言性认知功能损害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就诊患者共32例,经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aphasiabattery,WAB)评估语言功能,分为失语组和无失语组,其中失语组15例,无失语组17例。洛文斯顿成套测验中文版(Loewensteinoccupationaltherapycognitiveassessment,LOTCA)第2版评估患者非语言认知功能。对失语组与非失语组LOTCA各分项分值及总分分别进行非参数检验;对WAB各分项得分及失语商与LOTCA各认知分项得分及总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并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失语组LOTCA总分低于无失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69.0~92.0)分vs99.0(86.0~102.5)分,P<0.05];失语患者LOTCA总分与WAB各分项及失语商呈正相关(r=0.587~0.883,均P<0.05),WAB分项各分项与LOTCA各分项之间呈正相关(r=0.521~0.843,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失语商主要因素为LOTCA总分(β=0.707,P=0.003)。结论卒后失语患者存在非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程度越重其非语言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越重。

  • 标签: 卒中 失语症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本院进行优质护理以后,对该护理方法应用价值和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收治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率、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本院进行优质护理以后,能够使患者嗜睡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有效缓解患者各项症状,并提高患者在护理过程依从性。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优质护理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生命质量
  • 简介:近些年来免疫逃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胶质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是最常见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其复发率高、预后差。究其原因,高度侵袭性和免疫逃逸是导致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原因之一。氯离子通道蛋白-3(chloridechannel-3,ClC-3)作为氯通道家族一员,在胶质瘤中高表达并广泛参与细胞容积调节、增殖、迁移及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但其是否介导胶质瘤免疫逃逸目前未见报道。

  • 标签: 氯离子通道蛋白-3 胶质瘤 免疫逃逸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责任动脉悬吊技术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6月—2017年12月,采用改良悬吊技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8例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经6个月随访,其中17例患者(94.4%)治愈,1例患者(5.6%)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100%。3例患者术后发生不同程度面瘫,经对症治疗后均在随访期间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听力下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应用改良悬吊技术是安全有效,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可逆、损伤小特点,是对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补充。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动脉 悬吊
  • 简介:目的总结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手术治疗103例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资料,其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50例(观察组),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53例(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3、7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0%)显著低于对照组(35.8%;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52.0%)明显高于对照组(32.1%;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应用增加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减压术。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骨瓣减压术 疗效
  • 简介:FredPlum(1924-2010,图1)是美国神经内科医师,以研究意识障碍和昏迷而闻名天下,他研究使意识障碍成为神经内科范畴。Plum对意识障碍研究有三大贡献:一是发现和命名了“闭锁综合征(locked-insyndrome)”;二是与苏格兰神经外科医生BryanJennett(1926-2008)一起发现和命名了“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三是挑战了医学伦理学,反对维持无自主意识生命,支持“生前预嘱(livingwill)”和“死亡权(righttodie)”,影响了全世界行医准则。

  • 标签: 卒中 闭锁综合征 持续植物状态
  • 简介:患者49岁,女性。在乘坐飞机过程突发右侧偏瘫失语。既往史:自幼左下肢经常增粗,否认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其他病史无特殊。入院查体NIHSS评分14分。患者入院后头颅CT检查未发现出血,立即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后立即行头颈部CTA发现左侧颈内动脉近段变细,入颅后闭塞;血栓位于左侧颈内动脉床突段,延伸到左侧大脑中动脉(M1和M2近段),侧支血管建立(图1A)。溶栓前MRI显示左侧岛叶、内囊后肢、左侧颞叶梗死,左侧额叶、顶叶、右侧额叶点状梗死(图1B)。

  • 标签: 综合征 静脉溶栓治疗 颈内动脉床突 NIHSS评分 卒中 头颅CT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岩上静脉处理方式及并发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0日,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2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200例患者,术中切断岩上静脉主干2例,其中小脑水肿1例,脑干梗死1例;术中切断岩上静脉分支17例,其中小脑出血1例;术完全保护岩上静脉181例。根据责任血管情况,单纯动脉压迫138例,单纯静脉压迫4例,动脉合并岩上静脉压迫58例。结论根据岩上静脉和三叉神经解剖关系,对岩上静脉术予以不同处理,尽可能保留岩上静脉,尤其对岩上静脉蛛网膜双层结构充分锐性分离,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岩上静脉
  • 简介:目的研究白藜芦醇不但具有直接治疗脑胶质瘤作用,而且作为一种ABCG2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BCRP/ABCG2,影响原卟啉Ⅸ(PpⅨ)排出细胞。探讨白藜芦醇增强对于经5-氨基酮戊酸(5-ALA)处理过的人脑胶质瘤细胞光治疗(PDT)效果。方法4种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系(U87MG,U251,A172和T98G)在和不同浓度(0.01~1.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之前,与5-ALA(1mmol/L)相互作用。测定白藜芦醇对细胞内外PpⅨ水平,BCRP/ABCG2mRNA和ABCG2蛋白表达,以及体外PDT效果。结果0.1μmol/L或更高浓度白藜芦醇,可以提高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内PpⅨ水平,在所有4种细胞系均呈药物剂量依赖性。白藜芦醇不但可以降低BCRP/ABCG2mRNA表达水平,而且可以减少细胞膜上BCRP/ABCG2蛋白表达;并且有效地提高恶性脑胶质瘤细胞PDT效果。结论白藜芦醇不但可以抑制BCRP/ABCG2介导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内PpⅨ外流,并且可以增加细胞内PpⅨ含量,从而达到提高PDT效果。

  • 标签: 5-氨基酮戊酸 白藜芦醇 原卟啉Ⅸ 光动力治疗
  • 简介:Stroke&VascularNeurology(SVN)近期发表文章“PhenotypicASCODcharacterisationsofischaemicstrokeintheyoungatanurbantertiarycarecentre”,由来自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神经内科AngelaLiu教授执笔,联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天普大学路易斯卡茨医学院以及美国佛蒙特大学医学院共同完成。

  • 标签: 青年卒中 美国加州大学 表型 病因 ASCO 神经内科
  • 简介:目的:探究米氮平在治疗抑郁障碍对患者睡眠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石家庄市第八医院收治以失眠为主诉伴抑郁障碍患者6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舍曲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氮平,共治疗8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HAMD-17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PSQI、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SQI、HAMD-17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可有效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状况,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米氮平 抑郁障碍 睡眠
  • 简介:目的:探究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在四肢骨折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民医院收治四肢骨折患者66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比较2组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护理采取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既能消除负性情绪,又可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睡眠质量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四肢骨折 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