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3 个结果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过表达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一些生长因子(如EGFR、IGF1-R)转导作用增强,以及曲妥珠单抗与Her-2的亲和力下降,一些患者会对曲妥珠单抗的抗Her-2治疗产生原发性耐药或获得性耐药。研究显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即使在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并与化疗药物联合或更换靶向药物或采用双靶向治疗,仍可以进一步改善预后。

  • 标签: HER-2 晚期乳腺癌 耐药
  • 简介: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迥然不同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尤其是其最为常见的皮肤毒性,可引发身体和心理的明显异常,导致药物的减量或中断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了解这些皮肤毒性的机制,制定适当的毒性分期标准,进而给予正确的防治,对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及抗肿瘤治疗的连续性都十分重要。本文综述分子靶向抗癌药物中最有代表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皮肤毒副作用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

  • 标签: 分子靶向抗癌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毒性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是指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包括ErbB1/HER1,ErbB2/HER2、ErbB3/HER3和ErbB4/HER4。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表皮生长因子激活信号转导途径,包括PI3K/AKT、RAS/RK和JAK/STAT通路,从而抑制细胞死亡。EGFR的高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加剧了肝癌的侵袭性,靶向抑制EGFR可降低癌细胞的侵袭性,治疗肝癌。作者阐述了EGFR与肝癌的发生发展、靶向治疗相关的研究与进展。

  • 标签: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肝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信号转导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肺腺癌患者资料97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患者,非吸烟患者高于吸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年龄、肿瘤分期对EGFR基因突变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异常组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50μg/L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EA、CYFRA21-1水平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0.609。结论肺腺癌患者女性、非吸烟患者更容易发生EGFR基因突变,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YFRA21-1水平对预测EGFR基因突变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肿瘤标志物
  • 简介:厄洛替尼及吉非替尼系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细胞内受体中的ATP结合位,阻止下游信号的传递而产生抑制肿瘤作用。目前厄洛替尼(Erlotinib,F.Hoffmann-LaRocheLtd,Basel,Switzerland)及吉非替尼(Gefitinib,AstraZeneca,London,UK)被中国SFDA批准用于含铂方案治疗失败的NSCLC的治疗,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则是晚期胰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EGFR单抗主要通过阻断受体的胞外部分而阻止依赖配体的活化及下游信号的传递。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药物治疗肺癌患者致不良反应是否可以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药物治疗,从而使患者能够继续从中获益.方法回顾性总结接受过EGFR-TKI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药物的病例,分析疗效和安全性.从Pubmed中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文献总结分析.结果共有4例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换用另一种EGFR-TKI,其中男性4例,女性0例,中位年龄55岁(45-78岁).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3例(4级2例、3级1例)、皮疹(过敏性紫癜)1例.药物转换从厄洛替尼换为埃克替尼1例,埃克替尼换为厄洛替尼2例,吉非替尼换为埃克替尼1例.更换药物后,未再出现类似严重不良反应.检索文献,共有13篇文献报道了54例因不良反应换用另一种EGFR-TKI治疗的病例,其中多数因肝毒性从吉非替尼换为厄洛替尼.结论使用EGFR-TKI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肺癌患者,需要权衡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的获益与风险.如获益大于风险,在严密的监测下,换用另外一种EGFR-TKI可能是一种可以选择的策略.但因病例数较少,尚需进一步收集病例,并研究其机制.

  • 标签: 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换药
  • 简介: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基因在人结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结肠癌组织中Her3基因的表达,利用siRNA技术下调结肠癌细胞系中Her3的表达,利用体外细胞模型分析相关机制。结果Her3基因及蛋白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水平较正常组织显著增高;Her3的表达与AKT信号的激活呈正相关。体外研究表明,随着Her3基因的表达下调,结肠癌细胞株SW480及Lovo的增殖显著下降,凋亡显著增加;且Her3表达下调后,AKT及MAPK的激活显著下降。结论Her3基因在人结肠癌中高表达,且与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其机制可能是Her3增强了表皮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

  • 标签: Her3 结肠癌 增殖 凋亡
  • 简介:CO2激光显微外科手术已得到了头颈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尤其应用于早期声门型喉癌,其复发率低,喉部保存率高,术后生活质量佳。本文就早期声门型喉癌的定义,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适应证,术后疗效,与放疗、开放性手术相比的优越性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CO2激光 前联合 早期声门型喉癌 复发率
  • 简介:目的研究重组改构肿瘤坏死因子(rmhTNF)对于大肠癌患者化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患者分为①TNFα组:接受TNFα及常规化疗治疗;②对照组:不接受TNFα治疗仅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结果两组疗效RR率比较(CR+PR对NC+PD),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rmhTNF+化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化疗组;rmhTNF+化疗及化疗组两组毒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rmhTNF+常规化疗治疗大肠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而毒副反应无差别。

  • 标签: 大肠癌 化疗 重组肿瘤坏死因子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良、恶性心包积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VEGF在恶性心包积液生成中的作用。方法:用EIA法检测22例恶性心包积液与16例非恶性心包积液及血清中VEGF水平,比较良、恶性心包积液中VEGF水平差异;并观察丝裂霉素心包腔内化疗后VEGF水平改变。结果:恶性心包积液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心包积液;肺癌与乳腺癌导致心包积液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心包腔内化疗只可暂时降低VEGF水平。结论:恶性心包积液的VEGF明显增高,VEGF与恶性心包积液的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心包积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及50例胃良性病变标本中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75%(75/100),良性病变14%(7/50)(x^=50.0323,P〈0.001),VEGF阳性表达率与瘤体的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浆浸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01),结论:VEGF在肿瘤生长中刺激新生血管生成,与胃癌的恶性进程密切相关,是胃癌的生物学标记。

