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我是四川省内江制药厂高级工程师,历任届内江市政协常委、市人大代表.我勇敢地3次战胜了癌症,现88岁,耳聪目明,思维清楚,行动方便,还能指导科研工作,参与社会活动,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一位挚友送我一首祝寿诗:八八高寿古来稀,夕阳奋蹄实堪励,一生正气人称道,战胜绝症更为奇.我是怎样战胜绝症的,让我讲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癌症 长寿 养生 保健 生活方式 性格开朗
  • 简介:往事如烟,每当夜深人静,回想前几年患癌住院进行的前两次化疗,就不寒而栗.但想起第3次化疗那种轻松的场面,恐惧就会烟消云散.这要归功于我的妻子.她吸取了前两次我化疗的教训,第3次化疗前,她走访了不少老中医师,获得了一些可以预防化疗时产生各种毒副作用的偏方,即鲜美可口的"鲜汤".我喝"鲜汤"顺利地完成了第3次化疗.

  • 标签: 化疗前 老中医 住院 医师 毒副作用 恐惧
  • 简介:多原发癌临床比较少见,国内报道占恶性肿瘤的0.4%~0.8%.食管、肺原发癌更为罕见,我科于1998年6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1岁,因食管癌根治术后5年半,咳嗽、胸闷、声音嘶哑,双侧锁骨上肿块1月余,于1998年6月16日入院.患者于1992年11月行GI检查提示食管中段占位性病变,而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食道中段鳞状细胞癌(Ⅱ~Ⅲ).术后予以5-Fu与DDP化疗6个疗程.1996年3月患者因咳嗽,痰中带血就诊,CT检查示:左下肺占位.1996年3月29日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左肺下叶中央型、巨块型腺癌,分化较好.术后予以干扰素治疗半年.此次入我院后,胸部CT示:右肺上叶占位,纵隔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肺上叶主支气管开口处有一新生物.活检病理证实为未分化小细胞癌.拟行化、

  • 标签: 食管 肺癌 肿瘤 化疗 诊断 手术
  • 简介:众所周知,癌症最容易引发诸多心理问题,常合并沮丧和忧郁,所以癌症病人同时服用抗忧郁药并非罕见.抗忧郁药不但能改善忧郁症状,与止疼药同时用还能增强止疼效果.抗忧郁药还常常用以减轻苯氧胺常见的副作用--阵发性潮热.乳腺癌手术和化疗后常规要服用苯氧胺5年,一致公认苯氧胺挽救了很多乳腺癌病人的生命.

  • 标签: 抗忧郁药 三苯氧胺 阵发性潮热 乳腺癌
  • 简介: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由于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时多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常以肝动脉灌注或加栓塞为主,疗效及生存期不尽如意.1998年1月~2000年7月,笔者应用肝动脉灌注、腹腔灌注化疗和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途径序贯治疗PHC患者2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应用改进的切口方法手术治疗食管癌,探讨食管癌的切除率、根治彻底性、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复发及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之问题.方法:对连续收治的食管癌560例均采用改进的手术方法(右上腹直肌/右胸后外侧/右颈部)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该手术方法治疗的560例病人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9.3%,手术切除率99.6%,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1%、71.4%、63.6%和44.7%.结论:改进的切口手术方法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尤其是吻合口瘘等重要并发症,可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淋巴清扫的彻底性及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该切口治疗食管癌是目前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的临床方法.

  • 标签: 切口 食管癌 并发症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 手术方法
  • 简介:背景与目的:采用替膜唑胺(Temozolomide,TMZ)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不全术后Ⅱ~Ⅳ恶性胶质瘤,观察比较两组的局控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初治的不全术后Ⅱ~Ⅳ恶性胶质瘤随机分为口服替膜唑胺加同期放疗组(TMZ—RT组)和单纯放疗组(RT组),两组各30例。替膜唑胺剂量为100~200mg/m^2.d,连续5天,每28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两组放疗采用^60Coγ线照射,放疗开始时间均在术后28天内。总量为55-60Gy。结果:TMZ—RT组与RT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0.0%和56.7%;1年累积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14%(2/28)和28.0%(7/25);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9%(26/28)和72.0%(18/25)(P〈0.05)。TMZ-RT组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但仅限于Ⅰ~Ⅱ度。结论:TMZ—RT组与RT组相比,在提高局控率、延缓肿瘤复发与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期方面,TMZ—RT组要优于RT组。在不良反应方面,TMZ—RT组反应均较轻微,无治疗相关的死亡、终止或需降低放化疗剂量的病例。

  • 标签: 胶质瘤 替膜唑胺 联合放疗 单纯放疗
  • 简介: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肾上腺皮质肿瘤(Adrenocorticaltumors;ACT)和持续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症(Persistenthyperinsulinemichypoglycemia;PHH)是较少见的儿童内分泌肿瘤,由于他们具有令人注目的临床表现,而引起临床医师和病理学家的注意和研究。

