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科75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23例75岁以上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麻醉方式、内固定方式、术前等待时间、术后全身和局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总结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中,11例出现全身或局部并发症,发生率47.8%,分别为:全身并发症30.4%(n=7),局部并发症17.4%(n=4)。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1例肺栓塞、2例肺部感染、2例肠梗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股骨头坏死。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为:1例褥疮、3例尿路感染。整体治疗满意度为87%。结论高龄髋部骨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积极的术前计划、术中监测和术后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老年人 80以上 髋骨折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疗(IMRT)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实施IMRT的84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观察鼻咽癌患者化疗后的近期疗效,并对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84例接受IMRT的患者中,完全缓解(CR)31例(36.9%),部分缓解(PR)30例(35.7%),疾病稳定(SD)14例(16.7%),疾病进展(PD)9例(10.7%),缓解率为72.6%,疾病控制率为89.3%。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靶体积较放疗前降低(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均较本组放疗前降低,CD8^+T细胞水平较本组放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gG、IgM水平与本组放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但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 标签: 调强适形放疗 鼻咽癌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行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心理干预的6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中晚期肺癌患者卡氏评分(KPS)、心理痛苦相关因素调查表(P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KPS评分高于心理干预前,PL、SAS、SDS评分均低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肺癌患者的SF-36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语言交流、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心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0.77%(59/65),明显高于心理干预前的55.38%(3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心理干预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缓解患者的心理痛苦、焦虑、抑郁等情绪及行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 中晚期肺癌 心理痛苦 行为功能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183例,分析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肺部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82例,发生率为44.81%;共分离培养病原菌93株,革兰阴性菌59株、革兰阳性菌30株、真菌4株,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13株;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2.59%和85.18%;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4.61%和76.92%.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91%和81.8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0.00%.肺部感染组CD3^+、CD4^+和CD4^+/CD8^+低于未感染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且肺部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 标签: 肺癌 化疗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性碘粒子植入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肝癌切除术,研究组患者在肝癌切除术的基础上联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肿瘤复发情况、免疫功能及肝功能。结果治疗后2、4、6周,两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血清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6、12、18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5%、17.5%、45.0%,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22.5%、40.0%、85.0%。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CD4^+/CD8^+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CD4^+/CD8^+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在肝癌切除术的基础上联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更有效地杀灭肝癌细胞,预防肝癌复发,并改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放射性碘粒子 免疫功能 肝功能 复发
  • 简介:目的研究扶正固本颗粒联合顺铂对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治疗及T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建立小鼠S180腹腔积液瘤模型。空白组,无任何处理;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化疗组:顺铂注射液(1mg/kg)腹腔注射;低、中、高剂量组:顺铂注射液(1mg/kg)腹腔注射联合扶正固本颗粒(5.625、11.250、22.500g/kg)灌胃给药,每日给药1次,共10天,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记录体重变化,计算抑瘤率、脏器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CD8^+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化疗组和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5.5%、43.2%、44.0%、57.6%。与化疗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重与血液中Th1/Th2水平均提高;中、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血液中CD4^+、Th1、Th17水平均提高,CD8^+水平降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液中Th2、Treg水平下降,Th17/Treg水平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联合高剂量扶正固本颗粒治疗较单独化疗能增强荷瘤小鼠T细胞免疫。

  • 标签: 扶正固本颗粒 顺铂注射液 S180荷瘤小鼠 T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汤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卵巢癌对患者免疫功能、炎性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卵巢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7),观察组给予益气养阴汤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对照组给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炎性因子、VEGF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3^+CD4^+、CD4^+/CD8^+、CD4^+CD25^+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3^+CD4^+、CD4^+/CD8^+和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0、干扰素-γ(INF-γ)和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2和INF-γ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6、IL-10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133、生殖细胞特异性蛋白DDX4(DDX4)、糖类抗原153(CA153)、CA19-9、CA125和癌胚抗原(CE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133、DDX4、CA153、CA19-9、CA125和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养阴汤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卵巢癌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抑制VEGF表达,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益气养阴汤 贝伐珠单抗 卵巢癌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比较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硼替佐米组(n=20)和沙利度胺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表柔比星+地塞米松治疗,硼替佐米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硼替佐米静脉注射,沙利度胺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化疗前后的凝血功能,以及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硼替佐米组和沙利度胺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肿瘤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本组化疗前和沙利度胺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硼替佐米化疗方案有利于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方案 凝血功能