  • 标签: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
  • 简介: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对颅内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脑肿瘤的预后除与其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瘤周水肿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有关。国内近年来有一些相关的报道,但系统研究不多。本研究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膜瘤中VEGF的表达,用头颅MRI估计瘤周水肿的存在及程度。结果:30例脑膜瘤中,26例脑膜瘤有VEGF阳性表达,阳性率为76.7%。VEGF表达强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水肿指数(edemaindex,E1)的差异有显著意义(EI=4.8与EI=I.2,P〈0.01)。结论:VEGF可能是形成脑膜瘤瘤周水肿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膜瘤 瘤周水肿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影响VEGF阳性表达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喉癌患者(喉癌组)和80例喉息肉患者(喉息肉组)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喉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喉癌患者喉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情况,分析影响VEGF阳性表达的因素.结果喉癌组患者喉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5.0%,明显高于喉息肉组(40.0%)(P〈0.001);喉癌患者喉组织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有无远处转移和有无血管癌栓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喉癌患者喉组织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有无血管癌栓是影响喉癌患者喉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的因素.结论VEGF在喉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有无血管癌栓密切相关.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喉癌 息肉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比青岛市肿瘤医院2001年10月至2012年3月2904例恶性肿瘤患者及3340例良性肿瘤患者行TSGF检测的阳性率。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TSGF检测阳性率为76.2%,其中胰腺癌阳性率最高,为92.0%。良性肿瘤患者TSGF检测阳性率仅为1.1%,明显低于恶性肿瘤患者。结论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阳性率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的阳性表达影响肺癌进展和预后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检测4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标本中VEGF的阳性表达、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评价VEGF和MVD的关系、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现阳性高表达,其含量及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直径越大、已有淋巴结转移,则VEGF含量和表达越高。在VEGF表达阳性的癌组织中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肺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通过调节和诱导肺癌微血管的生成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它可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淋巴结转移潜能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血管生成
  • 简介:目的研究C02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CDK9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在癌细胞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将宫颈癌Hela细胞株随机分为3组:A组Hela细胞株在压力为8mmHg的纯C02下通气4h,培养24h;B组Hela细胞株在压力为8mmHg的纯C02下通气4h,培养120h;C组Hela细胞株未进行C02处理,细胞株置于常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120h。采用RT-PCR法检测A、B、C组宫颈癌Hela细胞CDK9mRNA的表达。结果A、B组与C组比较,A、B组CDK9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B组与A组比较,B组CDK9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A组下调更显著(P〈0.01)。结论宫颈癌Hela细胞CDK9基因在C02作用下受抑制出现表达下调,且随C02作用时间越长,CDK9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越明显。

  • 标签: RT-PCR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9 宫颈癌细胞 基因表达
  • 简介:头颈部鳞癌(headandnecksquamouscellcarcinoma,HNSCC)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治疗效果和预后不佳。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的配体及其受体家族与头颈部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type1insulin-likegrowthfactorreceptor,IGF-1R)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在头颈部鳞癌细胞的侵袭、转移以及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针对IGF-1R的靶向药物Figitumumab、Ganitumab和Cixutumumab在头颈部鳞癌中的疗效并不明确,部分甚至可能通过激活代偿途径导致耐药和疗效不佳。

  • 标签: 头颈部鳞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Figitumumab Ganitumab Cixutumumab
  • 简介: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肺癌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NSCLC对化疗或放疗效果不佳,手术是惟一可以治愈的方法,但只有30%NSCLC患者有机会手术切除。50%NSCLC患者5年内肿瘤转移。尽管新的化疗药物不断涌现(如含铂类的化疗方案),但无手术机会的晚期NSCLC预后仍然很差。最近,东方肿瘤协作组(EastemCooperativeOncologyGroup,ECOG)对1155位NSCLC患者的临床研究,将标准的顺铂/紫杉醇化疗方案与其他三种含铂类的化疗方案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发现总体有效率为19%,中位生存期仅8个月,1年存活率33%,2年存活率11%。几种化疗方案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顺铂/紫杉醇方案组疾病平均进展时间为3.4个月,顺铂/吉西他滨方案组优于其他组,为4.2个月。因此,对于NSCLC的治疗迫切需要新的方案。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晚期NSCLC 化疗方案 LC患者
  • 简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蛋白系统主要成员之一,在人类大部分肿瘤组织中存在过度表达。其在肿瘤形成机制上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抑制凋亡的作用,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转移有密切关联。本文就IGF-1R在肿瘤中的表达、发生、发展及以IGF-1R作为靶诊断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过度表达 肿瘤
  • 简介:背景与目的:人脑胶质瘤几乎都伴有瘤周水肿,本研究检测水通道蛋白(aquapofins,AQP1、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t、ularenclothelialgrowthfotor,VEGF)在人脑胶质瘤的肿瘤组织、瘤周水肿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人脑胶质瘤水肿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VEGF、AQPI和AQP4的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测定并计算水肿指数。结果:VEGF、AQPI和AQP4的蛋白质和mRNA程度不同地表达于人脑胶质瘤肿瘤组织、瘤周水肿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结论:在人脑胶质瘤肿瘤及其瘤周水肿组织巾.VEGF、AQP1、AQP4表达增强。VEGF与肿瘤的病理级别及血管性水肿相关;AQP4广泛分布和高表达.是基础性水通道;AQP1较窄分布和低表达,在某些位置和细胞毒性水肿中起重要作用。瘤周水肿的程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AQP1、AQP4、VEGF等多细胞因子表达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人脑胶质瘤瘤周细胞毒性和血管源性水肿。

  • 标签: 水通道蛋白 血管内皮牛长因子 胶质瘤 瘤周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