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8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ESD组(n=69)和传统组(n=79),ESD组患者接受ESD治疗,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住院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预后情况.结果ESD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减压时间、禁食禁水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SD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14%,低于传统组2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6.92%、92.31%,传统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8.63%、95.89%,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效果相当,但具有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传统外科手术 早期胃癌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我们经治浮肩损伤患者36,均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对后盂极角(GPA)进行了测量。结果左肩21,右肩15。交通伤24,坠落伤5,重物压砸伤3,挤压伤4。合并臂丛神经损伤2,颅脑外伤3,颈髓损伤1,肋骨骨折、血气胸13,合并其他部位多发骨折5,肩胛伤神经挫伤1。受伤至手术3~35天,平均7天。锁骨干骨折21,肩锁关节脱位15。肩胛骨解剖颈骨折7,外科颈骨折17,外科颈伴肩胛冈骨折6,伴肩胛盂前部骨折1,伴肩峰骨折4,伴喙突骨折2。Miller分型,I型7,II型17,III型7,IV型4。V型2。术后随访3个月至2.5年,平均15个月。35骨折全部愈合。1经二期手术愈合。术前GPA平均15°,术后平均35°,骨折部位得到解剖复位。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Hardegger标准评定,优17,良14,可5,优良率86%。结论手术治疗浮肩损伤恢复了肩胛颈解剖结构,恢复了肩关节上方悬吊结构,为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最大程度恢复患肩功能。

  • 标签: 肩关节 内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创伤和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肱骨内上髁炎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科对24保守治疗欠佳肱骨内上髁炎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切除旋前屈肌群肌腱起始处退变组织。对比患者术前、术后肘关节患者自我报告式HHS2评分和Mayo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手术效果。结果24术后均获8~23个月随访,平均13.7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2、6个月进行肘关节患者自我报告式HHS2评分和Mayo评分,术前HHS2评分为73.2±6.4,术后1个月为93.0±4.7,2个月为92.5±5.0,6个月为94.5±5.1;术前Mayo评分为72.8±5.8,术后1个月为83.2±6.3,2个月为87.9±4.9,6个月为91.7±6.0。结果显示患者主观感觉和肘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24中19(79.2%)长期随访效果良好,2(8.3%)残留肘内侧轻度慢性疼痛,3(12.5%)因发生尺神经炎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后神经症状获得缓解。结论开放手术治疗顽固性肱骨内上髁炎疗效可靠,对于合并尺神经病变患者,建议预防性松解和前置尺神经。

  • 标签: 肱骨 外科手术 臂损伤 创伤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68,研究组38患者给予多西他赛75mg/m2,第1天静滴,顺铂30mg/m2,第1-3天静滴,21天为1周期,并行同步三维适形放疗,化疗结束后2周手术。对照组患者30直接手术。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完全性切除率为94.7%(36/38),对照组完全性切除率73.3%(22/3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5%、55.3%、42.1%和66.7%、30.0%、16.7%,研究组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应用多西他赛和顺铂同步放化疗可降低食管癌临床分期,提高完全性切除率,并且可提高术后1、2、3年生存率。

  • 标签: 食管癌 局部晚期 同步放化疗 外科治疗 生存率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颅内转移瘤临床特征、肿瘤来源、手术治疗。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2009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颅内转移瘤34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原发肿瘤来源、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经过顺利,肿瘤全切20,大部切除11,部分切除3。术后明确肿瘤来源于肺癌转移20(58.8%),乳腺癌转移6(17.6%),消化道肿瘤转移5(14.7%),原发灶来源不明3(8.8%)。单发病灶25,多发病灶9。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11.2个月。结论手术对于占位效应明显颅内转移瘤有益,不仅能明确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而且及时减压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转移瘤 开颅手术 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乳腺癌手术可行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1996年月1月至2003年11月,对36合并糖尿病乳腺癌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皮下积液3,无因手术因素而致糖尿病失控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合并糖尿病给乳腺癌手术治疗带来了不利因素;强调术前检查血糖,尿糖,尿酮重要性;根据血糖水平调节应用胰岛素,从而控制糖尿病是手术治疗关键。

  • 标签: 乳腺癌 糖尿病 手术治疗 肿瘤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非肝硬化肝癌患者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进行总结.方法采用本中心自1995年至2001年问手术切除96经组织学证实非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后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8/96).术后1年、3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4%、62.5%、47.9%及38.2%,中位生存期为57个月.术后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6.3%、39.6%、33.3%,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8个月.TNM分期是患者总生存及无瘤生存独立预后因素.术中出血是影响行治愈性切除手术患者预后独立因素.结论治愈性局部肝切除是非肝硬化肝癌有效和安全治疗方法.对术后肝内复发患者建议采取积极局部治疗以延长生存.

