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心脏学会(AHA)颁布降低高危患儿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的报告(Circulation,2006,114:2710.)。该报告对8种极早期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疾病予以总结。这8种疾病分别是:(1)家族性高脂血症;(2)糖尿病:1型与2型;(3)慢性肾脏疾病;(4)心脏移植;(5)川崎病;(6)先天性心脏病;(7)慢性炎症性疾病;(8)儿童期癌症。这些有心血管危险的疾病处理流程大体可分为5步。

  • 标签: 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关危险因素 患儿 高危 家族性高脂血症 慢性炎症性疾病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152名护理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人口社会学特征及参加高危药品知识培训的现状,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析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水平平均得分为(11.74±2.12)分;职称、是否通过医院的制度和规范获取高危药品知识、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和是否有必要参加培训是影响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职称较高的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水平较高;医疗机构应该通过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以及培训来增进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与技能;加强对高危药品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高危药品知识水平的提高。

  • 标签: 高危药品 知识水平 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该病最大的特点是较高的残死率,即使在现代的医疗条件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死亡率仍高达40%。但目前颅内动脉瘤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生是环境因素(如吸烟,饮酒,高血压,雌激素和种族等)和内在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遗传因素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遗传因素 Ⅰ型胶原蛋白 弹性蛋白基因
  • 简介:背景现代神经影像学方法可以检测到越来越多的大脑半球白质改变,后者与老龄化相关,并能够促进特殊认知功能缺损的发生。这些脑白质异常(有时称为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支持脑白质疏松的病因与特殊类型脑缺血有关的假说的现有证据进行评价,强调脑缺血性损害可导致局限于脑白质的选择性结构改变。综述概要本文是对关于脑白质动脉循环的解剖学和生理学以及脑白质疏松发开门见病机制的论文(大多数为近10年内发表)进行的评论分析。结论有相当多的线索支持某些类型的脑白质疏松可能是脑缺血性损伤的结果的假说。与老龄化和卒中危险因素相关的脑实质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性改变、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的变化以及大脑半球白质独特的动脉供血状态似乎均参与脑白质疏松的形成。根据我们对现有资料的解释,最有可能造成这种脑白质改变的缺血性损伤类型包括以局部脑血流量适度降低(导致不完全性梗死)为特征的短暂性复发事件。这种假说能够在适当的实验模型中检测。

  • 标签: 脑缺血 小血管病 脑白质疏松 白质脑病 白质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CI)、脑出血(CH)、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的季节规律。方法收集江西省人民医院2004~2009年脑卒中患者3922例。其中CI2382例,CH1293例,SAH247例。用圆分布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季节规律。结果CI冬季高发,平均角在1月份(P〈0.05),男性患者的平均角在1月份(P〈0.05),女性患者的平均角在2月份(P〈0.05);CH夏季高发,平均角在8月份(P〈0.05),男性患者的平均角在8月份(P〈0.05),女性患者的平均角在8月份(P〉0.05),无集中趋势。SAH夏季高发,平均角在7月份(P〈0.05),男、女间无差别,平均角在7月份(P〈0.05)。结论脑卒中发病具有季节性,在脑卒中防治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并采取相应措施。

  • 标签: 脑梗死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季节规律 圆分布分析
  • 简介:关于脊髓空洞症(SM)的探讨可追溯到300年以前,300年的时间里产生各种学说解释其发病机制。20世纪以来,对脊髓空洞症的认识逐渐转向对脑脊液动力学的研究,认为脊髓空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脑脊液紊乱所致,并催生了多种学说。这些学说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可行性,但仍不能满意解释诸多存疑。目前新的理论认为,脊髓空洞形成的力量来自于脊髓组织的搏动压。

  • 标签: 脊髓空洞症 病理学 综述文献
  • 简介:失眠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年轻人并常被人们忽视,加强老年失眠症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医药对于防治老年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状况特点,认为元气亏虚是老年失眠的致病基础、情志内伤是老年失眠的诱发因素、痰瘀胶结为老年失眠的病理特点,提出培元、舒郁、化痰是治疗老年失眠的重要法则。

