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激素受体阳性与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9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学特征。应用#检验比较不同组的差异;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进展相关因素。结果低ER水平(HR5.59,95%CI:2.42~12.95,P〈0.001)、低PR水平(HR0.19,95%CI:0.04~0.90,P〈0.05)和高Ki-67增殖指数(HR5.84,95%CI:1.91~17.85,P〈0.05)的患者复发率更高。ER+/PR+患者与ER+/PR+患者在肿瘤体积(P〈0.001)、病理分期(P〈0.001)、Ki-67水平(I〉20%)(P〈0.001)、Her-2阳性表达(P〈0.05)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PR+乳腺肿瘤比ER+/PR+乳腺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性。

  • 标签: 孕激素受体 受体阳性 阳性孕激素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睾酮水平、前列腺雄激素受体(AR)表达与精索静脉曲张的相关性,为临床前列腺疾病诊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未经药物治疗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实验组为32例前列腺癌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为32例前列腺癌不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行血清睾酮水平、前列腺雄激素受体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血清睾酮水平为(5.89±1.32)ng/ml,实验组血清睾酮值为(6.07±1.16)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列腺雄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为62.5%,低于对照组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的表达均与伴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癌分期呈负相关(r=-0.318,P﹤0.05)。结论前列腺雄激素受体表达在前列腺癌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睾酮 前列腺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癌 精索静脉曲张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的核心是减少围术期创伤应激,促进各脏器功能快速恢复。围术期创伤应激反应对胃肠功能影响最早,但持续时间最长。围术期各项处理措施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处理不当将导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延迟,直接影响到ERAS的实施。本文针对ERAS的各项措施对术后胃肠功能影响进行论述。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 胃肠功能
  • 简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是一类异质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差异很大.肿瘤从小于1cm到超过35cm均有报道,其生物学行为也从近乎良性到高度恶性不尽相同[1].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应用于GIST治疗之前,GIST完整切除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不完全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小于10%,原发性GIST完整切除术后复发率约为40%~90%[2,3],尽管报道差异较大,但总体复发率仍偏高.术后中位复发时间为10~20个月[2,3].如何解决GIST切除术后的复发问题一直是GIST治疗领域的难点和热点.

  • 标签: 治疗现状 瘤辅助 胃肠间质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并评价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3月5年期间收治的47例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完成随访。结果47例病人中CD117阳性40例(85.1%),CD34阳性39例(83.0%),S-100阳性10例(21.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3例(6.4%),结蛋白desmin全部阴性。结论CT结合内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最终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CD117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效果满意.恶性GIST宜行较大范围的切除术,必要时须行联合脏器切除。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诊断 免疫组化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自根治术后第1d至术后第7d,对照组应用常规TPN(25kcal/kg·d),治疗组应用Glu强化(20g/d)的TPN,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第4、第8d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无差异.与术前比较,术后第4d两组体液免疫指标IgA、IgG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IM+、CIM+/CD8+值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8d两组免疫指标均有所恢复,治疗组升高明显,术后第8d治疗组IgA、ISG、CD3+、CD4+、CD4/CD8+值均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甚至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TPN能有有效促进胃肠肿瘤患者根治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谷氨酰胺 胃肠肿瘤 免疫功能
  • 简介:日前我们收到一些癌症患者的来信,提到关于胃肠癌症的疑问,现就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请北京肿瘤医院胃肠科医生赵军博士予以解答。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北京肿瘤医院 癌症患者
  • 简介:目的了解24h尿蛋白(Upro)水平和血清白蛋白(Salb)水平对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25(CA125)、糖蛋白抗原724(CA724)、糖蛋白抗原153(CA15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化素蛋白片段19(CYFRA21-1)和鳞癌抗原(SCC)血清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Upro将232例CKD患者分为Upro〈1.5g/d组,Upro1.5-3.5g/d组和Upro〉3.5g/d组,比较各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再根据Salb水平将上述患者分为Salb〈25g/L组、Salb25-35g/L组和Salb〉35g/L组;对其中的男性患者亦按上述方法分组,比较各组PSA和fPSA水平。结果CA125、CA153、CYFRA21-1NSE和SCC水平在不同蛋白尿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其血清水平均与Upro呈正相关,而CEA、CA199、AFP、CA724、PSA和fPSA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99、CA125、CYFRA21-1、NSE和SCC水平在不同salb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其血清水平均与Salb水平呈负相关,而CEA、AFP、CA153、CA724、PSA和fPSA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量蛋白尿伴或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中,部分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相应肿瘤的假阳性率增高。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大量蛋白尿 蛋白水平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癌胚抗原(CEA)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目的缓解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的口渴程度,并提高其口腔舒适度。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胃肠肿瘤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7W(What,Who,Whom,When,Where,Why,How)”口渴管理策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术后6h的口渴程度及口腔舒适度。结果以数字评分表(NRS)及口腔舒适度评分调查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h口渴(NRS)评分均显示为中度口渴(P>0.05),口腔舒适度均处于中等水平(P>0.05)。对照组术后6h的NRS评分高于术后2h的NRS评分(P<0.05),术后6h口腔舒适度评分低于术后2h口腔舒适度评分(P<0.05)。经过口渴管理后,观察组术后6h的NRS评分低于术后2h的NRS评分,且观察组术后6h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6h的NRS评分(均P<0.05)。观察组术后6h口腔舒适度评分高于术后2h口腔舒适度评分(P<0.05),且观察组术后6h口腔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6h口腔舒适度评分(均P<0.05)。结论实施口渴管理策略能有效缓解胃肠肿瘤术后患者的口渴程度,并提高口腔舒适度。