  • 标签: 肝细胞癌 非肝硬化 肝切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经左胸后外侧路径手术和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疗效。方法选择210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左胸切口组(75)和Ivor-Lewis组(135),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Ivor-Lewis组淋巴结阳性率为(4.99±1.08)%,与左胸切口组(5.24±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切口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Ivor-Lew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中出血量少于Ivor-Lew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96%,与左胸切口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点和弊端,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考虑肿瘤大小、位置、扩散程度及患者承受能力,决定最佳手术入路。

  • 标签: 中段食管癌 淋巴结清扫 外科手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采用替膜唑胺(Temozolomide,TMZ)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不全术后Ⅱ~Ⅳ级恶性胶质瘤,观察比较两组局控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0初治不全术后Ⅱ~Ⅳ级恶性胶质瘤随机分为口服替膜唑胺加同期放疗组(TMZ—RT组)和单纯放疗组(RT组),两组各30。替膜唑胺剂量为100~200mg/m^2.d,连续5天,每28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两组放疗采用^60Coγ线照射,放疗开始时间均在术后28天内。总量为55-60Gy。结果:TMZ—RT组与RT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0.0%和56.7%;1年累积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14%(2/28)和28.0%(7/25);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2.9%(26/28)和72.0%(18/25)(P〈0.05)。TMZ-RT组常见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但仅限于Ⅰ~Ⅱ度。结论:TMZ—RT组与RT组相比,在提高局控率、延缓肿瘤复发与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期方面,TMZ—RT组要优于RT组。在不良反应方面,TMZ—RT组反应均较轻微,无治疗相关死亡、终止或需降低放化疗剂量病例。

  • 标签: 胶质瘤 替膜唑胺 联合放疗 单纯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本中心5(6髋)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5患者,股骨颈骨折3、股骨头坏死1、髋骨关节炎1,平均年龄42.8(18~57)岁。3行全髋关节置换,2行股骨头置换,采用HH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疼痛、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另外,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近10年(2000~2012)公开发表文献,同时配合手工检索已发表骨科论文,并查阅相关文章所附参考文献。对所纳入文献研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6.8(8~45)个月,术后无病例死亡,6个髋关节均无感染及松动发生。HHS评分由术前平均24.6(4~62)分增加到术后平均84.8f80~90)分,患者对功能及关节稳定性满意。共有10篇文献描述了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关节置换手术方式、假体类型、围手术期处理、疗效及并发症等。结论本中心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近期随访结果满意,结合文献研究,选择合理手术方式、适当假体、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肾病专家协助.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获得较好近期结果。

  • 标签: 肾功能不全 慢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肾透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疗效。方法术前24均进行三维CT病变定位。术前均在门诊进行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shoulderandelbowsurgeonsscores,ASES)功能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前屈上举、外旋功能评分、及满意度评估;术后门诊随访时,再行同样功能评估。术中发现24钙化灶位于冈上肌腱,均行钙化灶清除术、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所有患者术中均取部分沉着物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伤口平均长度为0.53cm。病理结果显示为钙化物沉积形成实体,大量炎性细胞增生。24术后平均随访(21.6±12.2)(3~40)个月。ASES评分由术前(50.42±10.10)分提高至术后(86.50±5.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0,P=0.00)。肩关节上举由术前(83.75±12.99)°增加至术后(136.67±1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P=0.00)。肩关节外旋由术前(22.92±9.20)°增加至术后(38.33±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P=0.00)。满意度由术前(3.25±1.26)分增至术后(8.00±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P=0.00)。VAS疼痛评分由术前(7.75±1.33)分减少至术后(2.25±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2,P=0.00)。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在关节镜下作钙化灶清除、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是治疗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一种微创、有效方法,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活动度。术前进行三维CT能很好地评估钙化物沉积位置。

  • 标签: 肌腱病 关节成形术 关节镜 肩关节
  •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大多是手术辅助治疗,高能质子束有尾部剂量快速降落现象,其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均优于光子,颅内肿瘤是质子放射治疗最佳适应证之一,特别是对部分颅底肿瘤疗效优于开颅手术,而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本文通过观察质子放射治疗颅内肿瘤近期疗效,总结和探讨质子放射治疗颅内肿瘤剂量、分割方法和疗效。方法:2004年12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各类脑瘤66,其中胶质瘤46,脑膜瘤5,脊索瘤8,其他良恶性肿瘤7。恶性肿瘤总剂量为54~70CGE,单次剂量1.8~3CGE;良性肿瘤总剂量为45~72CGE,单次剂量1.8~5CGE。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组。观察时间胶质瘤为9.8个月(1~20个月),良性肿瘤10.5个月(3~22个月)。结果:质子放射治疗66总有效率90.9%。胶质瘤显效13,占27.1%,有效29,占60.4%,其他恶性肿瘤1显效,1死亡。48恶性肿瘤总有效率89.6%。良性肿瘤显效5,占27.8%,有效12,占66.7%,18良性肿瘤总有效率94.4%。结论:质子因其优越物理特性,适用于所有需放射治疗患者,特别是对放疗后复...