  • 标签: 儿童 内分泌肿瘤 诊断 外科治疗 嗜铬细胞瘤 PH
  • 简介: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恐惧的症状,有1/4~1/2初诊的恶性肿瘤患者、有1/3的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超过3/4的晚期患者均有癌性疼痛.总之,约有75%的癌症患者疼痛的剧烈程度已经到了使用阿片类药物去治疗的地步[1].不能减轻的疼痛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生活质量及心态.我们在1998年7月~2000年7月对40例恶性肿瘤伴疼痛患者,采用阶梯止痛疗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三阶梯止痛疗法 癌性疼痛 疗效 药物治疗
  • 简介:九十年代中期,纯天然植物抗癌产品握得素在加拿大研制成功,由于其具有多途径抑杀癌细胞且科技含量高等众多优势,该产品一经上市便引起癌症患者的强烈反响。握得素(WDS)所含的种抗癌成分不仅单独起效,更能协同抗癌,因而被众多肿瘤专家推荐为癌症康复治疗的首选产品。

  • 标签: 握得素 抗癌活性物质 纯天然植物抗癌产品 癌症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和比较GP、NP、MVP种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96例经细胞学和(或)组织学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组,分别接受GP、NP、MV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进行x^2检验比较。结果:GP、NP、MVP个不同化疗方案组的有效率分别是46.2%(12/26)、46.9%(14/32)、36.8%(14/38),各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性(P>0.05)。NP组骨髓抑制和局部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CP、MVP组(P<0.05),NP、MVP组脱发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高于GP组(P<0.05)。GP组不良反应最小。结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GP、NP和MVP方案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GP方案更安全,值得推荐作为治疗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联合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毒副反应 健择 诺维本 丝裂霉素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和维适形放疗(3D—CRT)时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用WiMRT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6~9个照射角度的3D—CRT和IMRT计划设计。肿瘤量45Gy,计算出正常组织和靶区的剂量一体积直方图以及所需照射的总跳数。并根据10cm×10cm射野外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率的测量值,估算3D—CRT和IMRT放疗时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结果:照射野数和照射角度一致。IMRT时膀胱、直肠、阴道所受平均剂量分别只有3D—CRT时的19.5%(29.3/150.3)、64.5%(538.0/833.0)和61.0%(1553.6/2546.3)。靶区平均受照剂量略高于3D—CRT。IMRT病人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散射线和漏射线剂量约为3D—CRT病人的1.5倍。结论:宫颈癌IMRT时射野外正常组织受漏射线和散射线照射剂量较高,但射野内靶区和邻近器官剂量分布优于3D—CRT。

  • 标签: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 简介:目的:观察维适形放疗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病例的疗效.方法:选择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54例接受维适形放疗,其中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37例,高分化腺癌7例,粘液腺癌6例.放疗总剂量在60~72GY/22~24F/每周4~5次,其毒性作用用血液学、生化试验、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反应进行评估.观察有无放射性肠炎症状,监测血细胞.每3月复查MR或CT1次,二年后每6月复查MR或CT1次.结果:迄2000年12月25日止共随访54例,随访到53例(98.1%),失访1例(1.9%);中位随访时间为1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4.3个月(3~30个月).疗效判定标准:按WHO制订标准,完全缓解5例,占9.3%;部分缓解27例,占50.0%.稳定15例,占27.8%;进展6例占11.1%.有效率为59.3%.一年生存率61.1%(33/54),症状缓解率92.6%(50/54).放射性肠炎发生率约为5.6%.均未出现白细胞减少和肝、肾功能降低与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结论:维适形放射治疗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局部控制率和症状缓解率高,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低.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治疗 直肠癌 术后复发 临床观察
  • 简介:背景与目的: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有别于传统二维放射治疗,它能够对靶区施以精确照射,并且能减少靶区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受照射的体积和剂量。本研究拟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3DCRT治疗的疗效及放射毒性反应进行初步分析。方法:接受术后3DCRT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共32例,其中低分级(LGG)和高分级(HGG)胶质瘤各为14和18例。中位放射剂量60Gy(50~81Gy),设3~4个野作非共面等中心照射。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4.4~34.6个月),全组肿瘤复发9例(LGG1例,HGG8例),死亡8例(LGG1例,HGG7例)。1、2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89.4%和63.2%,1、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8.5%和59.4%。LGG和HGG的2年OS分别为92.3%和32.1%(P=0.0156),2年PFS分别为92.3%和0(P=0.0027)。3以上急、慢性放射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9.4%(3/32)和12.5%(4/32)。结论:3DCRT治疗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毒性是可接受的,对低分级胶质瘤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对高分级胶质瘤的疗效尚不满意,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放射疗法 脑胶质瘤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分次外照射加后程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4月~2002年9月用常规外照射加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61例.先常规外照46~60Gy(平均50Gy),后改用维适形放射放疗,每次4Gy~7Gy(平均5.5Gy)共3~4次,隔天1次.结果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55/55)、96.4%(53/55)、100%(5/5),总的局控率95.1%(58/6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咽癌常规外照射50Gy后采用维适形放射治疗,近期局控率较好,且安全有效.

  • 标签: 鼻咽癌 适形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在肝脏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技术治疗转移性肝瘤,优化指标:每次剂量2~3Gy时,90%的等剂量面包绕PTV;每次剂量8Gy时,70%~80%等剂量面包绕PTV.平均肝脏剂量小于30Gy.给量2Gy/次,1次/日,5天/周.照射次数25~30次,总剂量为50Gy~60Gy.或者8Gy/次,3次/周,共3次.结果在放疗结束后2个月用腹部CT进行评价,有效率(CR+PR)50%.3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75%.放疗中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在不增加治疗并发症基础上,能明显提高肝转移性癌的局部控制率.我们认为晚期病人出现肝转移时,在其它部位病灶尚稳定的情况下可选择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 标签: 肝脏肿瘤 转移性肿瘤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