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方法10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内科组507例,外科组493例。按发病一治疗时间分为:超早期组(〈7h),早期组(7~24h)和晚期组(〉24h)共3组,分别进行内、外科疗效比较和组间外科疗效比较。疗效判定指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病死率、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优于内科治疗;(2)超早期组和早期组,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3)超早期组术后颅内再出血风险高,早期组再出血率下降;(4)晚期组,外科组呼吸、泌尿和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科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早期(7~24h),是最佳手术时机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手术时机
  • 简介:早期、超早期手术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死亡率有效方法,而术后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致死重要并发症之一。我科从2000年10月至2008年11月手术治疗612例高血压脑出血,其中术后再出血65例,现将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对术后再出血发生影响进行I临床分析。

  • 标签: 手术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影响,总结实施早期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32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和手术时机进行分组,对各组术中情况和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手术时机术中意外破裂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早期手术组和中期手术组治疗结果分级显著差于延期手术组.将非手术组患者分配到不同手术组后,早期手术组和中期手术治疗结果分级显著优于延期手术组.结论aSAH后早期手术不仅能防止再出血降低死亡率,而且可通过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和去除骨瓣而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手术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切除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技术。方法对33例侧脑室肿瘤病例,7例经额叶皮质、4例经纵裂胼胝体、15例经顶枕叶皮质、7例经颞叶皮质入路,应用显微技术行肿瘤切除,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20例,大部分切除7例,部分切除6例。其中脑膜瘤16例,室管膜瘤10例,星形细胞瘤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2例。术后出现脑积水4例,肢体轻瘫4例,偏盲2例,远隔部位血肿1例,癫痫1例。随访时间4个月~6年,平均3.7年。18例术后恢复良好并参加工作,9例术后状况基本同术前(生活可自理),不能生活自理2例,2例星形细胞瘤病人1年后肿瘤复发死亡,失访2例。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切除侧脑室肿瘤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 标签: 侧脑室 肿瘤 显微手术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标准翼点入路、纵裂入路和翼点纵裂联合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疗效,以及显微手术入路选择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保定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7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术前均行头颅CTA或DSA检查确诊。疾病早期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39例,经纵裂入路34例,联合入路5例。结果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经翼点入路手术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9例,经纵裂入路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5例,联合入路5例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早期显微手术经翼点入路、经纵裂入路及联合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有效且预后良好。根据不同动脉瘤瘤体指向,合理地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基础。

  • 标签: 前交通动脉瘤 显微手术 翼点入路 纵裂入路 翼点纵裂联合入路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severetraumaticbraininjury,STBI)高死残率,是治疗难点。我科近5年来,收治STBI患者268例,其中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术辅助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92例,与改良大骨瓣开颅术常规治疗87例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常规治疗89例比较,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改良大骨瓣开颅术 选择性亚低温
  • 简介:目的半定量分析岩斜区脑膜瘤(PCM)颅底侵袭范围,选择相应手术入路并评估手术效果。方法评估66例PCM影像学特点,将其颅底侵袭范围分为5个分区:上、中、下岩斜区(A、B、C区),桥小脑角区(D区)和鞍旁一海绵窦区(E区)。根据分区结果选择颞下入路11例,乙状窦后入路15例,乙状窦前入路32例,乙状窦后+远外侧联合入路2例,幕上下联合入路4例及扩大中颅窝底入路2例。结果术前MRI显示最常受累颅底区域为A、B、E区(分别占97.0%、75.8%和59.1%)。单个分区受累仅占7.6%,绝大多数PCM倾向于侵袭多个分区。肿瘤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27例,大部分切除10例。随访40例,平均随访32.21个月;7例患者遗留明显颅神经功能障碍,肿瘤复发8例。结论半定量分析PCM颅底侵袭程度,便于对PCM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术前详细评估并慎重选择手术入路,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侵袭 脑膜瘤 岩骨 斜坡 颅底
  • 简介:当试验中涉及两个因素时,若两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对观测结果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特定试验条件(通常为各因素不同水平一种组合)下试验数据测定误差在专业上允许范围之内,此时,可以选用“随机区组设计、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具有一个重复测量单因素设计、无重复试验双因素设计和两因素嵌套设计”五种设计之一。在上一期讲座中,我们向读者重点介绍了随机区组设计、具有一个重复测量单因素设计这两种设计类型,重点阐述了两设计类型定义、形式、特点、应用场合以及具体实施,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 标签: 设计类型 试验数据 随机区组设计 单因素设计 交互作用 重复测量
  • 简介:当试验中涉及一个试验因素和两个区组因素时,若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对观测结果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并且,特定试验条件(通常为各因素不同水平一种组合)下试验数据测定误差在专业上允许范围之内,此时,根据试验因素水平数目多少,可以考虑选用“交叉设计或拉丁方设计”两种设计之一。在上一期讲座中,我们向读者介绍了三阶段交叉设计和3×3交叉设计这两种设计类型,重点阐述了两种设计类型定义、形式、特点、应用场合以及具体实施,并用实例加以论证。