  • 标签: 质子 放射治疗 颅内肿瘤
  • 简介:神经梅毒是临床较为少见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我院收治神经梅毒1,其术前影像表现提示肿瘤病变,术前被诊断为胶质瘤,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为神经梅毒。本文就此病例诊疗过程进行讨论。

  • 标签: 神经梅毒 临床表现 手术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对不宜手术且其他局部治疗无效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4无远处转移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调强放射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74患者中,完全缓解3(4.05%),部分缓解23(31.08%),疾病稳定38(51.35%),疾病进展10(13.51%),客观缓解率为35.14%(26/74),疾病控制率为86.49%(64/74)。74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78个月(95%CI:5.21~8.23),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51个月(95%CI:9.83~13.20)。多元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是原发性大肝癌患者PFS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肿瘤体积比、客观缓解率及肿瘤直径是原发性大肝癌患者OS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对于不宜手术且其他局部治疗无效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且客观缓解率、肿瘤直径及肿瘤体积比均是影响原发性大肝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原发性大肝癌患者 临床疗效 预后生存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Pauwels3型股骨颈骨折手术疗效。方法2011年1~11月手术治疗Pauwels3型股骨颈骨折46,采用空心螺钉(cannulatedscrews,CS)固定35,动力髋螺钉加空心螺钉(DHS+CS)固定8,近端股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s,LCP)固定3。根据Haidukewych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和髋关节一般情况,分析骨折移位、断端粉碎、内固定方式与股骨颈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发生关系。结果46中,31有完整随访资料。1DHS+CS治疗患者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经清创、抗感染治疗,术后6个月骨折畸形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其它30随访(20.1±5.9)个月,其中CS固定22,DHS+CS固定5,LCP固定3。29复位质量为优良,1一般。8出现股骨头坏死,2骨不连,1同时存在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19骨折愈合且维持了良好髋关节形态(63.3%)。不同骨折移位、断端粉碎程度及内固定方式与股骨头坏死、骨不连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是Pauwels3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CS、DHS+CS、LCP均可作为Pauwels3型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案。骨折移位、断端粉碎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头坏死、骨不连是否有影响,需要更大样本病例验证。

  • 标签: 股骨颈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骨折
  • 简介:儿童后颅窝肿瘤出现临床症状较晚,肿瘤一般较大,而儿童后颅窝空间狭小,其周围结构重要,肿瘤常累及第四脑室-小脑脚-脑干区域,故切除困难。本文对儿童后颅窝肿瘤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回顾分析我院儿童(15岁以下)后颅窝肿瘤30,术前头颅CT及MRI确定肿瘤位置,分别采用咬骨窗开颅(21)和骨瓣开颅(9)显微镜下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20,近全切除10,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证实:星形细胞瘤9,髓母细胞瘤14,室管膜瘤4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儿童 肿瘤全切除 回顾分析 显微镜下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LPS)与开腹手术(LPT)在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150早期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LPS组和LPT组,每组各75.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和1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LPS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LPT组(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PT组(P﹤0.001);LPS组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盆腔淋巴结切除数均明显多于LPT组(P﹤0.001);LPS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LPT组(P﹤0.001),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患者手术前后HE4、CA125水平差值均明显高于LPT组(P﹤0.001);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S在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中有较好应用价值,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 生存率
  • 简介:目的评价跟骨骨折术后使用罂粟碱对手术切口愈合促进作用。方法2010年至2013年收治52跟骨骨折患者按术后是否使用罂粟碱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933足,对照组2325足。所有患者均行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常规引流片引流48h,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分型、受伤到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不健康皮缘长度、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足部功能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分型、受伤到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足部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6.2±1.9)天,平均愈合时间(17.8±3.1)天,切口健康等级优良率64.0%。治疗组切口干燥时间平均(5.1±1.2)天,平均愈合时间(15.7±2.6)天,切口健康等级优良率8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55、0.0063、0.0328)。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应用罂粟碱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罂粟碱 跟骨 伤口愈合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