  • 标签: 老年失眠 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 简介:广义的额颞叶痴呆(FTD)亦被称为额颞叶退行性变(FTLD),是一组以行为和人格改变、失语为特征性表现的疾病。根据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学分类,额颞叶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DLB)的第3种痴呆类型。发病年龄为45—70岁,绝大部分患者在65岁之前发病;病程2~20年,平均约8年。1892年,德国医师ArnoldPick最先报告一例额颞叶痴呆患者。

  • 标签: 痴呆 额叶 颞叶 综述文献
  • 简介:病毒性脑炎是一种以脑实质炎症出现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疾病.常表现发热、头痛、行为改变,以及意识水平的变化,同时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和癫痫发作.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细胞凋亡
  • 简介:卒中急性期患者可出现继发性心脏损害的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变化,这些改变可随卒中症状的改善而逐渐恢复正常或遗留轻度异常,临床上常常称之为脑心综合征,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以及转归和治疗方面做些综合阐述。

  • 标签: 脑心综合征 卒中 心脏 心律失常 心肌酶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索研究ADHD的发病机理及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心理学的内省法观察记录ADHD者心灵的运行状态及各种疗法对心灵运行状态的影响.结果引发ADHD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直接原因是由于意识活动困难(这是一种意识活动无法连续运行,意识活动频繁停顿的现象).结论意识活动困难是否得到根本改善是衡量一种治疗方法是否有效的最重要尺度,应该重新认识和评价各种治疗方法和药物.把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的改善与否作为治疗是否有效的最重要尺度的观点是错误的.

  • 标签: 儿童多动症 ADHD 注意力分散 多动 意识活动困难 意识本能
  • 简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由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坏死,造成多巴胺(dopamine,DA)生成障碍,残存的多巴胺神经元胞浆中出现淀粉样蛋白包涵体(Lewy小体).主要临床特征是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大部分病人是散发的,部分和环境因素、遗传及年龄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相关蛋白 研究进展 病理
  • 简介:例1女性,45岁。因胸椎T1-2水平椎管内许旺细胞瘤手术后6年,胸部不适伴左上肢肌力减弱5个月,于2007年3月20日入我院治疗。2001年7月因右下肢痛温觉消失于我院行左侧胸椎T1-2之水平椎管内肿物切除术,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许旺细胞瘤,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 标签: 细胞瘤 发病形式 左侧胸椎 肿物切除术 肌力减弱 胸部不适
  • 简介:目的观察脑出血发病的时间分布.方法佳术斯地区的脑出血患者624例,采用圆形分布理论,统计分析脑出血的发生和时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脑出血发病人数日发病时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脑出血发病人数的月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出血发病是有节律的.

  • 标签: 寒冷地区 高血压脑出血 发病时间 分布 研究
  • 简介: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1]),并且发病率还在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2]),由卒中导致的直接经济负担每年超千亿元-([3])。我国同时拥有庞大的卒中高危人群,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患高血压2.66亿、糖尿病9200万、血脂异常2.5亿、吸烟3.5亿、心房颤动770万、

  • 标签: 卒中 危险因素 对策研究
  • 简介:  近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而在引起脑卒中的众多原因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影像学关注的热点.临床研究发现,颈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同侧大脑半球卒中率相对较低,这提示临床不能单凭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来评价脑卒中的危险性.因此,国内外学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找到一种能更精确测量斑块大小、识别易产生临床症状的不稳定斑块的非侵袭性成像方法.研究证明,高分辨率磁共振(MR)可达到此目的.本文就当前MR对不稳定的高危颈动脉斑块的影像学特征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磁共振 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
  • 简介:急性运动性轴索型GBS(AcutemotoraxonalformGuillain-Barresyndrome)的病因与前驱的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jejuni,Cj)感染有密切关系,但确切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我国是GBs病前感染Cj的高发国家,国内急性运动性轴索型GBS(即AMAN型GBS)病人血清显示抗体达峰值期的抗Cj抗体阳性率为91.4%[1].目前认为Cj感染和体液免疫与AMAN型GBS的发病密切相关.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AMAN型GBS免疫学及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GBS 免疫发病机制 感染 研究进展 急性运动 抗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