  • 标签: 试验数据 设计类型 交叉设计 交互作用 拉丁方设计 统计学
  • 简介:统计研究设计包括调查设计、试验设计和临床试验设计三大类。各类设计中最主要内容几乎都包含在试验设计之中,其要点概括起来就是“三要素、四原则和设计类型”。在进行具体试验之前,先对与所要研究问题有关各个重要方面作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调查,从而,制订出切实可行试验方案。

  • 标签: 设计类型 试验设计 试验方案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路径改进方法。方法对56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22例,采用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方法。对照组34例,采用传统侧脑室枕角穿刺、耳后路径。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早期CT检查,发现实验组脑室明显缩小者占86.4%,脑室内导管位置满意者占9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内发现,实验组导管阻塞1例(4.5%),对照组导管阻塞9例(26.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侧脑室额角穿刺、经耳前路径手术方法可能优于传统分流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 手术路径 脑积水 额角穿刺 耳前路径
  • 简介:  1癫(癎)手术治疗类型  1.1切除手术切除局部或大块有致(癎)灶脑组织,消除癫(癎)灶.此类手术有前颞叶切除术,选择性杏仁海马切除术,大脑半球切除术和颞叶以外脑皮质切除术及病变切除术(lesionectomy).……

  • 标签: 手术治疗 治疗进展 癫手术
  • 简介:神经内窥镜具有手术定位精确、可靠、手术伤道小,术后康复快特点.通过微型摄像及高清晰显像系统将手术图象及时显示于电视屏幕上,也为手术者提供了常规手术难民以窥见视角,扩大了术野,从而为某些颅内病变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条件.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神经内窥镜手术11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围手术期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神经内窥镜 手术配合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颅咽管瘤治疗效果,并探讨治疗方案与疗效关系.方法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从1997年1月至2004年2月间治疗184例颅咽管瘤患者,分单纯手术切除、手术+放射外科治疗、非手术治疗三组,分析三组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各治疗方案具有相应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并发症以下丘脑损害后症状复杂,发生率63.59%;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53.26%;术后视力减弱或视野缺损加重有11.41%,其他还有无菌性脑膜炎、脑脊液鼻漏、暂时性偏瘫、缄默性失语、创伤性动脉瘤、癫痫等.平均随访4.36年,16例失访,总体死亡率13.04%.三组治疗效果具有差异,以一次性手术全切除最佳,手术不完全切除结合放疗次之,非手术组疗效最差.总体复发率23.91%,非手术治疗组复发率最高,达33.85%(22/65),手术切除组最低,为16.22%(12/74).结论三种治疗方案远期效果以手术切除组效果最佳.颅咽管瘤是富于挑战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易复发,必要时可结合多种治疗手段以提高疗效.

  • 标签: 颅咽管瘤 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 保守治疗 疗效
  • 简介:帕金森病(PD)为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为典型临床表现,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一纹状体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死亡。左旋多巴尚未研制用于临床之前,外科手术曾经是治疗帕金森病主要方法。

  • 标签: 帕金森病 神经外科手术 电刺激疗法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癫痫手术后抗癫痫药物应用策略。方法分析1991~2005年间手术治疗109例癫痫病人(年龄0-16岁)术后用药情况。统计术后开始撤药时间及完成撤药时间,并分析撤药与癫痫复发关系。结果术后癫痫完全缓解与致痫灶(包括MRI显示病灶及皮质脑电图所示发作期及发作间期异常起源皮质)是否全切除有关(P=0.008)。手术疗效可能与致痫病因有关,但因例数较少而无法行统计学分析。

  • 标签: 抗癫痫药物 手术后 用药策略 皮质脑电图 统计学分析 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