  • 标签: 胃肠肿瘤 外科手术 医护管理 外科护理 患者舒适度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3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7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者;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97.2%,CD34阳性率86.5%,CD117与CD34共同阳性率83.8%。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 简介:目的分析胃肠间质瘤(GISTs)中DOGl、CDll7与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lR)的表达以及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它们与GISTs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98例GISTs中DOGl、CDll7和IGFlR的表达情况及40例非GISTs间叶源性肿瘤中DOGl和CDll7的表达情况。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检测77例GISTs中c—KIT和PDGFRA基因突变情况。结果GISTs中DOGl、CDll7及IGFl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9%、95.9%和6.1%,非GISTs间叶源性肿瘤中DOGl和CDll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17.5%,两者中DOGl和CDll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ISTs中DOGl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危险度有关,CDll7表达与肿瘤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有关,IGFl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77例GISTs中c—KIT、PDGFRA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64.9%和22.1%,两个基因分别以外显子11(54.0%)和外显子12(16.9%)突变最多见。c-KIT、PDGFRA基因突变仅与肿瘤部位有关(P=0.001,P=0.002)。CDll7、DOGl的表达与c—KIT和PDGFRA基因是否突变无关,而野生型及突变型(存在c—KIT或PDGFRA基因突变)GISTs中IGFl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检测DOGl、CDll7可以提高诊断GISTs的准确性,尤其是CDll7表达,两者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IGFlR可能是野生型GISTs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指标和潜在治疗靶点。将肿瘤原发部位与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相结合,对预测GISTs患者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疗效以及预后更具指导价值。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CD117 DOG1 IGF1R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AFP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04-2009年收治的406例胃癌患者血清AFP值.观察AFP阳性胃癌与AFP阴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差异.结果胃癌患者中血清AFP阳性表达率为3.9%,AFP阳性胃癌患者与AFP阴性胃癌患者在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FP阳性的胃癌是更具高度恶性的胃癌,易发生肝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

  • 标签: 胃癌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 血清甲胎蛋白阴性 临床病理
  • 简介:HCC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的关键,HCC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又为其诊断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并且操作简单,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目前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为AFP、AFP变异体、AFPmRNA、AFU、GGT、DCP、AIF、GPC3等。这些标志物的联合使用有助于HCC的诊断及预后。

  • 标签: 肝细胞癌 肿瘤标志物 血清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指围术期采取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措施.优化嗣术期的全过程,核心是降低患者生理和心理创伤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目前虽然ERAS在各个外科专业中得到迅速发展与推广,但各级医院在临床实施ERAS过程中仍存在较多困难,其原因较复杂.各种实施方案也尚未规范化。针对上述情况,本文结合笔者所在中心在胃肠手术中实施ERAS的经验以及最新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述评。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胃肠道 手术 围术期 多学科协作团队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是一组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能力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显著异质性的肿瘤。根据其胚胎起源,NEN一般被分为前肠、中肠或后肠肿瘤。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GEP-NEN)是最常见的NEN类型,约占所有NEN的65%~75%[1]。长期以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neoplasm NEUROENDOCRINE 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细胞 生长抑素类似物
  • 简介: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tumors,GEP-NETs)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散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相对罕见疾病.尽管被归为同一类肿瘤,但是不同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其生物学多样性.在其诊断,最重要的进步在于病理学诊断的规范化以及内镜超声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等各学科的协助诊断.手术治疗仍然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随着其基因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投入临床试验,一些新的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抑制剂、放射性核素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如90钇(90yttrium,90Y)-DOTA和177镥(177lutetium,177Lu)-DOTA奥曲肽(octreotate)被证实在晚期转移患者中有一定疗效.GEP-NETs这种相对罕见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上升,患者长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因此,各种基础及临床试验仍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重点.

  • 标签: 内分泌肿瘤 神经内分泌 肿瘤诊治
  • 简介: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1],约60%~70%发生于胃,30%发生于小肠,直肠GIST仅占5%[2]。现将1例低位直肠GIST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病史江某,男性,49岁,2010年7月因"前列腺增生"就诊于本院泌尿外科,盆腔磁共振(magneticresonance,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间叶组织来源 前列腺增生 肛门指诊 泌尿外科 局部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